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云


【摘要】目的 觀察丁苯酞氯化鈉治療急性進展型腦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8例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配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患者均為39例,給予對照組抗血小板等常規治療方案,給予治療組患者常規治療聯合丁苯酞氯化鈉治療方案,分析兩組患者經治療后NIHSS評分及炎癥因子情況,并對比兩組各項數據。結果 分析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NIHSS評分情況,前者明顯優于后者,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各項炎癥因子水平,前者明顯較后者更低,兩組各項數據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丁苯酞氯化鈉可以改善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患者NIHSS評分及炎癥因子水平,臨床效果好,患者經治療后炎癥反應明顯減輕,神經功能得到有效提升,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關鍵詞】丁苯酞氯化鈉;NIHSS評分;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6..02
急性進展型腦梗死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該癥通常發病于患者出現腦梗死情況六小時后,受其自身血管疾病影響,導致血栓進展,加重神經功能缺損狀態[1]。制這種疾病臨床特點主要為病情重、惡化快及致殘率和致死率較高等。急性進展型腦梗死發病誘因主要為低灌注、腦水腫及栓子不穩定等,臨床上尚未明確其具體發病機,該癥給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帶來巨大威脅[2]。該癥臨床表現主要為治療時病情惡化,患者梗死面積增加,且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加重。臨床上無急性進展型腦梗死特效治療方法,通常使用丁苯酞進行治療[3]。針對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能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挽救患者生命。本文分析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方法改善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炎癥因子水平的臨床效果,以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詳細研究情況見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8例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配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9例,給予對照組常規抗血小板治療方案,給予治療組患者抗血小板聯合丁苯酞治療方案。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有男20例,女19例,年齡44~77歲,平均(57.2±12.3)歲,病程6~72小時,平均(29.8±9.8)小時;治療組患者有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齡45~78歲,平均(57.8±11.9)歲,病程6~72小時,平均(28.7±9.2)小時。此次參與研究的患者均不存在以下情況:相關顱內病變情況;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受損;感染病及精神病;相關藥物過敏;妊娠。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已詳細了解相關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各項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際對比意義很強。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給予治療組患者抗血小板、控制血糖等常規治療方案。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治療聯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方案,丁苯酞治療詳細情況為:每次為患者注射100 mL丁苯酞注射液,每天注射兩次,每次用藥間隔必須超過六小時。觀察患者持續注射治療六周后病情變化情況,確定患者病情已穩定后,轉為丁苯酞膠囊治療,每次用量為200 mg,每天服用三次。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治療時間均維持四周。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神經功能改善情況、及炎癥因子水平。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情況以NIHSS量表評估;采集患者治療后靜脈血,并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樣中陽性因子水平。患者炎癥因子包括: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數據。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以SPSS 17.0進行相關數據處理,計量資料行(均數±標注差)表示,檢驗方法行(t);計數資料行(%)表示,使用(x2)檢驗,使用(P<0.05)代表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神經功能改善情況
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神經功能評分(NIHSS)為(10.03±2.79)分,治療組患者經治療后神經功能評分(NIHSS)為(14.31±3.17)分。分析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神經功能改善情況,前者顯著優于后者,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2.2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
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IL-6水平為(120.32±15.38)分,TNF-α水平為(26.34±9.42)分。分析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IL-6,TNF-α),前者較后者更低,兩組各項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2。
3 討 論
溶栓治療急性進展型腦梗死臨床效果較好,但其治療所需時間較長且適用癥狀較少,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同時雖然相比與抗血小板等常規治療方式,其療效較好,但仍無法令人滿意。因而尋找一種臨床療效較好、安全性高的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治療方案的意義較大。
丁苯酞屬于新型腦保護藥物,其具有良好抗腦缺血作用,還能有效減輕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研究表明,丁苯酞可以減少炎癥因子釋放,降低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患者機體內炎癥反應[4]。本次研究中丁苯酞治療方法氯化鈉注射液治療。相關研究IL-6及TNF-α水平能反映腦梗死患者腦組織損傷程度,在腦梗死出現后機體內兩種因子水平急劇上升,可作為腦梗死預后指標。腦血栓發病原因主要為機體動脈出現粥樣硬化,而炎性反應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出現及發展。
本次研究顯示: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神經功能評分(NIHSS)為(10.03±2.79)分,治療組患者經治療后神經功能評分(NIHSS)為(14.31±3.17)分;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IL-6水平為(120.32±15.38)分,TNF-α水平為(26.34±9.42)分。分析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經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IL-6,TNF-α),前者較后者更低,兩組各項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改善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炎癥因子的臨床效果較好,患者經治療后炎癥反應明顯減輕,神經功能得到有效提升,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俊川.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聯合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急性進展型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9,19(1):110-111.
[2] 劉 ? 宏,王紅霞.丁苯酞注射液聯合巴曲酶治療急性進展型腦梗死的療效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4):132-134.
[3] 曹小清.丁苯酞注射液聯合巴曲酶治療急性進展型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10):69-70.
[4] 胡巖芳,王建民,劉 ? 科,等.急性進展型腦梗死應用依達拉奉聯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膠囊序貫治療的療效[J].中國臨床研究,2018,31(3):39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