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仙
【摘要】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加之“陽光體育”理念的深化,《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對學生的體能要求做出全新的規定,即在“健康第一”的理念指導下,讓中學學生的體能上升一定的層次,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加入體能訓練,進而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良好體育意識。目前高中生學習壓力重,在體能方面的控制與管理有所不足,因此學校要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增強體育課程中的體育訓練,協助高中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體能訓練?現狀?策略
體育課程作為高中教學中實踐性強的課程之一,教學目的主要在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學生的體育意識,進而促進學生綜合體育素養的培育與提升。我國體育課程教學的形式受到學校管理者意識以及體育教師個人思維的影響,在內容設置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且體能訓練屬于體育課程教學中基礎性的一環,因此結合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加強學生體能訓練具有現實意義。
一、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高中體育課程在整個的教學環節中存在感較弱,在學校的發展受到其他課程的影響,在系統性、整體性以及實踐性等屬性的形成過程中受到一定的制約。從宏觀角度來看,由于體育課程對學生的引導力不足,體能訓練量也有所下降,不能滿足既定的教學目標,且在社會層面的屬性同樣缺失,進而導致難以滿足現實的社會需求。換言之,現階段高中體育教學存在較大的漏洞,尤其是在對學生體能方面的訓練與指導上,尚需要完善與充實。因為體育課程社會屬性的缺失,必然對學校體育教育做出更高的要求,高中體育教學必須結合實際的社會需求,做好技能、體能之間的平衡工作,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分析適合的教學策略,并做出統籌規劃安排。總之,目前我國體育教育事業有一定的發展,但是受制于諸多的因素,導致與社會需求之間的不匹配現象也是真實存在著的,因此要合理修訂教學大綱,設計體育教學,增設體能訓練的內容,從而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
二、高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體能訓練的意義
高中體育教學中增加體能訓練具備一定現實意義與實際價值,高中學校管理者以及教師都必須深刻認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建立起合理規范的訓練意識。體能訓練對于學生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過大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正常課程時間內有充分的機會接觸學習之外的事物。學習壓力大,與我國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觀念密切相連,學校普遍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往往忽視學生的體能發展,導致學生在這種高強度的學習模式下逐漸封閉自我,未能很好的勞逸結合,導致實際的學習效率不佳。同時,學生體能水平如果不經過一定量的訓練,是難以自行取得提升的,所以在高中階段,常見的現象是學生身體素質低下,繁重的課程作業讓學生時常感受到力不從心,出現壓力難以通過科學合理的渠道進行疏散,情緒也始終難以自如放松。但是體育課程的一大目標就是協助學生提高自我疏解能力,強化自身的身體素質,讓學生在面對高強度的學習任務時始終可以保持游刃有余的心態。此外,體能訓練對于學生自身從容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以及未來的健康發展都是很重要的。
三、高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體能訓練的策略
1.增加體能訓練形式的趣味性
人們在投入某一事物時,都是基于自身對該事物的興趣與愛好發展開始的,而學生在認知與控制上的管理能力尚且發育不足,尤其容易被自身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體能訓練必須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屬性,讓青春期階段的學生主動被體能訓練的相關內容所吸引,避免枯燥乏味、一成不變訓練模式的出現,導致學生喪失足夠的積極性。所以,體育教師必須結合這一點,合理規劃,按照高中階段學生的發展規律,有效增加體能訓練的趣味性,改變體能訓練的外在屬性,通過不同的訓練形式,使得體能訓練豐富多樣化。如可以不局限于教師的講解、學生自行組織訓練的形式,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游戲形式,或者是定期組織體育小競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積極創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進而在課堂營造一種歡樂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對訓練內容產生興趣,進而積極參與訓練。對學生而言,相比于靜態的、單一的教學形式,動態的學習更容易促進其相關激素的分泌,也有助于其在體育訓練中做好準備。壓抑單一的體能訓練絕對不可取,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如果積極性下降了,就容易發展為對體育課程以及體能訓練的厭惡心理,因此體育教師必須自行在心中把握好訓練的度,通過多種多樣訓練形式的增設,有效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體育教學以及體能訓練的效果更佳。
2.加強體能訓練學生的自主性
除了體能訓練的趣味性,自主性也是體能訓練的關鍵。體育教師必須具備這樣的意識,即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該輔助學生的發展,結合學生的需求,加以引導以及訓練,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有自主訓練的意識,進而將體育體能訓練發展為終身體育的良好意識。只有這樣,讓學生自主性得到突出與體現,學生的積極性才能相應的提升,將體能訓練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長期以往的堅持,才有助于學生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那么在體能訓練中要怎樣凸顯學生的自主性,主要從分層教學、人性化訓練的角度出發。每一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發展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因此教師應該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簡單地進行分層,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一樣的訓練建議。如身體素質差、體能水平低下的學生,教師面對這一部分學生,注意讓其關注基礎性的訓練內容,以提升身體素質為前提,避免高強度的訓練活動,進而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相對應的,教師面對身體素質與體能水平比較高的學生,就可以在學生現有體能水平的基礎上,引進一定難度的訓練項目,以提升學生為主、嘗試突破學生的訓練可能性,讓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分層次訓練還有助于不同學生滿足個人的愛好,這一舉措同樣有助于激發學生在體能訓練中的學習興趣,避免難度過高、或者與學生實際不匹配的項目導致學生積極性的喪失,這一做法也具備一定的科學性,有助于體能訓練教學效果的保證與提升。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高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體能訓練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體能訓練給予學生一個走出教室、提升自我身體素質的渠道,教師合理設計體育教學,增設體能訓練的內容,能有效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且教師要牢牢把握體能訓練中學生趣味性與自主性的凸顯,從而有效提升體能訓練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井玉輝.高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強化學生體能訓練[J].學周刊,2014,(14):185.
[2]張明嵐.高中體育課體能訓練策略研究[J].教育,2018,(12):47.
[3]浦晴.高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強化學生體能訓練[J].學園,2017,(23):104.
[4]嚴用明.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能訓練的創新體系研究[J].新課程,2017,(0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