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曼 方嘉恒
摘 要:不同于中小學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關系,當代大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關系有一種微妙的平衡,這種平衡對于大學生的發展和校園的穩定有著巨大的意義。本文將從大學的管理機制、輔導員和大學生活動等幾個方面,分析輔導員對當代大學生存有問題的教育與引導。
關鍵詞:大學生;輔導員;校園的穩定;教育;引導
一、引言
師生關系自古以來都是具有爭論性的,是教育活動中存在著的最主要、最有意義的關系。古代,既有孔子對三千弟子因材施教下的和諧師生關系,也有窮酸儒生對學子一成不變的說教。近代,由于高校建立教學制度,才開始慢慢出現亦師亦友的輔導員身份,他們是老師,又與一般意義上的老師不同。他們不僅對校園的建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還對學生與學校的關系進行調和,使得學校教書育人及和諧發展的氛圍更加濃厚[1][2][3]。目前,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大學內外部環境的不穩定變化,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之間的關系也隨之出現了改變。
二、輔導員與大學生之間的關系認知
輔導員作為高校中重要的一份子,具有多重身份,飾演的角多重色對學校、對學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有些輔導員身居多職,既是導員,又是學校的管理干部,從事繁忙的學校日常工作和對學生的管理教育。對于輔導員本身,作為與大學生最親近的人員,能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積極有益的關心與教導。對于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新生來說,輔導員無疑是不熟悉的或者完全沒有去做過了解的新職務,對于新生來說當務之急就是,使其能夠了解并正確認識到輔導員本身的工作與責任,以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對于大學的輔導員,重中之重更是“解惑”二字。輔導員專業性或許不強,在很多高校中,輔導員并不擔任本班的老師或者專職教授,但是在“道授業解惑”中,“解惑”二字才是對新進大學生以后的發展起到關鍵或者是決定性的作用。其次,輔導員要明白現在年輕人的疑惑在什么地方,因為什么產生疑惑[4][5]。當代年輕大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差,個別學生對挫折態度消極,這都是輔導員現階段開展學生工作應該涉及的地方。最后,對學生的認知與引導需要做到與時俱進,才能不斷應對工作中出現的變化,更好地處理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矛盾沖突。這是進行學生工作的根本所在。
輔導員是學校與學生溝通的重要橋梁,但是這座橋質量的好壞,使用期的長短,都關系社會對于學校的信任。有些輔導員本身可能因為工作時間長,漸漸松懈自己,導致思想落后,學校有責任進一步的加強輔導員的思想道德修養,不斷提高輔導員對學校以及對黨的認知,鍛造出一支業務能力強、溝通效果好的輔導員隊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出優秀接班人。
三、現階段輔導員與大學生之間的問題
目前,我國正處于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期,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各個大學是輸送社會所需人才的重要殿堂,而輔導員就是“殿堂”中基層重要的管理人員,對于人才質量的好壞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現階段輔導員與大學生之間的關系并不和諧。輔導員權力的缺失,學生會的“架空”,以及某些高校輔導員的不作為,直接導致新入校的學生產生輔導員“也不過爾爾”的錯誤認知,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結果。
(一)大學對于大學生管理的要求
現如今中國發展迅速,人口基數不斷擴大,某些大學為響應國家政策,大量擴招學生增設新專業,導致大學生的質量參差不齊。輔導員與大學生比例嚴重失衡,低于國家要求的基本比例,無奈學校只能加強對大學生的管理,出臺各項嚴格的規章制度,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此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致使其產生逆反心理不愿被束縛,不適應學校軍事化管理的風格。輔導員與學生之間比例的失衡,輔導員管理學生過多,工作過于繁忙,不能及時準確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不能及時對“有問題”的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誤解與不信任日積月累以及心結不能及時解開,導致輔導員與大學生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差,隨著時間的增長,致使出現不可挽回局面的結果。
(二)部分輔導員對工作的不嚴謹
部分輔導員沒有及時改進對學生的管理方法,以及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了解與疏導不夠深入,導致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抗挫折能力較差,加上學校與輔導員沒有及時發現與引導,從而導致嚴重事情的發生。也有部分學校對輔導員思想認知錯誤的估計,致使輔導員思想落后,對工作不上心,不理解工作的實質性內容。部分輔導員對于大學生的“解惑”工作認知不夠、不重視、不針對、不上心、不深入,甚至有少數輔導員大學四年從未進入過學生宿舍,對于學校的要求置之不理或交于學生干部代為管理,只為完成學校給予的任務。完全沒有新時代所賦予輔導員對學生與工作的責任感,從而忽略了大學生的個性與發展,加重了大學生的逆反心理。
(三)大學生自身問題
當代大學生是新一代“年輕”的代名詞,張揚有活力、輕狂有沖勁、自由有追求,但是有些大學生具有較強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充斥著對同學、對老師、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的憤慨,有著較強的個人主觀能力和現實觀念。他們急于擺脫高中時期老師與學生之間相處的傳統觀念,嘴上說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然而現實則是拋棄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崇洋媚外”,被西方思想所束縛的部分大學生有著極強額個人主義觀念,又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周圍人的態度及看法,缺乏遇事沉穩與冷靜,容易犯主觀性錯誤。
四、現階段輔導員與大學生之間的問題如何解決
(一)換位思考
自私是人的天性,以自我為中心不去考慮別人的感受。自私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就好比一個小孩,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就想要從其手中搶過,占為己有,雖然被人們所理解,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樣是不對的。所以筆者認為學生與輔導員應該做到換位思考。溝通是增進師生關系的催化劑,和學生做“朋友”,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愛因斯坦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樹的本領來斷定一條魚的能力,那它終其一生都會自以為是個笨蛋”。因此,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輔導員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人,不能只以單方面來判斷一個人的品性,應該做到一碗水端平,平等地去看待每一位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類引導,使其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學生也應去理解輔導員,明白輔導員的良苦用心,積極配合輔導員的工作。
(二)心理溝通
師生之間進行心理溝通是通往學生內心的鑰匙。輔導員要有耐心地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做到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家庭情況、個性和性格的差異,進而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輔導員要知微見著,從班級或者學生之間細微的變化發現問題,對癥下藥將問題消滅在萌芽。輔導員對待學生要學會用“放大鏡”“反光鏡”和“顯微鏡”:“放大鏡”——發掘學生的優點;“反光鏡”——摘掉學生的缺點;“顯微鏡”——彰顯學生的個性。
學校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高校師生之中最為親密的一種,因為輔導員與學生日常接觸次數及交流機會較多,因此,輔導員對大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輔導員是學校與學生之間的紐帶和橋梁,能夠最直接地與大學生進行溝通并交流,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輔導員有針對性地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輔導員是大學生重要的人生導師,他們每天以園丁精神做平凡的事,用辛苦的汗水灌注著每一位學生,就好比春雨一般,默默地滋潤著學生,讓學生可以茁壯成長。
(三)良好觀念
良好觀念是學校的一種“和諧”,是輔導員導員與學生之間的人格平等,是朋友與朋友之間的相互理解與信任。良好的師生觀念應該具有這幾個特點:一是誠實守信,彼此守信守則,誠實是做人的第一步;二是相互尊重,輔導員與學生兩者之間相互理解與尊重;三是適應對方的需求,一方的需要滿足不能是犧牲另一方的利益為代價換取;四是獨立,學生的獨立來源于成長,老師的獨立來源于責任,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進步。最好的輔導員與學生關系應該是,亦師亦友教學相長的關系,輔導員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學生能把輔導員當作自己的親人,輔導員愛著學生,學生理解輔導員。每一位輔導員老師都應該努力創造良好的關系與觀念,去幫助每一位學生。學生在老師的教導下獲得成就,學習人際關系的實踐,逐步完善人格和健康的思想,最終走向成功。而老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應積極學習新的教學方式,從而思考之前教學方式中的不足之處;適當與學生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增進心理交流,去做學生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為學生照亮前進道路中的黑暗。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輔導員工作順利展開,提高教學與管理質量。
五、結語
新時代輔導員與當代大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很微妙的,需要謹慎處理,輔導員應積極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還要換位思考多為對方著想。輔導員也是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良好的師生關系代表著學校的樣貌,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以確保輔導員的工作可以順利進行,從而改變學校的精神風貌。
參考文獻:
[1]曲建武,楊玲.論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的功能及實現路徑[J].高校輔導員,2012(6):5-9.
[2]劉茜茜.淺析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7(17):89.
[3]彭娟.試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J].科技創業家,2013(21):138,140.
[4]翁鐵慧.高校學生輔導員行動指引[M].北京:中國福利會出版社,2004.
[5]陳道明.現代社會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干預策略探析[J].教育探索,2006(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