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下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因為人們已經認識到只有學識和道德的全面發展才是新時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在高中階段,由于政治教學的天然契合性,良好的政治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德育工作地開展,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有鑒于此,本文通過對高中階段學生特點、政治學科教學內容以及德育工作需求的分析,提出幾點關于政治德育教學工作的策略,希望能給廣大政治教師一些啟發。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政治;德育教育;教學策略
在當今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下,德育已經成為了教學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其旨在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道德水平和政治素養等方面進行培養,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積極的人格。而在高中這一階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思維能力,對于萬事萬物也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看法,這就使得他們很容易受到一些外界不良思想的影響,從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因此,高中階段的德育工作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具體到政治這一學科中,由于其學科內容與德育理念的高度契合性,使得政治德育工作有著天然的優勢。但遺憾的是,在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卻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德育工作的效果也一直不夠理想。教師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地了解,明白他們產生的原因,才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調整,從而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
一、 以往教學中德育工作開展所遇到的問題
在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學中,最為致命的一個問題就是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應試教育思想大行其道的時期,教師和學生所想的無不是如何讓考試的分數提高,而德育顯然與考試分數的關系是不大的,因此,也就理所當然地被忽視了。從具體表現來看,很多教師根本不會在課堂上進行道德教育,也并不關心學生的心理成長,只是將目光局限在學生對知識的背誦記憶上。然而從新課改理念的角度來看,這種認識無疑是錯誤的。對于考試成績的一位追求不僅無法做到學生能力的有效提升,更是失去了對學生進行正確道德教育的良好時機,從長遠來看對于學生一生的發展都是有著負面影響。
第二個問題則在于學生對于德育的興趣不高,這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著很大的關系。很多教師在進行德育的過程中,不講究方法,也不考慮學生的興趣和理解能力,只是一味地重復一些假大空的理論,認為只要讓學生熟記這些理論就算是德育成功了。然而這種教學方法一方面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進而招來學生的厭惡;二來教學缺乏實踐活動,致使學生體會不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僅僅將之當成單純的理論知識,甚至產生德育無用的思想,這對于德育工作的開展顯然是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的。
第三個問題則是學生對于德育內容理解不深的問題。德育絕不是紙上談兵,其是要真實地在學生生活中發揮作用,對于學生個人的成長也會產生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卻在德育過程中對各種德育理念講解不深,僅僅讓學生知道有這樣兩句話,缺乏實際體驗和深刻理解,導致德育工作僅僅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夠真正地發揮作用。
第四個問題則是政治和德育工作出現割裂的問題。雖然政治學科在內容上有著德育的天然優勢,然后由于很多教師本身對于這方面的了解不夠,對政治學科中的德育元素缺少挖掘,不知道不同的政治內容與哪些德育理念有關系,表現在課堂上就是講課忽東忽西,明明在講這個,卻忽然說到了另一方面,讓學生有了明顯的割裂感。這樣一來,德育跟政治教學就變成了完全分開的兩個部分,既無法做到相互促進,還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大大降低了政治德育工作的效率。
二、 新課改理念下德育工作的新策略
(一)挖掘課本德育元素,德育融入日常教學
想要在新課改理念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效開展德育工作,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加深自身對于德育的理解,找到其與政治學科內容的聯系點,將兩者融合到一起。高中政治中包含了大量關于思想觀念和政治法治的內容,這些都與德育是分不開關系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時只要注意從這些方面的知識上引申開來,將其深化為某一種的德育理念,就能夠將德育理念普及得自然而然。而同時,對這些德育元素地挖掘也為政治教學賦予了更加深刻的含義。而對于學生而言,這樣的課堂就要顯得更加充實,對于德育的學習也就變成了一件潛移默化的事情,極大地緩解了學生的反對情緒,是德育工作開展的必經之路。
比如,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講課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出對于金錢的態度。既然消費要理智,那也就意味著必須要正確地對待金錢,既不能對金錢過于推崇,認為有錢可以為所欲為,也不能過度地鄙視金錢,認為其是銅臭,不屑一顧。實際上金錢作為一種個人財富的表征,其有著極大的作用,但同時也絕不能凌駕于道德和法律之上。只有正確地認識金錢,才能夠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養成正確的生活態度,真正地完成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
(二)配合視聽資源展示,增強德育教學效果
想要在新課改理念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效開展德育工作,教師還需要摸清學生的脈絡,對教學方法進行相應的創新。世界上沒有無聊的知識,只有無趣的教師。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于某一學科知識的態度。課堂是一個學生和教師相互作用的場景,好的教師能夠通過各種活動地開展和教學工具的使用讓知識變得生動鮮活起來,讓學生能夠以一種輕松積極地心態對看待所學知識。而在這一過程中,多媒體設備可以起到十分良好的作用。通過多媒體,教師可以搜集更多相關的教學資源,并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以一種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這些資源來設計一些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親身體會獲得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
比如,在“民主決策:做出最佳選擇”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視頻資源來向學生介紹一些社會問題,并讓學生進入到管理者的角色中,通過民主決策的方式來得出最佳答案。而在這一過程中,多媒體設備的運用使得需要討論的問題變得十分鮮明,很容易讓學生理解;而在進行討論的時候,學生一方面要提出自身的看法,有了充足的參與感,另一方面也要尊重他人看法,合理反駁,不僅思維得到了成長,也學會了要尊重讓人的意見。討論完畢后,教師就可以再給出這些問題的原本解決方案及成果,讓學生思考一下討論出來的方法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這樣一來,這一活動既充分利用了多媒體這一教學工具,賦予了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還給了學生充分的指導和發揮空間,讓學生在深刻了解這部分知識的同時逐漸認可了相關的道德理念,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也就得到了顯著地提升。
(三)以身作則彰顯道德,德育融入學生生活
想要在新課改理念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效開展德育工作,教師也需要注意自身的行為方式,為學生樹立一個正面的榜樣。道德理念是由教師傳授的,但如果教師本身對于這些道德理念就并不看重的,那么學生自然也就不會認真對待了。而同時,對于學生來說,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本身就是他們模仿學習的對象,良好的教師形象就好比為學生打了個模子,讓學生知道了該如何去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因此,從這一點來說,教師的個人行為方式對德育工作的成效也是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的,教師對個人行為方式的重視實際上也是在進行另一種方式的德育。
比如,在“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想要讓學生明白對待各種文化的正確態度,那么自身就要首先做到這一點。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師有沒有崇洋媚外或者對外來文化不屑一顧的現象?在評價一些文化的時候有沒有做到客觀合理,不帶有色眼鏡?在講解一些文化的時候,教師有沒有為學生展現該如何正確地看待和分析?如果教師做到了這一點,那么在日常的接觸中,學生自然也就會被教師所影響到,從而逐漸向著理想的方向靠攏,整個人的價值觀念也會變得更加積極。
(四)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道德準則
想要在新課改理念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效開展德育工作,教師也要對實踐活動重視起來。這里所指的實踐活動指的不僅僅是教師所留下的課外活動作業,更多的是指學生自身的日常行為規范。不論在課堂上教師講得如何天花亂墜,學生終究還是要到實踐中去檢驗這些理念和知識的。就這一點來說,教師所要做的不是監督學生的方方面面,也不可能有那個精力,而是應該在自身的課程規劃中做好引導,通過課外作業、活動安排等方式讓學生認識到所學習的理念是有著實際價值的。這樣一來,學生在生活中也自然就會有意識地運用上所學習的道德理念,并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將其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
比如,在“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作業:試著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你正在做的事情。或許你正在努力學習,卻提升不大,但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你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獲;或許你現在覺得特立獨行很酷,但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只是一時的,它對你個人的成長并沒有什么好處。通過這樣的作業布置,教師實際上是給學生指出了一條去發現所學知識的道路,也為學生建立起長遠的目光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奠定了基礎,德育工作的作用也就得到了切實的體現。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新課改理念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效開展德育工作,首先要明確以往的教學中為什么德育效果不理想,再然后遵循著新課改的理念設計出針對性的措施。表現得到具體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好政治教學與德育的結合,讓兩者相互促進;其次要學會創新教學方法,合理利用教學工具;再次要對自身嚴格要求,發揮榜樣作用;最后還要為學生指出知識實踐的道路,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成長。
參考文獻:
[1]游慶紅.新課標下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1(8):192+181.
[2]任旭鵬.基于德育滲透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33):3.
[3]范琳.論以生為本,發揮高中政治課程德育功能[J].勞動保障世界,2017(32):37.
[4]陳菲.提高第三維目標的有效性:關于高中政治學科德育的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14(47):28-29.
作者簡介:周斐,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興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