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旺 吳玉屏
摘 要:2022年北京與張家口聯合舉辦冬奧會申辦成功,為張家口地區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張家口也將展現冬奧會文化品牌的魅力,展現區域的風貌,體現良好的國家形象。這將直接拉動京津冀一體化,增強交通、文化、教育、旅游等多個方面的聯系,實現張家口城市文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將張家口打造成具有文化感、奧運感、國際和世界性、帶有地方體育冰雪文化特色的新型城市。多元的民族文化及民間傳統文化成為張家口文化的“名片”,張家口城市文化定位具有深厚的城市歷史文化資源、鮮明的地域特色文化、理想城市價值認同及冬奧會城市發展的目標規劃,使得加強張家口地域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成為重要發展目標。
關鍵詞:冬奧會視角;張家口;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路徑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張家口考察北京冬奧會項目時指出,要求張家口舉辦冬奧會要科學規劃,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文化資源,堅定綠色、健康、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讓張家口的城市文化深入人心。張家口的城市文化需從現在、歷史、未來展望角度去思考,一方面,要處理好文化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另一方面可增強文化內涵發展研究。張家口文化發展借力冬奧會,從冬奧會與張家口文化產業的結合到整體的張家口品牌國際形象打造,最后再從國際城市文化品牌回到張家口城市文化本身,形成張家口文化發展的整體塑造與提升。
一、冬奧會的舉辦對張家口文化的影響
張家口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本次冬奧會將成為張家口重要的歷史機遇,北京和張家口同為冬奧會舉辦城市,使得兩地的交通便捷,也使得兩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更為頻繁,有利于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張北中都草原、萬龍滑雪場、蔚縣暖泉古鎮等景點每年吸引著大量的游客。張家口城市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以燕趙文化為核心,并以山西民俗為重要內容,富含蒙古游牧文化特點的地域文化傳統,形成影響巨大的傳統精神和價值觀,并隨時代的發展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張家口地處壩上,是北方空氣最為優質的地區城市之一,并以環保綠色品牌打造地域形象,能夠吸引大量游客。冬奧會是國際性重大事件,對張家口城市建設有著長期影響,能夠使得張家口的文化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在冬奧會之后也會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地方,也將有可能在國際上享有冰雪文化旅游圣地的美譽。張家口地處京冀晉蒙四省市交界處,地理位置相當重要,但交通發展一直不好。申奧成功后,隨著京張高鐵開通,打造北京到張家口1小時文旅生活圈,這對張家口未來的文化和旅游事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冬奧會視角下提升張家口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途徑
張家口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為基礎,以城市文化創意為發展內核,培育以市場為目標,體現濃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文化產業。2011年,張家口城市品牌文化建設提出4大發展工程,即文化產業發展工程、文化精品打造工程、文化事業惠民工程、文化人才建設工程,并進一步打造“三祖文化”、泥河灣文化、商旅項目、邊塞風格、蔚縣剪紙、商業文化等。因此,借力冬奧會加大張家口城市文化資源發展的力度,將進一步推動張家口城市文化建設的新發展。
(一)深挖張家口城市文化資源的傳承與開發
張家口立足本地文化的開發,弘揚壩上草原文化,構建華夏文明的理念,樹立“三祖”文化品牌,挖掘文化資源,開啟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模式,加強對特色基礎的歷史文脈的保護,通過歷史軌跡來保護張家口文化體系的完整性和可持續發展。
(二)建立科學有效的模式對張家口歷史文化資源進行開發
張家口對于文化完整性不足的文化資源,將采取復原和再生文化的模式進行開發,通過數字化虛擬現實,在美術館、博物館中通過新的影像、雕塑等進行復原,對張家口瀕臨滅絕的文化進行保護。唯有如此,張家口的歷史文化資源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三)深入冬奧會建設,加快張家口文化產業發展
以冬奧會建設為動力,以發展張家口文化產業建設為目標,在冬奧會中促進文化發展,進一步深化冬奧會建設和提升張家口文化產業發展,這兩者是緊密聯系的,也是當前張家口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四)加強城市文化內涵的發展
一個城市的文化定位和城市的主題及內涵發展有關,冬奧會的舉辦必將賦予張家口城市文化新的內涵與主題。張家口只有從歷史文脈來挖掘文化的內涵,才能更好地研究古老與現代、傳承與開發、歷史基因與文化遺傳的一系列問題,從而形成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形象,推動張家口文化走向大繁榮。
(五)加強張家口民間民俗資源的開發與轉化
運用好張家口民俗工藝品資源豐富的特征,對民俗資源進行資源評估、分析、組合,將地域內的民俗資源引入產業化發展的道路。
(六)進一步整合張家口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產業優勢
深挖張家口文化資源,加強冬奧會時代的文化創意,塑造張家口特色文化產業品牌,是張家口文化品牌發展之本。盡管“三祖文化”、張北草原、崇禮文化等已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張家口城市文化品牌的發展還是需要進一步借力冬奧會,深入研究張家口城市文化創意,使“三祖”歷史文化形成精、新、專的文化特色。例如,從冬奧會的火炬傳遞等角度,融入張家口文化故事品牌,并進行張家口文化考古線路的文創旅游路線開發。
(七)加強現有文化產業的發展,實現產業跨界融合和共贏發展
發揮張家口資源文化優勢,實現信息、出版、廣播、影視等文化領域的跨界融合發展,形成多維度的文化產業模式,利用科技加強地域文化故事版的開發。例如,虛擬現實的“三祖文化”電子仿真文化遺產復原,拍專題片,“三祖文化”的繪本讀物及文化活動節目的開發與創新,加強3D技術、數字媒體技術、動漫、網絡教育游戲等開發,進而實現文化產業與信息產業的融合發展。
(八)加強文化產業與人才隊伍的建設發展
張家口需抓住京津冀一體化的優勢,借力冬奧會,加強人才共享機制和人才引入,構建張家口重點文化創意人才產業區,加強雙創人才及高級藝術傳承人才的引入,加強激勵機制,同時發揮區位優勢,利用京張高鐵1小時交通圈的優勢吸引文化人才。張家口還可以建立高校文化產業發展基地,利用好文化企業和高校定向輸送的方式培養人才,為張家口當地的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提供保障,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培養后備力量,實現張家口地區文化產業與教育育人項目的共贏發展。
三、冬奧會視角下提升張家口城市文化軟實力的
具體路徑分析
張家口地處京津冀經濟圈和冀晉蒙經濟圈的交匯點,冬奧會來臨可運用京津冀豐厚的文化、資源、人才技術、資本為張家口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提供有利的條件。張家口人文歷史的豐富性也為張家口文化產業的發展繁榮提供了基礎。目前,張家口的國家重點保護單位就有49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0處,含有民間手工、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等10多個門類。因此,只有有效保護地方文化才能開發好張家口的文化資源,打造張家口旅游文化品牌,形成較好的文化產業創新力度。
(一)借力冬奧會大力挖掘歷史文化遺存,發展旅游業
張家口承載著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民族文化文明的起源,不但具有中華始祖黃帝、炎帝、蚩尤等民族融合的遺址,還有距今200萬年前陽原縣泥河灣古人類的遺址等,這些遺存都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具有一流的歷史研究價值,這正是打造張家口旅游文化品牌的重要源泉。
(二)借力冬奧會提倡的張家口傳統旅游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張家口具有包容的民族文化和豐富的民族藝術。其中蔚縣點彩剪紙,已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大鼓也是極具地方特色的藝術,形成了一批極具特色的藝術精品。
(三)借力冬奧會加強草原生態旅游
打造張家口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草原生態文化旅游路線,這里有獨特的天然氣候,自然條件優良,使得游客放松心情觀光旅游,擁抱大自然,可結合其產業、旅游、文化資源協同發展。張家口地理位置獨特,四季分明,具有天然氧吧的壩上草原,草原天路也是結合人文和自然景觀的旅游線路。崇禮地區的滑雪也成為冬奧會申辦后走向國際的體育文化品牌,山形地貌及氣候等自然條件,成為亞洲著名的滑雪基地。
綜上所述,冬奧會的舉辦為張家口的文化產業發展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將為張家口提供一個廣闊的傳播平臺,讓世界重新認識張家口城市文化。張家口需加強歷史文化資源的整合,加強與北京的文化資源及人才共享機制,針對冬奧會前、中、后三個階段制定有效的文化品牌提升策略,制定提升市民凝聚力、政府創新效能、城市文化傳播能力的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機制,提高文化傳播能力,進而提升張家口文化產業發展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劉文.京津冀協同發展與冬奧背景下的張家口文化產業發展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23).
[2]周瑞峰,徐秀娟,張亮亮.弘揚“三祖文化”,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1).
[3]向回.基于籌辦冬奧會提升張家口城市軟實力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6).
[4]趙佳欣,田鑫,李佳利.基于“城市雙修”理念下冬奧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張家口為例[J].居舍,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