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興
【摘? 要】字是學文的基礎,學習一門語言,必須從單字、單詞入手。在小學學習階段,識字量直接影響語文學習中的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因此在小學低年段,識字教學絕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低年段學生學習語文學科時首要面對的難點。
【關鍵詞】低年級;識字;教學
引言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識字教學的要求:培養學生喜歡學習漢字的興趣,要求學生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凸顯了識字的重要地位。那么,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增加學生的識字率,將是任教低年段的語文教師的大挑戰。如何面對這個挑戰?在這幾年的低年級語文教學經歷中,我總結出識字教學的兩個關鍵點:趣教和活用。下面,我談談個人淺見。
1.趣味教學,讓學生愛上識字
一提起識字,很多學生會覺得悶、煩、燥。很多家長說自己的孩子識字率低,會讓孩子多抄多寫多讀。這當然并不是壞事,但是脫離生活實際,這樣單調的抄寫讀方法會減低孩子對于認字的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剛上小學的學生,認字的這道難關中,切勿使其談“字”色變,望而卻步,要讓他們覺得識字是件快樂事,因此要設置適當的困難,讓他們在識字過程中充滿成就感。
那么,怎樣才能避免枯燥無味呢?我想游戲是很好的方法。沒有小孩子不喜歡游戲。有益又有趣的游戲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意去學,還能活躍課堂氛圍,使處在好動年齡段的低年級學生能夠“坐得住”。
在我的識字課堂上,我會把常用的部首和其他字的部件分別寫在不同的卡片上,把學生分成兩大組。拿著部首卡片的學生到另一組去“敲門找朋友”。“門”打開后,出來的那位拿著“部件”卡片的同學,我會相機提問:“這位是不是你的好朋友?”用意就是讓他們思考兩個人的卡片合起來能不能組成一個正確的漢字。如果組合起來不是漢字,就繼續去“敲門找朋友”。這個游戲,既能讓學生認識生字,也能促進他們之間的交往。
有時候,我還會在識字課堂上和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創設情景。比如,有時候學生演小貓,我就把識字卡片做成小魚的形狀,鼓勵他們認字,跟他們說:“看看今天哪只小貓抓到最多的小魚。老師獎勵他一個小貓咪的頭飾,讓他成為真正的小貓。”有獎品作為動力,學生就會學得非常帶勁。
除了認字游戲,教師適時適當的鼓勵也能增加學生識字的興趣。在識字教學中,我會制作一個識字龍虎榜,鼓勵學生去運用恰當的適合自己的方法多多去識字,學生每識一個字獎勵一朵紅花,一個周期獎勵紅花最多的孩子可以得到識字卡等小禮物,及時表揚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效率也會提高。對于那些識字比較慢的學生,我會采用自我對比的鼓勵方法,讓他們自己跟自己比賽,第一周識字多少個,第二周識字數比第一周多的也可以得到獎勵。這樣下來,不管是學得快還是學得慢的學生,都有相應的鼓勵,讓他們覺得識字不再是一件枯燥、痛苦、壓抑的事情。
在識字教學當中,不管是做什么游戲,用什么有趣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老師要注意的是,這些形式不能一成不變,要不斷滿足學生好奇心,這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一大重點。
2.活用方法,讓學生扎實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有很多種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各有長短,并沒有哪種最好,哪種最差。只要恰當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輔助學生識字,學生的識字率一定能夠有所提高。識字教學課堂上常用哪些方法呢?
對于剛接觸漢字的學生來說,依靠拼音識字是常用的方法。學習拼音是語文學習的入門,依靠拼音識字就是最簡單、最根本的識字教學方法。拼音識字教學法先從拼音教學開始,當學生掌握正確的拼音拼讀能力后,再通過拼音進行閱讀、識字,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這種教學法過于依賴拼音,一旦脫離拼音,學生識字就變得困難。而且,漢語拼音是字母符號,沒有實質上的含義,因此對于還處在具象思維為主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拼音的學習首先就是一座難過的大山。因此,不能作為識字教學中唯一的方法。
不同于英語、法語、德語等表音文字,其書寫符號只表示讀音,并沒有直接指示字義。漢字卻不同,其書寫符號能夠表達意思,這也是漢字有魅力之處。因此在部編版教材當中,我們發現一年級的語文教材最大的改動便是先學習漢字,學生有了對字的初步概念后,再學習漢語拼音。個人愚見認為,這樣的改動對于提高學生識字興趣大有幫助。特別是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編者安排了“口耳目日月水火”等幾個象形字的甲骨文,讓學生通過對比甲骨文和現今的漢字,了解漢字的演變,更形象生動地學習漢字。這就是象形字識字法。漢字中比較簡單、筆畫較少的象形字,用這個方法,效果明顯。為之后識字學習打好基礎。
在識字教學課堂上,我還會經常用猜字謎、編故事等方法,引導學生識字。例如,學習“毯”,我在網上找了一個關于毯的字謎,讓學生來猜“一堆毛,兩把火,睡在上面真暖和”,很多的字謎其實都是根據某個漢字的形體組合及偏旁部首搭配來編寫的,對于學生識字有一定的幫助。另外編故事也是一個有趣活潑的方法。例如,學習“碧”,學生經常寫錯下面的“石”,于是我就給它編了個故事:夏天來了,有一個叫“王白”的小朋友,來到荷花池邊,坐在一塊石頭上,欣賞碧綠的荷葉。后來,每次我說“王白坐在石頭上”,他們就自然而然反應這是“碧”字。這樣故事聯想法,通俗易懂、直接明了,一些容易寫錯的字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強調,避免學生經常寫錯字。
歸類識字是低年段識字教學中不錯的選擇。對于低年段的學生來說,識字不再只是局限在記住字的結構,而是要舉一反三,自學生字。教師根據漢字的聲旁、形旁或字義等進行歸類,例如,利用字族識字。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3》中通過學習“青”,以及由“青”派生的“清、晴、睛、請、情”,老師引導學生為“青”加上不同部首,并根據部首含義來了解字義,這就是我們在識字教學中俗稱的“加一加”“換一換”的方法。學生通過這些方法鞏固已學習的字詞,在腦海中形成“字”的系統,利用這個“系統”自學生字。這種識字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條理性和歸納能力。
在低年段的學生掌握的漢字數量與日俱增之后,這時候可以逐步擺脫依賴拼音識字的方法,可用隨文識字教學方法。教師講授文章時,把學生要認的字放在特定語句中,有了具體的語境,聯系上下文,學生不但能夠提高識字率,還能深刻理解字義,閱讀和寫作能力也相應提高。
不同的識字教學方法各有優點,當然也是各有弊端,所以,在識字教學中切勿使用過于單一的教學法,使學生覺得乏味,失去識字樂趣。但是教學方法變換太快太頻繁,就會導致學生難以適應。只有多種識字教學方法相結合,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更好地吸收、學習和運用。識字教學才能取得優化效果。
漢字古老而蘊藏深意,學習、認識漢字應該是一件有趣的事,教師也可以適當介紹漢字的起源、變化,使識字教學變得更系統有效,簡單而有趣。
識字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道難關,教師與學生正確對待識字這個環節,才能闖關成功,勇攀語文這座高峰。
參考文獻
[1] 聶曉瑩. 讓學生在趣味教學中快樂識字——新課改下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淺談[J]. 新課程(教研),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