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班主任是學生的管理者,也是學生的引導者,將學生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凸顯出他們在班級內的主體地位。本文主要說明了班級自主管理的基本概念,闡述了培養高中生班級自主管理能力面臨的問題,從教師層面、學生層面、學校層面分析了監管問題,指出了一系列培養高中生班級自主管理能力的實施策略,以強化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中班級;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實施策略
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高低關系到班級未來的發展,與工作開展效率息息相關,成為高中班主任需要思考的主要教學方向。高中班主任應當認識到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加強他們的自主管理意識,設計出多種多樣的培養手段,讓學生學習到相關的理論知識內容,懂得如何進行自我管理,積極參與到班級工作當中,與其他同學共同協作完成班級監管任務,一起制定出完善的監管制度,真正實現班級自主管理的效果,提升自我的管控性。
一、 高中生班級自主管理的基本概念
自主管理就是自己做主,能夠自我管控自己,要求學生掌握到自己的方方面面,增加全體學生班級事務處理的參與度,讓每一位班級成員參與到班級管控當中。高中班級自主管理就是全班成員共同參與的過程,班內全體成員積極發表建議,一起商定監管制度,共同為了班級所考慮,一起建設班級,發展班級,管理班級,構建良好的集體。班級自主管理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班級為單位實行自我管理,監管班內的一切活動,有條不紊地安排班內的一切事務,有計劃、有條理地規劃班級的任務,讓全班同學共同監管班級,強化班級的監管效率,協調班內各個成員之間的人際關系。
二、 高中生班級培養自主管理能力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采用傳統管理理念,影響學生管理的自主性
高中生班級自主管理能力提升面臨一定的阻礙,受到教師教學觀念的限制。高中班主任仍舊采用較為傳統的管理觀念,沒有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號召,只是按部就班地管理班級,定期開展班會,采用老套的監管制度,卻不追隨時代的發展,這就會導致班級無法適應當前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影響他們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高中班主任受到傳統觀念的制約,無法引導學生自主管理班級,就沒有培養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促使班級管理水平無法提升,使高中班級難以體現出學生監管的自主性。
(二)走形式化自主管理,無法深入了解自主管理的實質
有的高中班主任沒有受到過自主管理培訓,對于監管知識認識不清,不太了解當代班級管理的發展程度。同時,班主任沒有深入研究監管的心理學、課堂學以及社會學,沒有深刻認識到班級監管的理論知識,這就會無法真正應用自主管理知識內容,即使采用自主管理策略,卻也是走形式化的自主管理,沒有真正發揮高中生自主管理的優勢,無法實現班級自主監管的目標。
(三)受應試教育影響,過于看重學生學習成績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班主任過于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認為他們的成績才是高中生需要完成的目標,而忽略了他們綜合能力的培養。高中班主任過于強調學生的成績,利用成績來評判一個學生是否優秀,只將學習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樣的評價過于片面,無法體現出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此過程中,高中班主任忽略了學生生活上、事務上的評價,沒有真正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對于綜合能力培養認識不強,也就無法提升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影響班級工作的有序開展。
(四)缺乏科學的培養方式,沒有及時自我反思
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學生需要擁有一定的獨立性,共同管理班級,一起構建和諧的班集體。但是,在當前的教育中,高中班主任缺乏科學的培養方式,只是采用灌輸式的培養方法,沒有給予他們更多實踐的機會,將自主管理停留在口頭上,學生只知道應該怎么做,明確如何監管班級,卻不知道真正監管過程面對問題該如何解決,無法掌握到自主管理的本質。同時,學生沒有受到完善的課堂教育,在學校沒有參與到相應的課程教學中,無法真實學習到自主管理的內容,沒有及時做到自我反思,擁有較低的自我管控水平。
三、 高中生班級培養自主管理能力開展實施的具體措施
(一)轉變教師管理理念,提升自主管理水平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主心骨,也是班級教育的主要引領者,帶領班級共同構造完善的班集體。高中班主任應當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清晰地認識到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及時調節班級活動的管理行為,給予學生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將學生作為班內監管的主人,讓學生自主管控班級,制訂出完善的監管計劃,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水平,促進班集體的改革與發展。同時,高中班主任不斷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在班級中處于指導地位,擁有掌控班級整體的能力,推進組織活動順利地進行,引領學生自我管控,給予學生更多接觸班級事務的機會,指導他們處理事務工作,這大大提高了班級自主管理的水準,強化了高中生班級自主管理的能力。
(二)開展自主管理培訓,保障班級管理有序進行
培訓是快速提升能力的主要過程,也是學生學習自主管理的主要方式,學生只有參加培訓,才能真正了解到監管班級的理論知識,明確如何管理班級,及時處理各項事務,營造出積極和諧的班級氛圍。學校積極開展自主管理培訓,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引領學生一起探索書本上的知識,講授監管文化的內涵,以及組織學生一起實踐,構造“小班級”,給予學生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我,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起來,先在實踐中探索自主管理的奧秘,再將理論知識應用到班級管理中,保障班級工作有序地開展,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民主決策管理制度,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每一個班級都有相應的管理制度,但不一定要完全相同,每一個班級制度都可以有自己的特色,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符合當前班級的實際情況。高中生利用傳統的制度,結合現在班級的基本情況,嘗試自己去創建制度,與其他同學共同商討制度內容,一起研究符合班級情況的基本制度,民主決策管理制度,包括“值日、獎勵、處罰”等多項內容,以增加全體學生班級自主管理的參與度,達到自主管理班級的良好效果。例如,想要完善地制定出制度,除了結合原有制度外,學生還要上網搜索一些相關內容,從其他班級制度制定中吸取經驗,了解到他人是如何制定制度的,得到先進制度的制定經驗,根據班級基本情況,制定出制度的初稿,再根據班級工作的需要適宜地刪除和增加。初稿制定完成后粘貼在班級公示墻上,要求每一位同學都要認真閱讀,并提出寶貴的意見,共同完善班級管理制度。管理者結合大家的建議,修改初稿,科學完善班級制度,這樣制定出的制度,會得到班級內大多數人的認可,班內學生會自主履行、自主遵守。
(四)優化培養方式,設置充足培養課程
培養方式多種多樣,促使學生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高中班主任應當采用多樣化的培養方式,設計管理能力培養課程,講授相關的理論知識內容,分配實踐團體小組,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管理班級,掌握到班級內的各項事務,懂得如何處理各項事情。同時,班主任引導學生認清自我的優勢,彰顯出他們的主體地位,給予他們自我管理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發揮自我的特長,自主監管自己和他人,掌握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時改正這些不足,重視他人提出寶貴的改正建議,從而提升整個班集體的綜合素質,促使學生為班級建設貢獻出一分力量。
(五)參與班級各項事務,提升學生自主管理的自覺性
培養高中生自主班級管理能力就要調動他們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性,增加他們監管事務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監管事務當中,擁有較高的自主管理性。高中班主任應給予學生鍛煉的機會,傳授給學生“班級是我家、構建靠大家”的理念,引導學生共同維護班集體,讓學生參與到各項事務監管當中,小到寢室衛生檢查,大到組織班級活動,掌管各個事務,自行確定監管的結果。學生參與到各項事務監管中,定時檢查寢室衛生,掌控班內紀律,定期組織文體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營造出積極活躍的班內氛圍,讓每一個同學都有歸屬感,將班級當成自己的家在構建,認真完成班內的義務,構建出和諧的大家庭,從而提升學生自主管理的組織性,強化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
(六)組織班級活動,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活動為高中生生活添姿添彩,緩解了高中生活緊張的氣氛,鍛煉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感到身心愉悅,享受生活,愿意投入到班級事務當中。在班級管理中,高中生自主組織活動,自主選擇活動的主題,確定想要開展的活動內容,策劃活動的具體實施過程,組織班級同學共同參與到活動中,最后完成對活動的總結。例如,在組織“快樂體育”活動時,班委自主管理班級,每一個人負責一塊區域,班長作為總負責,掌控整個活動的開展,組織委員組織同學共同參與,張羅人才,共同設定工作計劃,體育委員為體育活動設計出謀劃策,找尋到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其他的班委也各有分工,做出整體的計劃,鍛煉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能力,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四、 結語
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成為班級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高中班主任應當關注到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形成正確的管理理念,營造出班級自我監管的氛圍,優化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方式,給予他們更多鍛煉的機會,讓學生自主管理班級,掌管班級內的所有事務,學會如何處理各個事情,自主制定出完善的監管制度,自主組織班級活動,進而提升學生班級自主管理的能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呂濤,高麗.高中生班級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科學導報,2013(18):357.
[2]劉偉,張旭.高中生班級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科學,2011,27(1).
[3]林青護.高中生班級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研究[J].華夏教師,2018,100(16):28-29.
作者簡介:
旦普,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西藏日喀則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