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名強
摘 要《電工技術》課程存在沒有全面從學情出發組織教學、融入課程的思政元素、通過理論教學實現導致育人的效果不明顯、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對學生吸引不足以及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應用不夠等問題。為進一步從學情出發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強化學生技術技能的應用,提出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電工技術》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立德與樹人、育人與育才功能,將《電工技術》課程實驗實訓項目進行充實和完善,打造應用性和目的性更強的項目,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課程各實驗實訓項目與思政元素相融合,在實驗實訓開展過程中育人,育訓一體,實現立德樹人。通過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電工技術》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在提高學生技術技能的同時,更好地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發揮好專業課程育人的作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技術技能型高素質可靠人才。
關鍵詞實踐能力培養;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1 《電工技術》課程教學主要問題
《電工技術》課程在高職6個學期中第1個學期開設,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操作性與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為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教師不斷進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改革,在現在“大思政”背景下,將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相融,取得了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
1)沒有全面從學生來源、學生學習能力、高職特點等學情出發組織教學,導致學生學習成效不明顯;
2)融入課程的思政元素主要通過理論教學為主實現,育人的效果不明顯;
3)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對學生吸引不足,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應用不夠。針對以上問題,本文進行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電工技術》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將實踐教學與思政元素相融,在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實現立德樹人。
2 《電工技術》課程實驗實訓項目的設計
高職學生生源主要兩部分,分別是高中升高職和中專升高職,這部分學生的共同點是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較差、考試能力也不足,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較弱。對于高中升高職的這部分學生,走的是從學校到學校的路線,接觸社會、企業少,對企業及專業職業崗位了解得很少。對于中專升高職的這部分學生,有些到企業實習過,接觸了一定的社會,對企業有一些了解,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理論水平相對較低。針對這些情況,在第一個學期開設的專業基礎課要能吸引學生,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增強學生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電工技術》課程在工作生活應用廣泛,應用性實用性強,在課程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實踐,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在做中教、做中學,所以要好好設計和完善課程實驗實訓項目。在教研組的組織下,經過《電工技術》課程組討論,結合工作生活需要,擬定以下實驗實訓項目:項目1:使用萬用表測試常用電氣元件;項目2:仿真驗證基爾霍夫定律、戴維南定理及疊加原理;項目3:電工工具的使用及導線的連接;項目4:白熾燈和日光燈電路的安裝與維護;項目5:電度表的安裝使用、小型配電箱的安裝與調試;項目6:電風扇電路的安裝與維護;項目7:使用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項目8:學校水電維修實踐、家用電器的維護;項目9:實訓室管理維護實踐;項目10:學生安全檢查實踐。
3 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電工技術》課程思政實踐教學內容設計
1)項目1:使用萬用表測試常用電氣元件。該項目主要讓學生掌握電工三表中最重要的萬用表的應用,懂得常用電氣元件如何通過萬用表測試。該項目與測量的科學嚴謹、仔細認真、遵守職業道德相融,讓學生在測量過程懂得這些思政元素的重要性。
2)項目2:仿真驗證基爾霍夫定律、戴維南定理及疊加原理。該項目主要采用仿真手段進行實驗,再通過連接實物進行驗證,并用萬用表來測量相關的電壓、電位,進一步強化萬用表的使用。在實訓過程中介紹基爾霍夫的事跡,激發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弘揚偉大奮斗精神,從而更加刻苦努力學習。
3)項目3:電工工具的使用及導線的連接。通過使用電工工具,讓學生明白工具使用越多,手越靈活,要掌握較強的電工技術,工具要使用熟練。通過多次導線連接,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達到更好的工藝要求的目標,精益求精。學生做得越多效果越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該項目與工匠精神、奮斗精神相融合。
4)項目4:白熾燈和日光燈電路的安裝與維護。通過實訓讓學生明白照明燈的發展過程,從以前的白熾燈與日光燈到現在的節能燈和LED燈,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通過創新取得的,將該項目與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相融合,激發學生在今后的技術工作中要不斷創新、銳意進取。同時,該項目也對學生今后的生活有巨大的幫助,如家庭的照明燈的維護、選取等。
5)項目5:電度表的安裝使用、小型配電箱的安裝與調試。在電度表的安裝使用實施過程中,讓學生查找電度表發展的歷史,現在的最新技術什么,同時懂得電能的計算方法。在小型配電箱的安裝與調試實施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認識漏電斷路器的作用及接線方法,明白漏電斷路器和空氣開頭的使用場合和區別。該項目與創新精神、勤儉節約、安全意識、科學規范相融合。
6)項目6:電風扇電路的安裝與維護。該項目主要要求掌握電風扇電路的安裝、故障排除。該項目主要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質量意識、品牌意識相融合。從以前的機械風扇到現在具有電腦控制等功能的風扇,科技有了明顯的飛躍,新技術將在未來具有更廣泛的應用,為此,要學生增強創新意識,為科技進步做出自己應有貢獻。在實訓中,讓學生明白,不同品牌的電風扇質量是不同的,有些電風扇的電機所使用的銅線質量不佳,導致風扇的整體功能欠佳。而有些電風扇質量一流,外加較強的功能,深得消費者的信賴,形成產品的品牌。通過對比,讓學生對質量意識、品牌意識有更深更直觀的認識。
7)項目7:使用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以電動機絕緣電阻測量為例,兆歐表使用步驟主要為:第一步要對兆歐表進行短路實驗和開路實驗短路實驗時指針指在“0”刻度和開路試驗時指針指在“∞”刻度的兆歐表才能準確測量設備的絕緣電阻;第二步是拆除電動機繞組端子的連接片;第三步是分別測量電動機的相間絕緣電阻、相對地的絕緣電阻。在操作兆歐表時,要水平放置,在搖動手柄的情況下讀取絕緣電阻的數值。最后要懂得根據結果判別該設備的絕緣電子是否合格。操作該項目過程中,很多學生覺得第一步是多余的,有些學生搖的速度不一致,在此要求學生要按設備的操作規程來進行操作,不能偷工減料,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該項目主要跟質量意識相融,要學生保證測量的準確,需要過程保質保量地完成。學生會做實驗后,跟學生強調使用的注意事項,如測量大功率的電氣設備后,應將設備放電,防止殘余的電壓使人觸電。因為搖表在測量過程中產生有高電壓,為防止設備絕緣損壞從而造成觸電事故,在測量前,人應離開被測量的設備。這些注意事項與安全意識教育相融合。實驗后還要將掌握的技術應用到具體的場所進行應用,如將兆歐表用來測量實驗室的插座是否有漏電、線路絕緣是否良好、設備使用的電機是否絕緣良好,提高學生應用技術的能力。
8)項目8:學校水電維修實踐、家用電器的維護。這是新增加的實踐項目,需要通過在校課余時間來實踐,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方式來進行。學校水電維修實踐項目主要對教室、宿舍、辦公室、實訓室的電器與電路進行維護,也包括對學校的水路進行維護,這些項目也是之后工作生活要碰到的,實用性大,主要由任課教師、總務水電工、實訓基地管理人員來實施。家用電器的維護主要要求能對家用電器如電風扇、電磁爐、冰箱等用電器進行安全使用和維護。由于學生沒有低壓電工作業操作證,學生是不允許進行電工方面的作業,所以要在相關有資格的人員帶領下開展實踐,學生主要起協助作用。學校水電維修實踐、家用電器的維護項目主要跟奉獻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安全意識、依法治國等思政元素相融。學生參與這些項目實訓,沒有報酬、時間較長、比較辛苦,所以需要培養學生奉獻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對低壓電器進行操作,需要有低壓電工作業證,需要遵守《安全生產法》,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這些與安全意識、依法治國結合起來,通過實踐來強化。
9)項目9:實訓室管理維護實踐。該項目內容主要是對實訓室的設備、衛生進行維護,由任課教師、實訓基地管理人員來實施。該項目主要融入工匠精神、奉獻精神、團隊精神等。這個項目由學生團隊來負責,不同的學生負責不同的區域和設備,通過一段時間再交換,通過多次對實訓室設備進行維護維修,讓學生掌握各種設備的維護,同時多次維護設備,逐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團隊精神。該項目也主要通過課余時間來進行,讓學生在實踐中奉獻,由于該項目是跟專業緊密結合的,所以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愛好,這些對以后的工作生活是有巨大幫助的,學生更樂意學與做。
10)項目10:學生安全檢查實踐。這個項目主要對教室、宿舍、實訓室等場所的安全進行檢查,如:滅火器、消防栓、電路、用電器等方面,發現隱患及時排除,主要由任課教師、保衛處人員、實訓中心管理人員、學生處人員共同組織開展,讓學生參與到安全檢查中,提高發現安全隱患、排除安全隱患的能力,讓安全意識深入學生心中。
4 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電工技術》課程思政實踐途徑
4.1 構建課程育才與育人共同體
由教研組、課程組、總務處人員、保衛處人員、實訓中心管理人員、學生處人員、思政部教師等組成課程育才與育人共同體,共同設計完善實驗實訓項目、思政元素的挖掘、實驗實訓項目的教學設計、準備好實驗實訓所需條件、組織實驗實訓項目有序開展,形成多級與多方聯動,顯性與隱形教育相結合,為育人與育才提供保障。
4.2 提高專業課程教師實踐能力、課程思政意識與能力
因為新增加一些實驗實訓項目,課程教師要不斷學習,勤于實踐,提高技術技能,才能更好保障實踐教學質量。專業課程教師在之前的教學中較注重實踐教學,對思政元素的融入較欠缺,首先要對專業課程教師進行思政意識的培訓,與思政課教師的共同討論融入哪些思政元素,通過怎樣的形式來實施,不斷溝通交流,與實驗實訓項目相融合過程中,逐步提高課程思政能力,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
4.3 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體系可以起到導向性、調控與反饋的作用,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環節。課程教學內容改了,相應的課程評價體系要進行改革完善。主要改革點為:
1)在原來的課程培養目標基礎上增加課程思政的目標,將知識、能力、素質、思政目標融在一起,讓專業課程育人的功能充分體現。
2)增加實踐考核的比例,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更加注重各實驗實訓項目的過程性考核,以考核促進學生努力提高技術技能。
4.4 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育才與育人功能
由于實驗實訓項目較多,要想掌握并強化這些技術技能,僅依靠課堂的時間是不夠的,所以要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育才與育人功能,充分發揮學生在第二課堂的組織管理作用。如學校水電維修實踐、家用電器的維護、實訓室管理維護實踐、學生安全檢查實踐這些項目主要通過第二課堂來實施。
參考文獻
[1]嚴交筍.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思政的實現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8.
[2]劉宗瑤,石瓊,陳文明.基于課程思政視角下的教學改革有效途徑研究——以《風力發電技術》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
[3]王語園.《電工技術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風,2019.
[4]劉一琦.《電力工程基礎》課程思政改革探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9.
[5]陳丹.《橋涵施工技術》課程思政的實踐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