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華
摘 要:籃球教學中涉及很多關于技巧的教學,而籃球運球技巧教學就是其中之一。若想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技術水平,教師就一定要重視運球教學,重視提高學生運球這一基礎性技術的水平。文章對籃球運球中容易出現的錯誤及糾正方法、籃球運球技術教學過程中需重視的內容進行探討,并提出籃球運球教學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籃球;運球教學;運球技巧;“球感”;胯下繞球;身體繞球;教學計劃;實踐應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4-0050-02
在籃球運動中,運球也稱控球,它是作為籃球運動中眾多技術的基礎而存在的。無論是專業水平的籃球運動員,還是業余水平的籃球運動愛好者,若想提高籃球運動技術水平,就一定要重視運球技術,對于初中生來說也是如此。體育教師向學生教授籃球運球的知識與技巧時,應著重考慮的問題是怎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并運用運球技術,除了要增強學生對球體的控制能力外,還應當訓練學生手腳之間的協調能力。
一、籃球運球中容易出現的錯誤及糾正方法
(1)學生用掌心擊球。一些學生對籃球運動的手型控制不好,在運球過程中容易出現用掌心擊球的問題,這說明學生沒能達到手腳協調一致的要求。當籃球從地面反彈回來時,沒有主動用手去迎接籃球,使得籃球在接觸到手的時候沒能進行緩沖。此外,部分學生喜歡用手指的第一指節接觸籃球,這不僅會造成掌心擊球的后果,還有可能造成手指損傷。對此,教師應當采取以下糾正方法:首先,向學生講解觸球的技巧,并進行正確的示范。其次,讓學生多練習隨球上引及拍按的手部動作。
(2)學生帶球跑容易出現差錯。部分學生在帶球跑的過程中手腳協調能力較差,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不連貫,步伐混亂,手上動作也混亂,抱著球亂跑。有的學生把球運得太高,其他學生接不住,而有的學生則把球運得太低,直接導致丟球等。對此,教師應當從以下角度加以糾正:首先,讓學生弄清楚帶球跑的概念。其次,教師可以對可能出現的違規動作進行示范,并帶領學生分析這些動作的不合理之處及可能產生的后果。帶領學生練習時,教師要嚴格要求,發現學生動作有問題一定要及時糾正。
(3)出現兩次運球的情況。學生用手接觸籃球的部位不恰當,很有可能導致在運球已經停止的情況下對籃球的控制仍然不穩定,以致出現第二次接球,或者直接用雙手運球。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還有可能是運球時沒能集中注意力。對此,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什么是兩次運球,并分別進行正確動作與錯誤動作的示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運球習慣。
(4)在運球時低頭看球。在運球的過程中,學生由于對球的運動軌跡不能進行準確的預判,擔心自己接不到球或無法穩定地控球,所以在運球過程中下意識地低頭看球。一些學生在原地運球或行進間運球時,動作不標準,很容易在降低重心時只顧著彎下腰,而腿部卻沒有屈膝。對此,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鼓勵,讓學生在運球時放開膽量,不要畏手畏腳,在此基礎上再逐漸提高學生運球的速度,讓學生保持標準的運球姿勢。這樣,才能使學生漸漸熟悉籃球的運動軌跡,不再在運球時低頭看球。
二、籃球運球技術教學過程中需重視的內容
(1)對“球感”的訓練。關于籃球運動中球感的教學訓練,可以這樣理解:在教師的教學指導下,學生能夠清楚掌握籃球的形狀特征、籃球的重量、籃球的彈性、籃球在空間中運行的大致速度及受力運動方向等。只有具備球感,學生的運球水平才能提升,做到平穩、精確、靈活、迅速地傳球與接球,減少運球過程中出現失誤的概率。訓練學生的球感時,教師要注意訓練學生的運球姿勢,這是平穩、快速運球的基礎,也是培養球感的前提。
(2)胯下繞球練習。胯下繞球練習是訓練學生運球技術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胯下繞球練習時,首先要保證學生的姿勢準確,學生雙腳之間的距離要同兩肩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當,或者再稍微放寬一點。其次,在繞球時,學生的雙膝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彎曲,讓籃球在兩腿之間呈“8”字形的繞球軌跡。對于胯下繞球練習的要求,首先是熟練,其次是熟練之后眼睛不能再看球,從而鍛煉注意力和掌控能力。
(3)身體繞球練習。與胯下繞球練習相比,身體繞球練習的難度更大一些。訓練時,學生的雙腳要保持合并站立的姿勢,然后從踝關節繞球開始,依此向上進行,如膝蓋繞球、腰部繞球等,接著再由腰部繞球依次向下進行,一直到踝關節繞球,如此進行循環往復的練習。在動作熟練之后,同樣要轉移眼睛的注意力。
三、籃球運球教學的具體建議
(1)制訂系統的教學計劃。就初中籃球運球教學的現狀來看,缺乏系統的教學計劃。這種教學計劃的缺失,導致不同年級之間的運球教學無法合理銜接,也導致相同年級學生的運球技術掌握能力參差不齊。所以,制訂系統的教學計劃,是全面提高初中籃球運球教學水平的前提與基礎。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之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首先要觀察學生日常學習運球知識與技巧的狀況,準確掌握學生的運球水平,洞悉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要結合學校的相關基礎設施布置、體育課程安排情況等,制訂出符合學生能力特點、學習需求及體育教學目標的可行性計劃。例如,初中不同年級所進行的運球教學層次應當有所不同,要體現出循序漸進的銜接特點。初一主要進行原地高低運球及行進間的直線運球教學和曲線運球教學,初二進行運球的變速、變向及急停教學,初三則進行運球與突破以及學生間相互傳球、投籃之間的綜合性教學。
(2)提升學生在實踐中應用運球技巧的能力。運球是一項重要的進攻技術,教師應當認識到,教學生運球技術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籃球比賽實踐中熟練應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應用能力。為此,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在實踐中應用運球技巧的能力。首先,要加強指導,讓學生明白如何在瞬息萬變的賽場上正確應用運球技巧,發揮運球能力。其次,要加強訓練,模擬籃球比賽實踐,讓學生在日常實踐練習中不斷提高運球能力,以及與其他籃球技巧之間的連貫運用能力。教師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不同條件下設計模擬實踐場景,訓練學生對運球、傳球、投籃之間的綜合銜接能力,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水平。對于模擬賽場的設計,教師應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并教授學生怎樣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總之,作為籃球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球技巧教學一定要體現出高效的特質。體育教師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針對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運球技巧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龐志斌.籃球運球技術教學訓練方法探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3).
[2]羅光利.籃球運球技術教學訓練方法分析[J].運動,2015(15).
[3]項為人.籃球運球教學的激趣練習[J].中國學校體育,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