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陳林
摘要:民族民間舞教學包含漢、藏、維吾爾、朝鮮、蒙古五大門類,其中藏族舞因矯健有力、樸實無華、豪邁粗獷、灑脫自然而聞名。藏族舞蹈對于表演者肢體協調能力要求極高,舞蹈蘊含著獨特的美感和氣質。因此,藏族舞蹈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有著非常大的訓練價值。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 ?藏族舞蹈? ?顫膝? ?自娛自樂? ?宗教? ?訓練價值
中圖分類號:J7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8-0129-02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藏族舞蹈憑借其優美的舞姿、矯健的形體動作、自然灑脫的表演風格成為民族舞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想學好藏族舞蹈,要求學者在不斷精進自身肢體協調性、靈活性,尤其是膝關節的高度靈活性,不僅如此,要想精益求精,還需要準確的把握好藏族舞蹈的特點和舞姿之間的相互銜接,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將藏族舞蹈的魅力展現出來。民族民間舞蹈作為民族智慧、辛勞的高度結晶,它承載了我國歷史文化的積淀,濃縮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表達了我國文化底蘊和風土人情。民族民間舞蹈千差萬別、百花齊放,它凸顯了個民族、各地區之間千差萬別的自然風貌、習慣迥異的當地風俗、各有千秋的生活歷史,它是大自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是文化演變的歷史結晶,它是我國歷史文化最生動的展現[1]。基于此,藏族舞蹈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訓練價值即為藏族舞蹈本身具有的文化氣質,要求學生在學習藏族舞蹈之時要培養學生的情感,只有讓學生將情感和情緒完美運用到藏族舞蹈表演之中,才能更好地將舞蹈所蘊藏的內涵傳達給觀眾,增加舞臺效果,提升感染力,讓每一場民族民間舞蹈的都能最大化的呈現舞臺效果和文化傳播力[2]。
一、藏族舞蹈對身體的訓練價值
提升舞蹈者肢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是舞蹈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藏族舞蹈作為極具自身特色的民間舞蹈之一,它對于表演者身體和關節的靈活程度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藏族舞蹈對于學員身體素質的訓練有著很高的價值。對于學習過藏族舞蹈后的學員,他們自身肢體和關節已經預先接受了更高強度的鍛煉,這無疑是對之后其他種類的民間舞蹈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藏族舞蹈有利于訓練膝關節的顫與屈
藏族舞蹈在舞動過程中最主要的發力點即是膝關節處,藏族舞蹈對于舞者膝關節顫動和屈伸要求非常高,必須做到扎實穩健,膝關節的屈伸、張弛將帶動舞者全身上下、高低起伏,這對表演者膝關節的靈活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學生在藏族舞蹈學習過程中,對于膝關節的訓練要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由小至大、由輕至重的,逐步提升膝關節的控制力,柔韌性與彈性。通過這樣日復一日的不斷進行膝關節訓練,也為今后學生學習其他民族民間舞蹈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二)“一順邊”對于肢體協調性的訓練價值
“一順邊”在藏族舞蹈中十分常見,這和其民族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正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高度結晶,它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最真實的記錄,它是少數民族中勞動人民抒發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不管是祈神拜祖、奮勇殺敵、還是寄托美好生活向往的各民族特有舞姿,其每個動作和旋律都是少數民族真實生活情形的體現,帶有濃重的生活氣息。藏族舞蹈也是如此,它這種“一順邊”的美學來自于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宗教文化。基于高原地區人們繁重的勞動生活和虔誠的宗教信仰,使得藏族舞蹈體態的基本特征是坐胯,上身松弛并向前傾,膝部有規律地顫動和屈伸。由于這一律動的制約,使藏族舞下身主動,上身隨動,形成自下而上,欲動先屈,波浪帶動式的一順邊特點[4]。這與我們日常所說的因為緊張、手足無措或者四肢不協調而產生的“順拐”行為完全不同,它反而考察了舞蹈者較高的四肢協調能力和手腦配合能力,要反常規而進行不同部位在各自特定的時間里舞動。
二、藏族舞蹈對于情感開發的價值
在舞臺民族民間舞的表演中,其情感和情緒的表達及時通過舞蹈者的形體語言來表現得,舞中有情,情中起舞,其優美的舞姿、若仙若靈,給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當舞蹈配樂與優美的舞姿相融,時而高亢時而舒緩,收放自如。當鋼刀在手,嘹亮軍號響起,舞蹈者們即是颯爽英姿。當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聲響起,抖肩甩袖、身軀輕盈、切換自如。富有情緒和情感的舞蹈是有生命的、有靈魂的,是可以打動人心、感染觀眾的,是真正能體現舞蹈魅力的。因此,藏族舞學習過程中,不應當只著眼于肢體動作、舞步律動等方面,還應加強情感的表達,每位舞者應當用心去體會藏族舞蹈背后蘊含的情感和文化。如果藏族舞蹈表演者在舞臺表演時能充分運用好情緒與情感的表達,將舞臺上的表演付諸于感情,讓每個動作、每個人物表現得更加鮮活有生命力,那么將最大程度調動臺下觀眾的熱情和內心的起伏,將更有誘惑力的把每位觀眾帶入到表演中來,將更有滲透力的把藏族舞蹈表演的主題和內涵傳達給每位觀眾。正因如此,情感表達作為藏族舞蹈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其對學會說呢過情感開發的價值體現在如下方面:一個是自娛自樂的個人情緒表達,另一個則是宗教情感的培養。
民族民間舞蹈區別于其他舞種的重要特質之一即是自娛性。其情感的表達來自于人們日常生活的真情流露。在目前的藏族民間舞教材中,基本包含了卓(鍋莊)、諧 (弦子)、堆諧(踢踏)、熱巴等表現形式[5]。因此,藏族舞蹈的學習不僅是學會它的舞姿、它的律動,更是通過舞蹈表達出喜怒哀樂,舞出“心聲”,表演者通過將情緒和情感融入到舞臺表演之中,讓舞臺民族民間舞蹈富有內核感情,散發著無限的魅力。表演者通過面部表情管理、舞姿步伐以及節奏的掌握,不斷調整情緒、調整動作幅度,根據音樂的節拍的重音把控不到情緒中的波動,將情緒與動作進行完美的結合,給觀眾帶來感官和心理上的雙重美的體驗,直擊觀眾的內心,帶動觀眾的情緒,讓觀眾產生共鳴,一步一步將表演推向高潮,與此同時表演者自身也隨著自然灑脫的舞蹈升華靈魂[6]。
舞蹈區別于其他藝術形式,其有很強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舞蹈不盡相同,基于不同的民族特色、所處的地形、地貌、生存環境,以及發展趨勢等等都會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形成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在汲取了當地民族特色和歷史文化背景后的民族民間舞蹈則是各自蘊含了其特有的文化底蘊和情懷。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舞蹈基本功的同時還應充分了解每一類舞種的文化背景、民族精神和當地風俗,對其背后蘊藏的內涵進行深度剖析、理解和把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要表達的舞蹈,才能更好的展現出該類型舞蹈的神韻[7]。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正確自己的舞姿,同時提升文化素養,真正用心去感悟舞一段舞蹈,與舞蹈進行靈魂上的交融,把自身情緒與情感導入到舞蹈中去。對于富有民族民間特色的舞蹈,只有舞者自身充分了解了所舞的舞蹈,才能帶動觀眾走進每一個不同的民族民間所要表達的內涵,更有興趣去探究它們的歷史,達到文化傳播與弘揚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民間舞蹈千差萬別、百花齊放,它凸顯了個民族、各地區之間千差萬別的自然風貌、習慣迥異的當地風俗、各有千秋的生活歷史,它是大自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是文化演變的歷史結晶,它是我國歷史文化最生動的展現藏族舞蹈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有著極高的訓練價值,它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肢體靈活性、協調性、柔韌性還通過藏族舞蹈的學習帶動了學生情感的提升,對于學生日后學習其他舞種也是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卓瑪草.藏族舞蹈在民間舞蹈中的地位及訓練價值[J].明日風尚,2018,(14).
[2]徐兵.嘉絨藏族舞蹈在高校民間舞蹈課程教學中的探索[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6,(01).
[3]李大,熊妍.藏族熱巴鼓舞在民間舞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分析[J].大眾文藝,2018,(09).
[4]康婷.試論藏族舞蹈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的訓練價值[J].戲劇之家,2014,(01).
[5]杜鵬.試論藏族舞蹈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的訓練價值[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2,(01).
[6]張靚靚.淺談風格性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的本質魅力[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1,(03).
[7]格桑吾珠,王東.藏族原生態民間舞蹈與學院民族民間舞教學的關系研究[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
[8]焦娜.民族民間舞蹈“原生態”教學與“發展”教學探析[J].大舞臺,2012,(11).
[9]王紅亮.民間舞教學保存原生態風格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8).
[10]韓晶.芻議民間舞教學中風格性的魅力[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05).
[11]強巴曲杰.藏族舞蹈審美特征略探[J].中國藏學,2002,(04).
[12]李措毛.論藏族民間舞蹈個性化特征[J].青海民族研究,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