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摘要】手術煙霧對醫務人員的健康存在嚴重危害,但我國醫務人員對于手術煙霧的危害以及防護措施的重視程度存在著不足,為此本文將通過對手術煙霧的組成、危害以及防護措施等進行文獻總結分析,希望能夠為臨床降低手術煙霧所造成的危害提供參考。
【關鍵詞】手術煙霧;危害;認知;防護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6..02
隨著外科手術技術的不斷發展,導致在臨床中應用電外科設備、超聲刀等儀器的幾率大大增加,由于這些設備具有安全、高效以及可靠等優點而在現代外科手術操作中成為必不可少的設施。但是這些設施的應用除了給臨床上治療患者帶來了便利以外,在手術過程中由于患者組織蛋白、脂肪等物質與上述電動工具相互接觸而發生消融、分解、汽化等而產生的手術煙霧也給醫務人員帶來了新的健康危險因素[1]。這些煙霧漂浮在空氣中不僅容易模糊手術人員的妨礙手術視野,影響術中精細操作,同時煙霧中的有毒有害氣體會對人體產生巨大的潛在的危害[2],因此加強對手術煙霧進行防護對于手術人員而言是極為重要的。為了能夠對手術煙霧的危害性以及防護措施的相關研究進展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次將通過對相關參考文獻進行總結分析,以供臨床參考。
1 手術煙霧的概念及其組成
手術煙霧(surgical smoke)是指手術過程中產生的氣態物質,也被稱為氣溶膠,灼煙等,臨床中較為多見的主要包括電外科設備、高頻電刀以及激光刀、高速電氣設備和超聲刀等,這些設備所引起的手術煙霧在臨床中最為常見[3]。煙霧中包含有許多有害成分,包括CO、酚類、碳氫化合物、丙烯氰等[4],這些有害化學成分以CO和丙烯氰尤為嚴重[5]。
2 手術煙霧的危害
研究認為,電灼刀所產生的熱量對1 g組織進行破壞后造成的煙霧危害性相當于在15分鐘內燃燒3~6支香煙[6]。當醫務人員以及患者吸入手術煙霧后,頭、眼、鼻等部位會出現發炎疼痛等癥狀。相關研究認為手術煙霧中含有苯,這類物質是高危致癌物質,即使在空氣中存在著濃度較低的苯,患者以及醫務人員在短期的接觸中也會導致呼吸道黏膜以及眼結膜等出現發炎癥狀,長期反復接觸會出現白血病等[7]。手術室煙霧中除了含有各種有害化學成分以外,同時還存在著活性病毒、活性癌變細胞、非活性顆粒以及病原體等,這些成分的存在會對手術室工作人員以及患者造成急性或慢性刺激,容易誘發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嚴重者還會造成致癌致突變等。除了對身體造成危害以外,手術煙霧的存在還會影響參與手術人員的心理狀況,容易導致手術人員出現憋悶等不適感,促使手術人員出現心情煩躁、注意力不集中等,從而導致對手術的進程造成了影響,給患者手術造成了負面影響[8]。
3 手術煙霧的防護
3.1 ?提高對手術煙霧的認知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院(NIOSH)以及美國手術室護士聯合會(NIOSH)等權威機構等均對手術煙霧潛在的危害性進行了確認并提出較為完善的防護建議,并陸續出臺了相應的管理政策和操作規范。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手術室的相關人員對于手術室煙霧的認知仍然不甚理想。張海偉等[9]通過對醫院手術室141名醫護人員采取橫斷面調查法進行外科手術煙霧認知情況調查后發現,手術室醫護人員對于外科手術煙霧的認知與防護得分不高,僅為56.79分(滿分100分);支慧等[10]通過對260名在手術煙霧中暴露的醫務人員進行調查后發現,對手術煙霧完全不了解的有48人(19.05%),粗淺了解的有201人(79.76%),另外對于手術煙霧采取防護措施的調查中,完全無防護措施的高達72人(28.57 %),另外還有162人無有效防護措施,比例高達64.29 %,從這可以說明我國手術室人員對于手術煙霧的了解程度不深,未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予以防范,因此應該提高手術室醫務人員對于手術煙霧的認知,讓醫務人員能夠了解并認識到手術煙霧的危害性,重視對手術煙霧的防護工作。
3.2 ?降低手術煙霧的產生
我國學者王麗霞等[11]通過對醫院手術室行電外科手術100臺的相關情況進行分析后發現切割方式采取混合切,凝血方式采取電灼以及噴凝是密閉手術室中暴露于電外科煙霧顆粒的危險因素。因此作為一名外科醫師,應該要在手術開始前做好患者的評估工作,結合患者的體質情況、采取的手術方式正確使用電外科設備,選擇最合適的切割模式,通過利用更小的輸出功率以達到更大的功效,最終達到降低手術煙霧的產生。
3.3 ?個人防護措施
個人防護措施包括正確佩戴高過濾的外科口罩、眼部防護鏡、手套和穿隔離衣。在手術過程中正確佩戴口罩是預防手術煙霧被人體吸入的最為有效的防護方法之一。很多手術護士均認為通過佩戴外科手術口罩即可對手術煙霧的吸收進行阻止,但是在實際的情況下,由于外科手術口罩防護煙霧的顆粒范圍僅在5.0 μm以上,而手術過程中出現的煙霧有77%的微粒直徑低于1.1 μm,另外在口罩與臉鼻之間仍然存在著空隙,導致普通的外科口罩未能有效地阻止手術煙霧的吸收。部分醫務人員在佩戴口罩的過程中存在著過于松散以及重復使用等情況,導致外科口罩在防護手術煙霧的效果欠佳。王玲等[12]研究認為可以使用呼吸器防護煙霧,為了保險起見,可以在呼吸器外加上外科口罩。葛經武等認為產生手術煙霧時,最有效的防護方法是轉頭避開[13]。周青[14]也認為移動身體或頭部遠離大型羽狀煙霧,有效減少手術煙霧的吸收。
3.4 ?做好手術煙霧的排放
我國多數手術室均采取層流手術室,通過高效過濾器將潔凈空氣從手術床上方垂直吹送,這種垂直空氣流型能夠有效排出手術區域的煙霧以及細菌,從而降低手術煙霧的漂浮量。但是要做好層流裝備的保養,定期對過濾網進行檢查以及清潔回風口,確保空氣能夠得到有效的凈化與更換。除此之外通過合理使用煙霧吸引裝置也能夠減少手術煙霧,國家職業安全和健康研究所建議吸引器抽吸力要保持100~150 m/min,吸引器頭必須放置于電刀頭5.08 cm處,如果放的太遠,會降低它的抽吸率。我國學者莫麗平等[15]通過自制可控的吸引管在腹腔鏡手術煙霧吸除中進行應用,結果發現這種腹腔鏡套管過濾系統能夠有效降低手術操作中煙霧造成的干擾率。目前,用于腹腔鏡手術的一次性化學煙霧抽吸設備已廣泛應用于臨床。
4 小 結
綜上所述,手術煙霧對手術人員所造成的危害并非一朝一夕的,而是通過長期累積所造成的。但是我國多數手術室醫務人員對于手術煙霧的認知與重視程度不足,導致我國在手術煙霧的防護措施方面仍然較為欠缺。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該要加大宣傳與培訓力度,提高醫務人員對手術煙霧的認知以及防護措施的重視,讓他們認識到手術煙霧潛在的危害以及安全風險,同時要做好降低手術煙霧的產生措施、正確佩戴口罩以及加強手術煙霧的排放等工作。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電外科設備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以及新型防護用具的不斷研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迎來無手術煙霧的手術室環境,從而能夠更好的保障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胡彩紅,賴 ? 萍,吉初蕾,等.手術室中煙霧傷害與防護措施的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7.
[2] 李 ? 慧.手術室護士對手術煙霧體驗及應對方式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報,2016(22).
[3] Alp E,Bij D,Bleichrodt R P,et al.Surgical Smoke and Infection Control[J].J Hosp Infect,2006,62(1):1-5.
[4] 齊永輝.手術煙霧的成分、危害及防護[J].甘肅醫藥,2016,35(4):269-271.
[5] Wu Yc,Tang CS,Huang HY, etal.Chemical production in electro-cautery smoke by a novel predictive model[J].Eur Surg Res,2011,46(2):102-107.
[6] Barrett WL,Garber SM.Surgical smok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Business Briefing: Global Surgery.2004:1-7.
[7] Torres-Ramos Y D,Guzman-Grenfell A M,Montoya-Estrada A,et al.RBC membrane damage and decreased band 3 phospho-tyros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re markers of COPD progression[J].Front Biosci,2010,2(4):1385-1393.
[8] 許金娥,葉 ? 峰,呂秀芳,等.手術室煙霧對腫瘤醫院醫護人員健康影響的研究[J].現代腫瘤醫學,2016,24(16):2618-2620.
[9] 張海偉,季 ? 萍.手術室醫護人員外科手術煙霧認知與防護的調查研究[J].全科護理,2016,14(8):851-853.
[10] 支 ? 慧,徐 ? 麗.醫務人員應提高對手術煙霧危害的認知并加強防護[J].中華醫學雜志,2015,95(25):2045-2046.
[11] 王麗霞,王晨光.國內密閉手術室暴露于電外科煙霧的相關風險因素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1):4-6.
[12] 王 ? 玲,周素玲,魯桂蘭,等.手術煙霧危害及防護措施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3,20(4A):17-21.
[13] 葛經武,楊美玲,茆文革.手術煙霧危害與防護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2,26(11B):2977-2978.
[14] 周 ? 青.美國對手術室煙霧的管理和防范[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2):1080-1082.
[15] 莫麗平,譚云燕,楊秀媛.自制可控性吸引管在腹腔鏡手術煙霧吸除中的應用[J].微創醫學,2016,11(2):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