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然
摘要:在電子閱讀、網絡閱讀等多種閱讀方式發展背景下,人們在閱讀理念、行為上都發生了變革,針對多元化閱讀的沖擊,紙質書籍在設計時應該根據趨勢的變化做出調整,將自身優勢凸顯出來,這是使自身獲得長久發展的重要舉措。在設計紙質書籍時應注重親和性、舒適性、藝術性的體現,突出人性化理念,進而在多元化閱讀格局下獲得較好發展。
關鍵詞:多元化閱讀格局;紙質書籍設計;人性化理念
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閱讀模式發生了相應變革,紙質書籍不是獲取閱讀信息的唯一方式,數字化閱讀方式,人們的生活、學習發生了變化。但是紙質書籍仍然有較高價值,不能被替代。就當前社會發展現狀來講,紙質書籍面臨著比較嚴峻的考驗,在此過程中,明確紙質書籍在設計時的主要方向十分必要[1]。
一、非紙質和紙質閱讀的特點
非紙質閱讀雖然能夠使閱讀的速度加快,但是往往難以進行深入閱讀,讀者在走馬觀花中往往難以將心完全沉下來,對閱讀內容產生的印象缺乏深刻性。同時在長期閱讀中會產生一種依賴感覺,如果沒有閱讀工具,閱讀行為會出現突然中斷的問題,最終使閱讀興趣受到影響。紙質閱讀屬于一種傳統形式,反映著傳統、理念,受到的青睞仍然比較大,紙質閱讀有著自身特有的優勢,能夠使讀者在閱讀時感受到全面性和完整性,將各種情感、思想更深刻的體現出來,利于讀者對內容的理解與感知,這也是屬于紙質書籍的特性。
二、多元化閱讀格局下紙質書籍設計的主要策略
(一)體現舒適、親和特點
紙質書籍在設計時,舒適、親和特點的體現,和人們在傳統認知中產品和人的認識有所不同,是在心理情感、空間、時間、文化、情趣等方面的延伸,在此情況下能夠為讀者構建感情豐富且細膩的空間。在此過程中,需重視感知融合[2]。就視覺感受來講,主要是指讀者在閱讀時,目光在書中游走、停留的空間。就聽覺感受來講,主要指讀者在翻閱書籍時,紙張或輕或緩發生的碰撞,紙張材質不同,發出的聲音也會有所不同,在翻閱時會感受到紙張軟綿或者是清脆的聲音。就觸覺感受來講,讀者在閱讀時,手指在觸碰紙張過程中會感受到肌理的不同,有的細膩、有的粗糙、有的柔軟、有的光滑。就嗅覺感受來講,主要是指讀者在閱讀時能夠聞到油墨的味道,油墨和紙張的結合會有淡淡清香發出。就味覺感受來講,主要是指讀者在閱讀時內心產生的沉淀,對人生的不同感受。在進行書籍設計時,多種感知的深入融合是設計者在設計時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二)凸顯藝術價值
紙質書籍在設計時,會將圖形、文字、排版、色彩等綜合在一起,通過印刷的形式將綜合性藝術體現出來,這種創造方式能夠將手觸、眼視、心讀等結合在一起,并且將藝術表現以全方位、立體化的語言呈現出來,這是進行數字化閱讀時不具備的優點。讀者在進行紙質書籍閱讀時能夠獲得藝術享受,這一優勢需在進行紙質書籍設計時將其繼續發揚[3]。如《愛麗絲夢游仙境》繪本,愛麗絲和姐姐在河邊看書時睡著了,夢中她追逐一只穿著背心的兔子而掉進了兔子洞,來到一個奇妙的世界,開始了漫長而驚險的旅行。在這個世界里,她時而變大時而變小,以至于有一次競掉進了由自己的眼淚匯成的池塘里。她還遇到了愛說教的公爵夫人、神秘莫測的柴郡貓、神話中的格里芬和假海龜……,在一書籍中有大量的配圖,在配圖中讀者能夠感受不同主體形象的藝術特點,同時也能在此基礎上進行自由想象和發揮。紙質書籍往往能夠將藝術價值更好的體現出來,因此在進行紙質書籍設計時,應注重藝術性的體現,增強對讀者的吸引力。
(三)多元化呈現形態語言
在設計紙質書籍時,除了需將信息在傳遞時的層次性、條理性體現出來,也需注重創意性的體現,使整體內容在思想寓意上更加豐富和更具個性化,書籍具有方便、美觀、靜態美、實用等多種特點,讓讀者感受到紙質書籍特有的吸引力[4]。就當前社會發展現狀來講,在設計書籍時,形態特征已經由傳統單項性逐漸向多向性發展,因此設計時的功能性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單項知識傳遞過程中形成的平面結構逐漸向縱向、橫向、多元結構轉變。在進行書籍設計時可以將此作為創新點和突破口,進而探索出紙質書籍的全新賣點。
(四)體現文化精神
書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文化屬性,屬于精神屬性的再創造,這種精神再創造的屬性應融入在書籍設計中,書籍中蘊含的意境美是書籍設計中的重要發展方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傳統文化的特點。我國的審美法則一直是形神兼備,用于書籍設計中主要指書籍在形態上需具備整體美,這便是書籍在設計時重點追求的意境美,需在設計的整個過程貫穿。其中形主要是指書籍體現出的結構形態,神主要指書籍中體現的精神內涵,形神之間相輔相成,既能使書籍的實體性體現出來,也能使書籍中蘊含的靈魂體現出來,這種意境美的體現可以歸屬到精神世界當中,它和單純的視覺感受、體驗相比更具突破性,能夠和嗅覺、觸覺之間有效結合在一起,使整體感觀獲得綜合性的審美。在進行書籍設計時,應該注重文化內涵的體現。當前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們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對傳統文化的回歸有著強烈呼喚,這既能體現出本土的一種特有文化氛圍,也能增強對本土文化的整體認知[5]。除此之外,紙質書籍在設計時,一方面要適應讀者對書籍的功能性需求,一方面不能完全受到市場的束縛,因此在設計時需將商業化痕跡淡化,加強對文化氣質、書卷韻味的追求。并且在設計時認識到文字、視覺元素的重要性,對漢字內涵、特點、文化基因進一步挖掘,積極探索文化和材質之間的關系。在使用良好材料、加工工藝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書卷氣中的意境美,使書籍的文脈傳遞重要作用得以發揮,歷史象征意義也能有所體現。總體來講,在運營時需做到精益求精,將意境美的營造作為紙質書籍設計中的核心,做好對色彩、文字等多方面的推敲,進而使紙質書籍的設計充分滿足讀者實際需求。
結束語:
總之,紙質書籍在設計時應注重整體性理念的體現,強調時空的展示、書韻語境的表達,條理性、節奏性的布置,將書卷氣息融入在設計中,增加紙質書籍的趣味性。因此在進行書籍設計時,需運用動態思維的形式,轉變原本設計理念。針對數字化閱讀的沖擊,需審時度勢,對自身優點不足有清晰、全面的認識,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下,樹立長遠目標,構建自身特有的形態語言,體現出不可替代的特點,進而使傳統文化媒介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陸晨.傳統元素在現代紙質書籍中的應用——評《書籍設計與印刷工藝》[J].中國造紙,2019,38(8):后插5-后插6.
[2] ?徐一茗.快淺閱讀語境下紙質書籍版式設計中的視覺流程設計探析[J].設計,2017,2(04):23-28.
[3] ?李明.全媒體融合時代基于多維體驗的紙質書籍設計藝術研究[J].中國出版,2018(19):54-57.
[4] ?周婷婷,唐俐娟.基于設計事理學解讀書籍形態演變史——以紙質和電子書籍為例[J].設計,2018(23):84-87.
[5] ?方靜.從"中國最美的書"看數字時代紙質書籍設計的美學創意[J].包裝世界,2019(8):56-57.
(作者單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