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玲
摘 要: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習作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當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教師對小學習作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創新,構建豐富多彩的習作課堂,使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能做到會教和樂教,使學生學會寫作、更加喜歡習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課堂;創設策略
一、引言
古人曾說過:“言為心聲”。學生的寫作過程貫穿著生活、思維和語言的統一。學生習作尤其強調寫真事、抒真情。學生的情感、思維、想象和個性對于習作的關系很大,只有在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在心境良好的情況下,思維才會活躍,情感才會真實,想象才會豐富,個性才能發展,文章才能寫好。如何構建有效習作課堂,指導學生開展習作訓練,提升習作能力和素質,是教師必須重視的教學課題。
二、當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習作教學方法缺乏實效
教師在開展習作教學時,常常只會傳授學生一些常用的習作方法。例如:在對人物進行描寫時,就強調對人物的語言、動作、思想情感進行重點描寫,做到選材合理;在習作敘事文時,要做到首尾呼應,確保故事的完整性。這些技巧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對語文知識比較匱乏的小學生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幫助。
(二)習作批改評價流于形式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創造性表達的過程。目前,小學生習作批改注重形式,評價方式較為單一。主要問題表現在:批語指導作用不強,教師的評語大都趨于形式化,套話很多;重復批改沒有落實到位,大多數教師采用的評改方式是“學生初次寫好作文——教師批改——學生修改——再次上交批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無法保證做到避免重復修改,也不能確保給出的修改意見起到實質作用;評價方式較為單一,教師在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時,大都采用口頭評價方式或者在評語中融入評價,并且教師習作評價的標準也比較僵化,喜歡按照自己的標準來批改作文。長此以往,將難以促進小學生練就觀察、思維、表達的習作硬功,也造成很多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習作教學平臺單調狹窄
雖然現代教育技術在當前課堂教學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新課程改革精神已經逐步深入,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得到良好的踐行,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模式基本上處于教師講授范文的狀態。教師在提出要求時基本上會先解析優秀范文,對學生的習作思路和習作模式進行框定,從而不利于學生在作文中使用創新表達方法,容易陷入這種怪圈,教師指導得越多,學生的作文模式就越一樣。
三、優化習作教學、創設有效習作課堂的策略
(一)發揮教師魅力,激勵習作訓練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有吸引力,富于激勵性,使學生喜歡你的課。“親其師,信其道。”從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要求中可以看出,希望教師講課要有情趣的占大多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努力做到深入淺出。教學要灑脫自如,語言要形象、生動、有趣。其次,教師要多一點微笑。從調查中可見,學生喜歡教師常有笑容,不喜歡“僵尸臉”教師。教師的微笑就是與學生進行友好交流的最好渠道。正如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的:“在上課過程中教師身上產生的那種高漲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精神交流。而教師要得到兒童方面的生動活潑的反響,歸根結底還是要取決于他自己,取決于他的活動和兒童的態度啊!”人們把教師的面部表情、體態、手勢、步態等,稱為教師的“第二語言”或“體態語言”。教師對學生要多微笑、多甜蜜、多愛撫、多溫柔。當然,必要時也可以是嚴肅、憤慨等。但這一切努力,歸根結底是希望產生積極有效的教學效果[1-2]。
(二)活用習作教法,激發習作興趣
小學生目前的習作水平不高,是因為學生缺乏局部性知識。對學生習作方法的指導,教師要做到具體化,具有針對性,可以只針對一種習作方法進行培養,直到學生做到掌握該方法,哪怕利用連續幾節課對這一習作方法展開訓練,務必使學生真正地領會這種習作方法,并能夠做到熟練掌握,并不是只知道這種習作方法的名稱。有效具體的習作方法指導才能使學生在習作上獲得良好的進步,只是講授幾個習作術語往往會使學生摸不著頭腦,更別想熟練地應用。
所以,教師要運用多種習作教學方法,創設愉悅的教學氛圍,吸引小學生開展習作訓練,同時還要從兒童年齡特點出發,采用多種方法。比如,讓學生的習作和社會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感受到作文的內容不僅來源于生活,而且作文也能為生活服務。例如,在世界戒煙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寫《我勸爸爸戒煙》,教師節就寫《感謝親愛的老師媽媽》,畢業前夕就寫《畢業贈言》。教師還可以發揮作文在社會實踐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諸如第一次做小報、第一次給媽媽洗腳、第一次當小交警等,都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三)指引示例仿寫,豐富習作內容
創作始于模仿,對于小學生而言,模仿就是在填充空洞的大腦,就是在學習如何用書面語言創作。因此,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仿寫的機會。然而小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書面表達能力還是欠缺。此時,教師引導小學生仿寫“文質兼美”的課本內容難免牽強。而示例與小學生表達方式相似,且可以調節難易程度,方便學生模仿。因而,教師可以組織示例仿寫活動,以此豐富小學生的語言認知、情感體驗,提高書面表達能力,進而寫出內容充實的好文章。
例如,在示例仿寫教學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范文細節。但是,小學生沒有形成較強的書面表達的能力,缺乏細節描述。教師接著讓小學生學習和借鑒例文中的用語和表達方式,逐漸增加創作的書面語言,充實寫作內容,引導學生閱讀,劃出細節描寫部分。再次,解讀這些細節描寫,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細節、如何寫細節;要求學生針對這些細節部分進行仿寫,積累寫作語言,提升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最后,鼓勵學生從周邊事物中找到一個觀察主題,仿照示例進行創作。在整個過程中,通過仿寫與自身表達相似的示例,有利于積累寫作語言,使寫作內容逐漸豐富,達到提升習作課堂品質的目的。
(四)優化習作評改,提高評改成效
教師在進行學生習作評價時要因人而異,雖然新課程標準對習作評價的標準做出了相關規定,但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看待學生的習作。教師需要了解并關注小學生,根據學生的水平做出相應的評價,充分挖掘學生的習作潛能。同時,習作評價要以鼓勵為主,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習作的進步,盡可能選用直觀生動的獎勵來鼓勵學生,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滿足,進而激發習作的興趣。最后,習作評價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間的互相評價以及教師的評價結合起來,形成一個良好的習作評價體系。
(五)巧促讀寫結合,掌握習作方法
在小學語文習作課堂上,讀寫結合是最基本的方法。教師要善于利用讀寫結合,讓小學生在閱讀中培養語感、積累寫法、發展想象力,并在習作中進行實踐,提升習作質量和教學品質。例如,在習作教學“秋天的雨”時,教師采用了讀寫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習得習作方法,打造優質的習作課堂。首先,引導學生朗讀文本,初步認知、激發情感。其次,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剖析文本中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整體結構、解讀每一段的寫作方法,分析文本中的語言,通過富有特色的語言告訴學生在寫作時語言要不失色彩,要有個性,進而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本文,直至讀熟會背,以此培養學生的語感。最后,進行創作,內化習作方法。在整個過程中,通過讀寫結合,學生習得了習作方法,提升了習作的質量。
(六)重視習作實踐,培育習作素養
小學生是語言文字的學習者,還是應用者和創造者。語言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要掌握這種工具,必須讓小學生的作文盡可能得到實踐應用。只有在充分的實踐運用過程中,才能激發小學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寫作的社會責任感和創造精神,提高他們的習作能力和全面素質。所以,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將學會的習作本領應用在實踐中。
教師要想盡方法指導學生用學會的習作本領去參與班級、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例如,為爸爸媽媽提供節日菜單,為班級發通知,出板報稿,向校長寫建議書,提出教育教學的新建議、新設想,為學校的藝術節、科技節、聯歡會設計廣告語、海報等,為好交警、好醫生、好事情寫表揚稿并寄送有關部門,為家鄉的城市建設提建議,批評社會上亂用錯別字、投訴違紀違法的事件……這樣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以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習作實踐訓練,從而進一步提升了他們在生活和實踐中的習作能力。
四、結語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創作。”小學是學生掌握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習作是小學生提升語言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提高人文修養的有效方式。隨著核心素養教育的深度推進,教師應堅持研究習作教學,創新利用多樣化的習作教學方法,全面打造高品質的習作課堂,為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習作素養做出應有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單芳.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6):92.
[2]李夢奇.立足于生活的土壤,培育出語文的種子——小學語文生活化習作實踐探索[J].華夏教師,2019(1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