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村
摘要:企業的黨政建設能夠幫助企業樹立明確的方向,而企業文化的創新發展又能夠使企業提高核心凝聚力。由此可見,企業黨建及企業文化在思想意識上有共同點,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黨建和企業文化進行創新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實際過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企業在積極探索中,提出了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系統構建的具體措施,從而實現二者的相互融合發展。
關鍵詞:企業黨建;企業文化;創新系統
伴隨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都有了很大變化,并深化企業改革,促使企業有了更強的生命力,促進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但是企業在黨建方面還存在較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企業應當不斷創新發展,體現文化創新在企業黨建工作中的優勢作用,提升企業的核心凝聚力,推動企業的良好穩定運行。
一、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的密切關系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企業良好穩定的發展離不開黨建工作的開展,積極有效的黨建工作是實現企業創新發展的基礎,當然要充分考慮黨建工作在積極創造良好企業文化過程中的作用,黨建工作可以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企業黨建為企業文化創新發展提供了積極的政治思想保障,將黨組織活動和企業活動進行相互融合,兩者相互協調發展,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的黨建目標具有一致性,在實際工作中,對黨建工作具體內容進行有效調整,能夠促進企業凝聚力的提升,使企業取得較好的工作成效,有效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形成新的企業文化模式,促進企業良好的發展。
二、企業黨建工作和文化創新的問題分析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
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由于思想認識不到位,沒有將企業黨建列入企業文化發展規劃中,往往不重視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發展,忽視了企業的軟實力建設,使企業的黨建工作進展不順,另外企業文化創新發展,缺少了企業的黨建支持,也會造成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對企業文化建設發展形成阻礙。
(二)工作模式僵化
經濟建設為企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只有以企業經濟發展為目標,源源不斷的經濟動力支持才能夠使企業產生更強大的動力,但是在企業管理中,需要解決企業文化建設的問題,我們不能為了經濟利益就忽略企業的文化建設,在當前企業發展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企業不重視思想文化建設以及老舊的制度模式,造成了企業工作模式出現僵化的局面。因此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為更好的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和黨建工作,要破除舊有的、不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的工作制度和活動形式,
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的創新系統構建策略
(一)加強黨建和企業文化的有機結合
在開展企業黨建工作時,首先要實現企業黨建工作和企業文化相融合,進而促進黨建工作和企業生產的有機結合。將企業文化與企業黨建具體工作創新融合,實際是充分發揮了企業文化的載體作用,利用文化建設的載體平臺功能,進一步拓寬了黨建工作的發展空間,從而實現了思想文化體制建設的優化作用。由于企業文化建設和黨建工作目標的統一性,在企業發展中,體現了相互協調發展的功能,企業文化通過對黨建思想精髓的借鑒,實現了黨建工作的宣傳和深入滲透,促進了企業的穩定發展[1]。
(二)提高黨建和文化建設隊伍水平,促進二者融合
企業黨建和文化建設隊伍水平的提高,離不開科學專業的建設隊伍,所以,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的創新系統構建,需要對企業職工加強培養,從企業職工的政治覺悟、道德品質上進行提升,充足完善的人才儲備工作,能夠促進企業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當然,企業的黨建工作想要邁上新的臺階,就需要有對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有專業解讀能力的專業人士,對此做出深刻的解析,同時利用科學的體系和企業文化精神,將理論和企業實際工作聯系在一起,從而使企業文化得到創新和升華。
由于國家政策的變動,黨建工作也會有所變化,所以在企業黨建工作實際進行過程中,要明確企業目標。相關人員應充分結合工作職能,對相關活動內容及形式做出科學調整,為企業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
企業管理制度的完善與否,決定了企業的各項活動能否順利進行,而企業文化是企業活動順利進行需要遵循的基本規則,所以,在企業管理過程中,企業管理體系中要融入企業文化創新建設,從而做好企業建設中的文化建設工作,以企業文化為基礎的企業管理機制,應該深入分析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間的關系,發揮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創新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而使企業為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系統的構建做出努力[2]。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建設是統一的,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黨建工作的開展,能夠促進企業各項組織機制的優化,形成較為完善的組織體系,體現了企業文化創新指導功能。另外,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企業黨建來輔助完成,同時也促進了黨建工作的深化改革,實現了相互協調發展,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高新明.企業在塑造品牌形象過程中的黨建與生產融合工作研究[J].品牌研究,2019(10):55-56.
[2]李曉霖,王金平.新時期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路徑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