何彬海



摘? 要: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貴州省高三和初三年級于3月16日率先開學。仁懷市各學校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策”要求,把疫情防控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實行聯防聯控措施,結合各學校實際情況,在上好體育課的同時,因地制宜地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
關鍵詞:貴州省;仁懷市;初三年級;復課;學校體育
新春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給全國籠上了一層陰霾。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為全面復工復學奠定了良好基礎。貴州省委、省政府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勇于擔當、認真研判、果斷決策,全省高三和初三年級于3月16日率先開學。
貴州省仁懷市各學校按照上級有關疫情防控的要求,把疫情防控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實行聯防聯控措施,校園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各學校始終把學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策”要求,結合各學校實際情況,在上好體育課的同時,因地制宜地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
一、利用自制器材,快速恢復學生體能
仁懷市喜頭中學是一所體育特色學校,尤其是在中長跑項目方面較突出,是貴州省中長跑基地學校。開學以來,學校針對當前疫情防控的形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體育活動方案。
一是疫情防控工作力度不減。學校嚴格按照上級有關疫情防控的要求,堅決杜絕群體性聚集。體育活動實行分班、分層、分塊、錯峰練習。喜頭中學在大課間和體育課中,嚴格按照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距離要大于1.5米以上,避免學生與學生相互交叉接觸。
二是為了盡快恢復學生的體能,提高體育鍛煉效果,該校體育教師自制體育器材開展體育鍛煉。如利用棄舊的礦泉水瓶裝入細沙做擺臂力量練習,利用廢舊輪胎作為負重物進行跑和蹬擺練習,加強上下肢動作練習的效果。練習中注重力量和速度練習,在技術細節上下功夫,使學生運用正確的技術動作,進行體能恢復性訓練。利用自制器材開展好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充分緩解了學生在文化學科學習中帶來的壓力。寓教于樂,既提高了學生鍛煉的效果,又讓學生在鍛煉中感受到了快樂,提升了體育教學質量。
二、“健體”和“減壓”,注重“身”與“心”
仁懷市第三中學坐落于仁懷市懷北重鎮——三合鎮。學校始建于1956年,校園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體育運動更是長期以來受到學生喜愛。在初三年級開學籌備工作中,學校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高度重視體育活動在“封閉式”教學管理中的“健體”和“減壓”作用,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制定了《仁懷市第三中學2020年春季學期初三年級體育活動實施方案》。明確要求除按照常規上好體育與健康課和開展大課間活動以外,每天下午還需按“四定”原則(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人員)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體育活動,即每天17:00—18:30,按照足球、籃球、乒乓球、跳繩、羽毛球、氣排球、跳遠、校園定向跑等項目分組,根據選項的人數安排到相應的場地進行練習,一周后進行項目循環輪換制。課外體育活動充分考慮“多樣性”“趣味性”“自主性”“安全性”的融合,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通過體育運動有效消除學生負面情緒,釋放壓力,減緩心理應激,促進心理健康,從而實現疫情防控期間的目標: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調適好心情。
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合學校坐落于美酒河畔——茅臺鎮內,學校始終堅持“防”“控”結合,阻斷疫情傳播源,增強體質保健康的工作路徑,關注學生體質健康,提高機體免疫能力。開學以來,為使疫情防控與體育活動開展有機融合,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校按照網格化管理,將活動場地進行了分區。根據疫情防控分區圖,編輯活動區域順口溜,讓學生熟讀熟知。活動區一主要為趣味體育活動區,如跳繩、羽毛球、乒乓球、踢毽子等練習區域;活動區二主要為跑步耐力訓練、足球、籃球、排球等練習區域,學生按照興趣愛好組建6人以內的興趣小組,為學生制定了體育訓練項目的目標。加強身體協調能力和體能訓練,分組循環練習俯臥撐、下蹲、仰臥起坐等,要求每天進步一點點。體能練習天天有,大課間開展踢毽子、甩呼啦圈、跳繩等疫情防控和運動兩不誤的趣味體育活動,學生們踴躍參與,既放松身心又達到鍛煉的效果。在強化耐力練習時,訓練量根據學生體能進行分層練習,循序漸進,合理利用校園場地。每天16:30—17:30是課外體育活動時間,保證陽光體育每天1小時鍛煉。
四、嚴格執行防控紀律,生動開展體育活動
仁懷市大壩中學為全力做好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高初三級學生在疫情期間身體素質,保障學生在復學期間有良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生活中,根據上級相關文件及會議精神,開展了以“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體質”為主題的系列體育活動,實行以項目分組進行練習。開展了健美操、氣排球、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繩、耐力跑、跳臺階、俯臥撐、仰臥起坐、跑軟梯、師生趣味跳繩、足球射門比賽等體育活動,練習中重點放在體能和耐力上。耐力訓練主要方式是體能好的學生引領體質弱的學生,著重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和集體編隊跑戰術意識的能力。嚴抓準備活動中徒手操動作的規范性,加強了學生組織紀律教育,班主任協助抓好體育活動出勤和紀律,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習慣養成,提升鍛煉的效果。
這一系列體育活動的開展,不但增強了學生體質,培養了學生堅持鍛煉的良好習慣,豐富了課余生活,同時也為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豐富體育鍛煉形式,有效增強學生體質
仁懷市合馬中學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防控工作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周密部署,體育教師精心施教,遵循不聚集、不扎堆的基本原則,以大課間活動、體育課、陽光體育活動為載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體育鍛煉活動。
學校場地有限,沒有田徑場,但并沒有阻礙體育活動的開展,而是充分利用現有的場地器材資源,抓好“兩操一活動”。每天16:50—18:00是體育活動時間,開展了籃球、跳繩、跳遠、羽毛球、乒乓球、體能練習等。在鍛煉形式上下功夫,用自制阻力繩進行跑的專項力量練習,兩人一組的阻力跑練習,有同方向練習的,也有加大難度進行兩人反方向阻力跑練習的;用軟式繩梯進行體能練習;利用教室與食堂之間的斜坡進行耐力練習。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豐富體育鍛煉形式,有效增強學生體質。
六、循環練習巧設計,提高體能見成效
仁懷市第八中學按照初三年級學生復學教學管理的要求,學校始終把學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針對學校實際與學生體質情況,特擬定仁懷八中初三年級學生復學體育活動方案,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為目的開展好學校體育活動。每天的第8節課為體育活動課,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分區域循環練習,設置了四個區域:體能區、力量區、技能區、挑戰區。分區練習具有針對性、自主性,提高訓練的量,增強鍛煉的實效性,挑戰自我、樹立自信。循環練習避免了枯燥無味,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練習的質量,增強了學生體能,加強了意志品質的培養,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