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的目的是為國家選拔合格的人才,而人才的成長需要有必備的知識、關鍵的能力、學科素養和核心價值,而高中化學教學恰是化學科學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階段,如何進行高中化學教學,使高中生具備符合國家要求的人才標準,是高中化學教學值得思考的問題。高考化學試卷考查的知識是有限的,但高中化學教學中要依據人才培養的標準教學,而不能僅僅圍繞高考一張試卷而教學,也就是說無論高考是否涉及,只要未來人才發展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就都要系統的學習和探究。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基礎性;能力培養;高考;人才培養
國家教育部頒發的2017版高中課程方案中指出:“我國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發展做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普通高中的培養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課程設置:“面向全體學生,依據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精選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打牢學生成長的共同基礎。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理控制學生課業負擔。”
2017版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明確了高中化學的課程性質:“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是與義務教育化學或科學課程相銜接的基礎教育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弘揚科學精神、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必備的科學素養,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化學課程對于科學文化的傳承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考主要是各類普通高等學校選拔符合一定要求、有發展潛力的學生進入高校深造,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
普通高中化學教學按照國家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全面細致的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全面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
2020年1月國家教育部又出臺了高考評價體系和說明,該體系從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內容、考查要求三個方面回答“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試本源性問題,從而給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在高考領域的答案。通過高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明確了我國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式和人才培養的途徑。高考評價體系的制定,充分發揮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積極的導向作用,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和人才培養標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為此,中學化學教學就要依據國家人才培養目標而實施中學化學教學。
一、 中學化學教學一定要注重基礎性
中學化學教學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明確化學研究的內容和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對化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從而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形成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為學生適應社會、進一步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因此,中學化學教學要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特征和規律,按照知識的發展順序,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進行引導學生學習,而不能隨意的跳躍性的講解,更不能只選高考重點考查的內容學習,對于高考不考或者少考的內容給以少講、略講或不講,現如今,有的學校為了趕進度,將二年半的新授課程壓縮成二年或一年半的時間,從而為高考復習擠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在高考復習中大量刷題,這樣造成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全面,不知源由,只是機械的記憶或憑感覺回答問題,不能從化學知識及原理上分析解釋化學現象,處理化學問題。致使少數學生只會答題,不會分析。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整理、歸納、提煉。使學生明確教材編寫的目的和意義,掌握教材編寫的思路、知識的結構及應用。并在教學中不斷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通過討論辨析,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教學中再輔以相應的習題,讓學生在具體問題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從而做到穩扎穩打、學以致用的目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版高中化學教材編寫完全符合學生思維發展規律,教材模塊設計合理,難點分散,知識覆蓋全面,重點突出,按照教材編寫順序和難易程度進行教學,完全能夠達到學生掌握必備知識、提高關鍵能力、形成學科素養、達成核心價值的目的。教材中編制的相應習題針對性強,對鞏固學生所學基礎知識,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中學化學教學應遵循化學課程標準和教材進行教學,按照高考評價體系全面提高學生能力和素質,實施素質教育,為高等學校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對化學實驗尤為感興趣,教材中編寫的實驗都是既重要又安全且可操作的實驗,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一切條件組織學生完成每一個實驗,同時教師還要不斷的改進實驗,以使實驗達到更好的效果,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第一,教師要認真準備每一個演示實驗,教師在課前要對課上演示的每個實驗進行先行試驗,以確定實驗藥品用量,操作及觀察到的現象。以保證在課堂上一次演示成功并達到最佳效果。
第二,教師要協同實驗員認真準備教材中的每一個學生實驗并組織學生到實驗室認真完成實驗操作,使學生在實驗中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從而對化學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并鼓勵學生設計安全的家庭小實驗。在做實驗的實踐中,學生不僅對化學產生興趣,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長期堅持,自然就形成了化學的學科核心素養。
第三,教師帶領學生參觀化工廠、污水治理廠、凈水廠等,讓學生用所學化學知識解釋其中的原理。
第四,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自然界中的化學現象,并用所學化學知識解釋大自然里的化學現象,如清晨樹林里的丁達爾現象,鋼鐵的腐蝕現象及其防護方法;溶洞及洞中鐘乳石、石筍、石柱的形成原理等。
第五,讓學生經常觀察家庭生活中的各種生活常用物品,并用所學化學原理知識解釋其生產及應用原理,如家中常用的米、面、植物油、動物油及常用的調料鹽、醋、純堿、小蘇打等成分及性質以及來源等;還有家中所用的其他物品,如裝修材料、穿的衣服、衛生用品等。日常用的藥物成分及其結構等。
第六,培養和訓練學生基本的生活能力,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設基本生活課程,并利用家庭條件來親手實踐,如,利用化學知識,用不同的洗滌劑清洗家庭中的不同類型的污漬;開設美食課程,探究美食的意義、美食文化、美食的制作、廚房用具的使用方法以及美食與化學的關系等,并鼓勵學生為父母親自做美食,從而達到學生將所學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既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生活能力,又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艱辛,提高孩子對父母的孝心,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為以后的生活和學習奠定基礎,體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
總之,讓學生養成觀察習慣,在觀察中學習化學并將教材中學到的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通過對化學知識的探索及應用,從而產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為其未來的科學探究或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三、 人才的培養應側重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而不應該把時間都用在高考復習中
高考是國家選拔具有不同能力的人才到不同層次的學校進一步的學習,從而培養具有高尚品質的各類不同需要的人才,因此,中學化學教學就是要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培養和發現具有不同思維能力和潛質的人才,輸送到不同的學校進行學習,而不是將沒有實際能力或沒有潛質的學生通過反復磨煉獲得較高的分數,送到他并不適合的學校,給其個人和國家造成時間和空間的浪費,同時也將那些有潛質、有發展潛能的學生拒之門外,如今,一些學校的做法,只是為自己學校的所謂“名聲”,而不為國家發現真正的人才,通過反復磨煉,將學生打造成答卷高手,既苦了學生,又未能發現真正的人才,還使得全國各地的學校效而仿之,在強大的應試教育利益驅使下,原本快樂的三年高中生活,卻大部分時間用在反復練習,答卷技巧上,做了更多的無用功,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而沒有掌握高中化學真正的思想方法,更沒能形成真正的化學的核心素養。這種做法實為不可取。
四、 正確理解高中化學教學與高考的關系,為國家發現真正的人才
高中化學教學要嚴格按照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高考評價體系的要求進行教學,培養學生思維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使學生掌握化學必備知識,提高化學學科的關鍵能力,形成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成化學科學的核心價值,具有化學科學的研究能力、探索能力,實現立德樹人總目標,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人才,為國家的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李儉,吉林省長春市,長春市長春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