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治秀 鐘記超
摘 要: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工科女生就業顯得更加困難,本文從就業基本情況、原因等方面探究,并結合實際,給出一些應對措施,以引導工科女生高質量就業。
關鍵詞:工科女生;就業;優勢
一、就業基本情況
中國教育統計網數據顯示,從1999年高校擴招開始,畢業生的人數逐年增加,2019年全國應屆畢業生人數達到834萬,2020年全國應屆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到874萬,再創新高。其中,女生比例約為52%,普通高校工科類女生的人數以每年1%的速率增長,所以其絕對數量是十分巨大的。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工科女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要遠大于非工科女大學生。因此,研究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意義重大,其也是國家和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根據各調查結果,同一時間女畢業生的就業率明顯低于男畢業生,她們參加招聘會的次數比男生多,花費的成本更高,工資待遇和專業對口率卻低于男生。例如,西安某綜合性大學2017年4月的一份調查數據表明,女畢業生已經簽訂工作的占39.7%,考研的占29.9%,未找到工作的占23.8%,考公務員的占6.6%。其中,考研女生選擇考研的原因為暫時避免找工作和提高學歷更好找工作的高達69.8%。
綜合來說,工科女大學生在就業中存在機會不均等、性別歧視、年齡歧視、權益易受到損害等問題。此外,還有部分單位錄取女生的條件更為苛刻,或者委婉拒絕等。結果表明,工科女畢業生就業相對于男生比較困難,如何提高女生的就業率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高校工科女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工作性質影響大
工科畢業生的對口單位多為企業,主要是生產企業、施工企業、工礦企業等,相對來說,這些單位工作強度大、危險系數高,并且經常需要員工加班加點、倒班等,甚至包括長期出差。因此,需要員工有較強的身體素質和精神毅力,故而用人單位往往更青睞于男生,在招聘女生時,對女大學生的內在素質、外表、成績、學生干部經歷、受獎情況等有隱形的較高要求。
(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較差
在工科專業方面,雖然女生的學習態度好,學習成績優異,考研的通過率等各方面都比男生要強,但是,由于女生的體質較弱,其在動手實踐方面普遍要比男生稍差,再加上很多工科女生在遇到需要體力或涉及機械設備等實踐學習時,往往退而遠之,最終導致工科女生的理論與實踐出現了嚴重的脫節現象,相較于男生,一般女生的理論知識水平會較高,但實踐動手能力普遍較弱。
(三)面對就業不自信
很多工科女生畢業后在就業過程中常常會表現出不自信甚至逃避就業。因此,許多工科女生為減緩就業壓力而選擇在畢業后考研,把其作為一種增加自身競爭資本的主要方式。此外,工科女大學生具有追求穩定、輕松工作環境的就業心理,這與工科生的就業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矛盾。最終,許多工科女生選擇了轉換專業,進而去考取公務員或從事行政管理、文員等相對較為輕松的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專業人才流失和浪費。
(四)政策失靈的不利影響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男女的權利、義務和地位平等,但保障婦女勞動權益的有關法律法規較為籠統,缺乏與之相匹配的措施。例如,缺乏對性別歧視內涵和范圍的明確界定與處罰細則等。同時,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特別是在全面放開二胎的今天,企業需要承擔女性員工的生育、哺育等部分成本,這增加了雇傭成本。另外,隨著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明顯,這些都為用人單位人為提高就業門檻、設置性別限制提供了可能。
(五)性別特質差異
女生在就業過程中往往傾向于工作時間自由、穩定、離家近、少加班、少出差的企業,而男生相對來說對工作強度的適應性更強,在加班、出差等問題中考慮較少,所以用人單位在招聘中更青睞于男生。
(六)傳統文化中的性別偏見思想
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教育的普及,讓更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向職場。但是,男主外、女主內的慣性分工模式依然存在于很多人的心中,所以,人們經常會低估女性的價值和能力,認為女性在事業上不如男性有發展潛力,這給女大學生的求職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傷害,導致女大學生在就業中處于弱勢地位。
三、對工科女生就業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正確方向的引導
高校和就業指導老師要雙管齊下,除教好學生專業課外,還要對學生做好就業方面的正確引導。在授課之余,開闊學生的專業視角,并告知學生本專業的就業領域及相應的知識要求,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發展方向并為之努力。這樣可以較大程度避免學生畢業時找工作難的問題。同時,給工科女生展示一些成功的案例,讓她們樹立起就業的自信心。
(二)工科女生要正視自身優勢和弱點,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學校也要樹立工科女生就業典范
工科女生要正確評價自己、理性分析自己,端正心態,主動出擊。對于涌現出來的就業典型,學校要開展典型宣講活動,讓她們作為模范生,對低年級的學生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分享她們的工作經驗,讓后者更有方向,也更有自信。
(三)增強實踐能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工科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用人單位傾向于招聘實踐能力強的學生,而女同學在實踐環節往往比較弱。因此,應提高女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學校要根據女生的特點,在培養實踐能力上下功夫,有計劃性地進行指導。
(四)發揮工科女生自身優勢,提高就業競爭力
相對來說,女生在語言詞匯、形象思維能力、忍耐力、交際能力等方面普通強于男生,將這些天然的優勢和扎實的專業知識相結合,工科女生一定能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因此,學校要加強對女生公關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抗挫折能力的針對性培養。
(五)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女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學校不僅要重視女生的學習狀況,更應根據她們的年齡和特點,舉辦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她們鍛煉能力、增長見識、拓寬眼界、了解社會創造機會和條件。首先,舉辦女生風采大賽、女生技能競賽等,提高她們的參與度,培養她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和溝通協調能力。其次,積極引導女生參加暑期社會實踐,讓女生深入農村和基層,更廣泛地了解社會和市場需求,提高她們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強意識。最后,通過講座等提高女生的人文修養。由于專業原因和過度依賴互聯網,女生的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變弱,所以學校要增加相關的人文類必修課和選修課,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鞏固人文素質的教育成果。
(六)政府要加強女性就業的政策扶持和法律保障
包括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推進生育補償改革、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體系、健全完善社會保障機制等。促進社會形成一種尊重女性職業價值的風氣,促使女生處于一個公平、健康的就業環境。
(七)企業要轉變用人觀念,提供公平的就業機會,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企業招聘部門應在招聘時拋棄對女性的偏見,按照能力的強弱選才,對男性女性一視同仁,給予女性和男性在同一崗位上相同的待遇。
四、結語
工科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其個人的職業發展,更關系到該群體以及社會的穩定。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幾方共同努力,積極探索促進女生就業的有效機制,構建先進的性別文化,大力宣傳男女平等,提高女性權益保障水平,營造和諧的就業環境。相信在政府、社會、企業、學校的多方努力下,工科女生的就業環境會越來越好,從而實現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蔡崗,吳凌燕.高校工科女生就業現狀及應對措施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33):198-199.
[2]陳章政,張頡,王瑞環,等.高校工科女生就業現狀及對策探討——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7(42):1-2.
[3]桑運川,蔡曉飛,馬穎.工科女生求職就業優勢分析[J].知識經濟,2010(2):172-173.
[4]禮曉宇.高校工科女生就業現狀及實踐途徑探析[J].科教導刊,2013(9):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