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婷婷
摘 要:門診收費處作為公立醫院面向社會的第一窗口,在醫院內部控制中也同時是多項控制活動的執行部門。如今,在智慧醫療大環境驅使下,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蓬勃發展,為門診收費職能帶來巨大轉變,而門診收費的內部控制重點也將隨著這一轉變逐步調整,以不斷適應醫院整體發展。
關鍵詞:智慧醫療;門診收費;內部控制
2014年,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在2020年建成一批綠色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城市”。其中,智慧醫療作為最貼近民生及最能反映社會發展水平的指標,是此次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工作之一。智慧醫療是一個系統概念,它的實現首先是以醫療系統各個子部分的智能化為前提的[1]。在普遍定義上,智慧醫療分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以及家庭健康系統,是利用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等手段實現醫患之間、醫療機構之間溝通互動的信息化工程。智慧醫療和智慧財務時代的到來,對公立醫院門診收費職能帶來巨大沖擊,也對門診收費內部控制產生重大影響。
一、公立醫院門診收費內部控制概況
公立醫院門診收費處主要承擔患者掛號、收費、退費、咨詢等職能,它作為醫院對外的第一窗口,也同時是醫院收入的主要輸入部門,是醫院收入循環內部控制最重要的執行部門。此外,由于門診收費處大量的現金收入,它還是醫院資金流轉的過渡部門,也是醫院庫存現金內部控制的執行部門。依據門診收費處的職能特點,其資金管控風險主要體現在貨幣資金流量大、數額多、發生次數頻繁、經辦人員多、管理難度大等方面[2]。
二、智慧醫療對公立醫院門診收費內部控制帶來的影響
智慧醫療時代的到來是社會和醫院發展高度信息化的結果。智慧醫療能有效實現醫療流程規范化,提高衛生服務水平和管理效率[3]。智慧醫療環境下醫院信息系統(HIS)、醫院官網、醫院手機App、公共醫療服務平臺、醫院自助機等信息化應用平臺的發展,打破了傳統人工窗口掛號收費的格局,與收費窗口共同組成了醫院收入匯入渠道。同時,支付寶、微信、銀行POS機等支付方式的開放也大量減少了門診窗口現金接收量,加之自助機的不斷普及,均極大程度緩解了一線窗口的工作強度,提高了門診收費效率。在這一局面的引導下,門診收費處將逐步向“服務+咨詢”型職能轉移,因此其內部控制政策也應當順應由此引起的風險轉變而進行適當調整。
三、智慧醫療環境下公立醫院門診收費內部控制優化方案探討
(一)嚴格把關基礎信息建設
在以信息化為基礎的自動化控制手段中,基礎信息建設是整個控制活動可靠性和準確性的前提條件。當前,信息化建設在公立醫院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涌現出了不少因基礎設置不完善而帶來的內部控制風險。其中較為典型的問題主要有自助機功能模塊不完善、HIS系統與各財務核算軟件銜接不完整、基礎設置口徑不一致等,均為門診收費實現自動控制帶來挑戰。此外,多平臺多系統并行運營,同時為醫院輸入高水平的信息管理是控制有效性的必要前提條件。門診收費信息資源安全問題,如系統的非法訪問和財務數據丟失等[4]問題的出現可能對整個控制活動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因此,在基礎信息建設時還應建立適當的預警和應急機制以應對支付平臺中斷、數據丟失等問題。
(二)重點把握權限設置
在依托信息化為基礎的控制活動中,如何將內部牽制制度嵌入門診收費業務流程中,以有效發揮防御性控制作用,也是門診收費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另一關鍵。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功能用戶職責分離的原則對其功能模塊的訪問權限、操作權限進行合理限定;同時也可以嵌入不同級別用戶復核、審核權限以實現各級別用戶之間的相互制衡,增強控制活動可控性。
(三)擴大自動控制范圍
門診收費呈現顯著的數據量大、頻率高、重復率高等特點。在這類交易環節中,用自動化控制手段代替手動控制手段不僅能增強控制活動準確性和可靠性,提高運營效率,同時也會為醫院節約大量運營和管理成本。因此,在借助信息化優勢改善門診收費內部控制方案時,可以契合醫院業務類型、業務結構、整體發展方向,為自動化控制分配適當的資金投入,以盡可能擴大自動控制的范圍,以覆蓋機械重復的交易環節。
(四)適當調整資源分配
智慧醫療的蓬勃發展并不等同于公立醫院全面實現智能操作,相反,在就診量高的三甲醫院中,門診窗口排隊現象依然十分普遍。自動化控制因其在互動環節的缺失、程序開發的限制,具有固有局限性,無法處理復雜的交易,更無法覆蓋門診收入控制的全部范圍。因此,由信息化帶來的醫院資源整合而釋放出的人力資源應當在內部控制環節中彌補該類缺陷,將門診收費人力控制的重點放在單筆金額重大的交易、復雜的交易事項、資金管理、票據管理、后期與財務核算銜接等控制環節上。
(五)執行定期監督評價
內部控制監督評價的目標應確定為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缺陷,并及時進行修正,從而確保內部控制有效運行,不斷提高其風險防范能力[5]。智慧醫療環境下,公立醫院門診收費內部控制應當隨著醫院業務規模的發展、業務結構調整、業務流程變動、科室功能調整等對信息化控制進行相應改進。并且,在內部監督或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環節中,除應用詢問、檢查實質性程序等傳統評價手段外,還應當重點對信息化流程進行梳理和測試。在監督評價過程中形成系統匯報,以便為未來信息化建設改進提供方向,使信息化建設適應醫院的發展,在門診收費內部控制中發揮有效作用。
結語
智慧醫療時代的到來對公立醫院門診收費造成巨大的功能轉變。依托信息化建設平臺,收入循環中機械重復的交易環節將逐步被信息化自動控制取代,門診收費的操作風險重點將逐步從收入環節向資金存儲和流轉、票據領用發放與核銷、復雜的交易環節等方面轉移,因此也帶來了門診收費內部控制的巨大轉變。門診收費內部控制優化方向應當依托智慧醫療時代信息化平臺優勢,適當合理進行內部資源分配,加強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與評價,并根據醫院信息化建設發展不斷做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