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軻軻



【摘要】本文以2013-2018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上市公司接受社會責任投資對公司股權質押比例的影響。結果表明:社會責任投資能夠降低公司進行股權質押的比例,在民營企業更加明顯;且社會責任長期投資相對社會責任短期投資能更大幅度降低企業進行股權質押的比例。
【關鍵詞】股權質押 社會責任投資 風險
一、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社會責任投資者為機構投資者,包括證券基金、社保基金等,通過正面篩選和負面篩選,股東決議,社區投資選擇投資項目。林軍(2014)認為社會責任投資是以獲得收益為前提;是以投資主體的道德意識為基礎,以改善環境或社會問題為條件;隸屬金融投資的范疇。相較于個體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持股量大,較為集中,并且具有更加深厚的專業知識和信息優勢。程書強(2006)發現盈余信息及時性與機構持股比例正相關,機構持股比例與盈余管理負相關,說明機構持股參與公司治理能夠改善公司治理結構,規范、有效運營。李維安和李濱(2008)研究發現,機構投資者能夠促使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王詠梅(2011)發現機構投資者的持股有利于提高股市的信息效率,而機構投資者的過度交易行為有害于股市的信息效率。王琨(2005)發現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與上市公司被關聯方占用資金的程度顯著負相關。這說明,機構投資者參與到公司治理過程中,并對股市的穩定和信息效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郝項超,梁琪等(2007)從最終控制人角度出發,認為由于股權質押使得最終控制人的真實現金流權下降,共享利益越小,轉移利潤的動機越大,明顯存在弱化激勵效應;由于控制權沒有轉移,最終控制人的現金流權和表決權存在差異,這將強化侵占效應。謝德仁,廖珂(2018)通過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對公司真實盈余管理行為的研究發現,相對于未進行股權質押的公司來講,進行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的公司存在向上操縱盈余的真實盈余管理程度更高。
企業披露的社會責任報告包括的非財務信息與財務信息一起全面評價企業包括經濟效益,以及他們的態度。企業披露的社會責任報告會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對稱,這將會吸投資者的關注,機構投資者進行持股,使管理層為降低公司的風險采取措施,比如降低股權質押的比例。因為股權質押會面臨者股價波動以及控制權轉移的風險,大股東侵占小股東利益,進行過度盈余管理,增加公司的整體風險。由于國有企業進行股權質押的條件較高,而且國有企業由于政治背景,破產風險更小,經營能力較強。相比民營企業,銀行更傾向于向國營企業放貸,而民營企業在融資時,受到的融資約束較大,當進行股權質押后,為了維持股價,進行市值管理,民營企業后續掏空上市公司進行信息造假,過度盈余管理的機率較大,這使企業的財務風險會增加。由此得出:
假設一:機構投資者進行社會責任投資能夠降低公司股權質押的比例。相較國營企業,對民營企業進行投資更能降低企業的股權質押的比例。
投資包括投票和以及股東身份積極參與治理。投資者類型又包括短期和長期投資。短期投資者主要關注短期效益和股價的波動,有投機動機;長期投資者主要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和長期收益,對企業的整體有較好的了解。而且社會責任投資者偏向風險較小的公司。長期投資者更加會參與公司治理,降低公司風險,實現收益和風險均衡,看重企業可持續發展。由此提出:
假設二:相對于機構投資者短期持有,長期持有的機構投資者能顯著降低公司進行股權質押的比例。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
選擇2013-2018年間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并且剔除金融保險企業和ST、* ST 的企業以及主要變量存在缺失值的企業。數據來源國泰安數據庫、萬德數據庫以及各個公司的年報進行補充。
(二)研究模型
? ? ?(三)變量定義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從圖表可知,股權質押的比例以及社會責任投資的比例越來越高,股權質押的比例差異性較大,社會責任長期投資占社會責任投資的比重基本上在50%,說明機構投資者注重長期效益。
(二)回歸結果分析
社會責任投資和股權質押的回歸結果
結果顯示,社會責任投資的系數為-0.017,t值是-6.58;soe 的系數是-0.075,t值是-5.04,社會責任投資能夠顯著降低去企業股權質押的比例,與國有企業相比,能夠顯著降低民營企業股權質押的比例。
股權質押和社會責任長期投資的回歸結果
結果顯示,社會責任長期投資系數為-0.20,t值是-4.38,社會責任長期投資能夠顯著降低股權質押的比例,而且相比一般的社會責任投資,長期社會責任投資更加降低股東股權質押的比例。
四、結論
社會責任投資能夠降低公司進行股權質押的比例,在民營企業更加明顯;且社會責任長期投資相對社會責任短期投資能更大幅度降低企業進行股權質押的比例。社會責任投資能夠發揮有效作用,維護股市穩定,促進公司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林軍,付玉霞.試述社會責任對企業外部價值鏈構建的影響[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0(05):43-46.
[2]程書強. 機構投資者持股與上市公司會計盈余信息關系實證研究[J]. 管理世界(9):134-141.
[3]李維安, 李濱. 機構投資者介入公司治理效果的實證研究——基于CCGI~(NK)的經驗研究[J]. 南開管理評論(1):6-16.
[4]王詠梅, 王亞平. 機構投資者如何影響市場的信息效率——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J]. 金融研究(10):116-130.
[5]肖星, 王琨. 證券投資基金:投資者還是投機者?[J]. 世界經濟(8):75-81.
[6]郝項超, 梁琪. 最終控制人股權質押損害公司價值么?[J]. 會計研究, 2009(7):57-63.
[7]謝德仁, 廖珂. 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上市公司真實盈余管理[J]. 會計研究, 370(08):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