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現高職院校人才精準供給要對標新要求,彰顯時代精神,才能永葆生機與活力。構建“一主線二化合三提質五融通八統一”模式,對于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有機銜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院校;人才精準供給;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2-0135-01
教育部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快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教育領域中明確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上述目標,實現高職院校人才供給的精準施策,需要構建“一主線二化合三提質五融通八統一”模式。
一、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精準育人
一主線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鑄魂育人,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做到深深愛國、立志強國、行動報國。
二、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精準武裝頭腦
二化合是讓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特別是在青年學生中入腦入心,培養和造就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學生心中留下真善美的種子。
三、精準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三提質是師德師風與學生品德高質、教師課堂教學優質、人才培養特質。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落實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優質教師隊伍,良好的師德師風,優質的教育教學質量必不可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行為世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教師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傳達自己思想、道德、觀念以及工作作風,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和帶動學生,從而影響到學生思想、道德和觀念等。因此,良好的師德師風從教書育人,從率先垂范、為人師表、點滴小事做起,如整潔的儀表、豐富的學識、博大的胸懷等。在良好的師德師風的影響下,學生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精簡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獨具匠心和教學技藝。深思熟慮,精心備課,選擇優良的教育教學方法,以簡潔、清晰、精練、完美的外在形式具體地表達課程豐富的思想內涵,進而實現人才培養提質。
四、做到“五個思政”精準融通
推進“學生思政”項目。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做好黨建和團建工作,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緊扣時代主題,緊貼大學生學習生活實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把愛國主義、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創新教育和服務社會能力等融入到學生成長的全過程,為學生成長成才成功服務。開展“教師思政”培訓。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設“六項要求”高水平師資隊伍。在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思政課教師傾斜,充分調動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探索“課程思政”功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協同育人效應。一方面,不斷提煉專業課育人思政元素和功能,豐富思政課教育方式和手段;另一方面,豐富課程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提高課程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和親和力。加強“思政課程”功能。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形勢政策教育,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培育愛國主義和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在活動中讓學生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發揮“環境思政”功能。用好宣傳載體和工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弘揚社會正能量。整合校內外相關資源,引導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學做結合,構建環境協同育人的作用。
五、“八個相統一”推動精準改革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了“八個相統一”。一是做到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以鮮明政治的立場和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困惑,以理服人,以德育人,用強大的真理力量引導學生。二是做到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以專業知識傳授為載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專業知識教育來支撐價值引導,以價值引導來引領知識傳授。三是做到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確保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直面批判錯誤觀點和不良社會思潮,養成學生的辯證性、建設性和批判性的思維能力。四是做到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引導高職學生補提技術短板,對接科技發展趨勢,以技術技能積累為紐帶,促進人才培養,教育引導學生立強國志,做奮斗者。五是做到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把思政課程的教育教學目標、課件、學生發展、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統一要求,采取集體備課,明確教材作用,理順教學體系和教學邏輯,避免照本宣科。六是做到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在課堂上,教師在主導的同時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增加學生的參與率。七是做到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通過時事熱點為契機,啟發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出生問題的原因、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八是做到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資源,做好校園文化和環境建設,實現三方育人。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9-06-11.
[2]? 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OL].人民網—人民日報,2019-03-19.
[3]? 熊念.大學生通識課程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探析[J].中外企業家,2019,(1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