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玉芝 鐘汝潤 董婷
【摘要】腸內營養(enteral nutrition,EN)是經胃腸道提供代謝需要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各種營養素的營養支持方式 ,由于腸內營養并發癥少,花費低,使得其成為營養治療的主要手段。腸內營養所用的營養制劑是指用于臨床腸內營養支持的各種產品的總稱。EN可視為一種處理嚴重代謝紊亂的手段,用于預防應激性潰瘍、感染及腸衰竭。本文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回顧,系統地綜述腸內營養的臨床應用、輸注途徑和方法以及相關并發癥的護理要點,為臨床腸內營養的應用及護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腸內營養;臨床應用;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6..02
1 腸內營養的輸注途徑
腸內營養有經口和管飼兩種途徑。輸注途徑的選擇取決于疾病情況、患者承受能力、腸內營養劑的種類、喂養時間長短等。
1.1 ?鼻胃管/鼻十二指腸管/鼻空腸管
鼻胃管置入的固定和通暢是保證營養液的正常輸入,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執行。魏偉等[5]通過臨床試驗,研究了鼻胃管和鼻空腸管這兩種鼻飼方式,結果表明更有利于患者的是鼻空腸管,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營養支持,同時使并發癥減少,是一種有效、安全的早期EN途徑。
1.2 ?螺旋型鼻腸管
是經鼻-小腸的喂養管道。在插管過程中,引導鋼絲可以將鼻腸管拉直,去除鋼絲后,由于材料已通過引導鋼絲成型,使得管道遠端為螺旋狀,從而可以穿過幽門,并最終停留在小腸腸腔內。一般情況下,在胃功能正常時,鼻腸管通過引導鋼絲進入胃內后,在8~12小時以后通過幽門。
1.3 ?胃造瘺/空腸造瘺
適用于需長期腸內營養的病人,常在伴隨手術時實施。陳志等[6]將臨床52例患者分為兩組,一組為留置鼻胃管組(NGT),另一組為經皮內鏡下胃造瘺組(PEG),實驗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第二周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明顯高于治療前,在第四周則趨于正常,而未見醫院獲得性鼻竇炎的是PEG組,從統計學來說,PEG組比NGT組更有統計學意義。
2 常用腸內營養液及適應癥
常見的腸內營養液有能全力、百譜利、能全素等。在實踐中,護理上要根據患者具體問題具體選擇合適的營養液。能全力是纖維型的腸內營養制劑,適用于大多數疾病例如自主進食困難或胃腸道功能障礙者;創傷或者燒傷導致的吞咽困難者;大手術后的處于昏迷時期的患者;不能經口進食的糖尿病患者。百譜利主要應用于胃腸道功能部分損傷且不能正常進食的患者,例如術前喂養、短腸綜合征、胰腺炎等病人。能全素是一種擁有自然的淡味,可應用于患者腸道的凈化和營養的改善以及一些自主進食困難的相關疾病。研究表明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治療可以促進傷口愈合、減少術后感染、改善肝功能、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日等優點。
3 腸內營養的輸入方式
腸內營養可通過三種方法進行輸入,包括一次性投給、間歇性重力滴注、連續性經泵滴注。目前認為連續性經泵滴注效果最佳,但也有人持不同的觀點。金瑜等通過對吸入性肺炎患者進行連續性輸液泵泵入與間歇式重力滴注兩種不同方式的研究,結果發現后者發生胃潴留和吸入性肺炎的不良反應低于前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黃忠琴等研究闡述了剪去輸液管過濾器后再用輸液泵的辦法來進行營養液的輸入。針對以上不同的說法,有人主張將APACHE(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價系統)評分應用于危重癥患者腸內營養方式的選擇,并根據統計知識來選擇恰當的腸內營養輸注方式。
4 腸內營養的并發癥
腸內營養的并發癥由多種因素造成,其中消化道的主要并發癥有惡心、腹瀉、嘔吐、腹痛等,而最嚴重的并發癥則是吸入性肺炎。在輸注營養液過程中,亦會因鼻飼管大小等原因造成反流和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由于營養液的輸注需要置管,長期放置管道導致咽部和食管、胃粘膜損傷。代謝類的并發癥也會發生。
5 腸內營養的護理
5.1 ?腸內營養開始的時間
燒傷程度較重患者在燒傷后第三天開始使用營養液,每天12小時,每小時100 mL。結腸、直腸腫瘤患者術后6 h或24 h內即可開始給予腸內營養支持。此外,在某些術后早期,如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腸內營養較之完全胃腸外營養有明顯優勢。有資料顯示[11] ,術后六小時至一天內輸入腸內營養的前提條件是胃腸道動力恢復正常。如果持續輸注時間較長,會出現胃潴留、腹瀉、反流、誤吸等并發癥,發生率可高達60%。
5.2 ?腸內營養液輸注的溫度和速度
初期使用EN會使患者出現不適癥狀,有的會產生腹瀉、腹脹等不良反應。營養液溫度過低是導致患者EN不耐受的主要原因之一。倪元紅等指出,人體腸道的溫度與體溫基本一致。由于腸道平滑肌對溫度較敏感,在溫度<37℃,會引起腹瀉,溫度過高會引起燙傷。所以保證營養液溫度在38-40℃對EN患者來說非常重要。為了避免輸注時產生腹瀉、急性腸擴張等不良反應,需用特定的營養泵來調節滴速,起初20~50 ml/h為宜,適應后滴速調為100~200 ml/h,在病人輸注營養液過程中,應根據不同情況適當調整速度。輸注速度快,腸道黏膜受到刺激后會導致應激性潰瘍的發生[14],輸入速度過快會使胃殘余量增加。
5.3 ?保持營養管在位通暢
由于鼻胃管對患者來說是異物,在使用過程中可發生意外拔出,或因嘔吐、咳嗽而移位。所以對患者和家屬都要提前做好宣教工作,日常護理過程中,要定時檢查導管的位置,保證導管妥善固定。此外,在配制營養液時盡量去除殘渣,每日更換輸注管及空針等保持營養管的通暢。為預防管道堵塞,營養液輸注結束后,用少量溫開水沖洗管道,可保證管道通暢。
5.4 ?保證營養液的食用安全
營養液因適宜細菌生長而易變質,因此配置營養液時,強調現用現配,并嚴格掌握無菌操作原則。每24小時更換輸注管,輸注時保持患者體位為床頭抬高35~45°[15],開啟后馬上使用,如暫不輸注,需置于冰箱內保存,并在24 h內使用。合理使用腸內營養劑是成功進行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的關鍵環節。
5.5 ?病情觀察和營養狀況檢測
密切觀察患者有無不良消化道反應,注意患者的糞便次數、顏色、性狀,若發生腹瀉,要進行大便常規檢查,查明原因。當輸注的營養液濃度與體積達到滿足需要和患者能耐受時,每日回抽胃殘余一次,保證胃殘余量小于150 mL,如果殘余量過多,應暫停輸注一段時間或降低輸注速度。腸內營養開始的前五日,營養師詳細記錄每日的熱量及蛋白質的攝入量。
腸內營養因操作簡單,價廉安全、易于推廣等優點,已被臨床廣泛應用。它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營養狀況,還能以更加簡便又可靠的方法來使機體免疫功能和腸功能更好的恢復。但關于腸內營養并發癥預防及營養狀況檢測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和細化,以確保每位腸內營養患者均能得到優質、專業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Reintam Blaser A,Starkopf J,Alhazzani Wet al.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ll patients:ESICM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Intensive Crae Med,2017,43(3):380-398.
[2] Aida T,Furukawa K,Suzuki D,et al. Preoperative immunonutritiondecrease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y modulating prostaglandin E2 production and T-cell differenti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J].Surgery,2014,155(1):124-133.
[3] Li G,Ren J,Wang G,et al. Preoperative exclusive enteral nutrition reduces the postoperative septic complications of fistulizing Crohns disease[J]. Eur J Clin Nutr,2014,68(4):441-446.
[4] 王 ? 瑛,袁鶴立,甄 ? 珍,趙 ? 欣,趙 ? 利.腸內營養劑對原發性肝癌術后免疫功能及炎癥因子的影響[J/OL].腫瘤學雜志:1-5[2019-07-13].
[5] 魏 ? 偉,沈釬清,張金英,等.兩種鼻飼途徑腸內營養在危重患者中的應用比較.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24):2987-2990.
[6] 陳 ? 志,楊春麗,賀慧為,等.不同腸內營養途徑對危重癥患者的臨床意義.江西醫藥雜志,2012,47(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