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是學生學習和交流的主要場所,而課外則是小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提升的一個重要渠道。減負提質背景下要求小學英語教學要降低同質化作業的數量,同時要著手提升學生課外學習的質量本文從小學英語混合式作業模式分析入手,探索如何通過作業的分層布置、有效作業設計、趣味作業延伸等途徑,進一步激發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同時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
【關鍵詞】小學英語;減負提質;混合式作業;趣味作業
【作者簡介】毛仲超,甘肅省嘉峪關市育才學校。
【基金項目】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2018年度課題“從‘作業入手,讓‘減負可行——小學英語混合式作業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8]GHB 3530)。
一、分層布置作業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主要側重于聽、說、讀的訓練,寫的任務相對而言比較少。如果單純通過線下作業的方式來讓學生開展課外學習,很多學生就會忽略一些聽、說、讀的任務,這樣就會使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掌握不夠扎實,而且不良作業習慣會嚴重影響學生后續的知識學習。
根據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分層為學生設計一些個性化作業,讓學生自主獨立完成,同時通過一些線上的評價手段來有效量化學生的學習成果。以閱讀任務為例,在課堂學習完成之后,教師會為學生預留一些閱讀作業。這類作業的設計就可以引入分層布置,首先是針對所有學生的基礎作業,把單詞和文本朗讀熟練,并將音頻上傳,由系統評定在發音、斷句方面是否合格,如果不達標,就需要反復練習幾遍,然后再打卡。除了基礎作業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一些拔高練習,閱讀一段課外文本,并在班級群組打卡。這部分作業不會強迫學生都要完成,但是很多學生會盡力嘗試,這樣就很好地營造了一種競爭氛圍,提升了小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二、有效作業設計體現以人為本
有效的作業設計要體現語言學習質量,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會自信表達,并培養學生具備較好的英語語言能力。作業作為教學監測的一種有效手段,不僅要達到鞏固練習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過作業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自主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體現個性化和以人為本。
其一,有效的作業設計首先要精簡題量。小學階段的英語作業數量不宜過多,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每天作業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即可。部分學生作業完成得比較慢,就需要教師和家長尋找問題原因,并進行一些針對性指導。每天的題量要比較均衡,聽說讀寫各方面都要有效兼顧。
其二,有效的作業設計要體現綜合延伸。以聽力訓練為例,在布置這部分作業的時候,教師不要單純讓學生結合聽力去回答問題,而是鼓勵學生結合聽力材料進行簡單的復述或總結,提升學生個性化表達的能力。如教師可以通過群組每天發送一段錄音給學生,讓學生認真聆聽這段材料,同時在頭腦中加工自己獲得的信息,形成一段文字記錄在聽力本上,這樣不僅考查了學生的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三,有效作業設計要增強針對性。不同的學生薄弱環節各不相同,因此結合作業,教師要指導學生有效反思和提升。尤其針對學生出錯的部分,要求學生多訓練一些類似題目,以便查漏補缺。部分家長不具備出題能力,則可以借助線上模式來實現,如“一起小學”APP中就有智能組卷功能,不僅會給出題目的正確解析,還有一些類似的題目延伸,督促孩子加強練習。
三、以趣味作業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英語作業的布置切勿千篇一律,單一的作業形式不僅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還會影響學生學習創造力的發揮,因此在基礎作業完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完成一些趣味性作業,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讓學生可以自由發揮,不斷創新。
趣味作業的布置需要貼近小學生的興趣需要來有效設計,切勿單純求新求異,使學生忽略了作業本身的意義。趣味作業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鼓勵學生有效創編,如:讓學生結合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創編一張英語小報;圍繞單元主題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利用CVC趣味涂色紙幫助學生建立自然拼讀的意識;通過英語趣配音軟件,編輯一段有趣的語言文本或對話。課下借助小組合作排練一個簡短劇目,在課堂上為大家呈現,這既考驗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
教育正在走向大數據時代,小學英語混合式作業的有效實施既彌補了線下作業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豐富了學生的作業形式,還打破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小學英語教師要學會運用智趣飛揚的混合式作業代替機械重復的傳統作業,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語言思維品質,讓學習成為美好體驗。
參考文獻:
[1]沙銀霞.分層作業減負增效——新課改理念下的分層作業探究與實踐[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14(2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