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部編版閱讀教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對于語文教學來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要想啟發學生的學習質量,必須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在相關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進行有效優化,為學生的閱讀提供強有力的幫助。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對于學生閱讀能力提出了多元化要求,結合相關分析,我們能夠了解到在語文閱讀教學工作過程中,閱讀教學要求也在不斷地轉變,教師應當將教學重點放置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上。基于此,本文分析探索小學語文部編版閱讀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并提出實踐教學指導方案。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自主閱讀習慣
一、 引言
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在語文閱讀上學生也是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傳統的語文教學,大部分教師過于重視知識的系統性與鞏固性,卻忽略了學生知識形成價值觀念的培養。由于傳統教育思想的存在,導致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引導,學生無法培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新課程標準下,必須要凸顯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特點,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體現出語文教學的審美道德以及價值取向,使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重要性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使學生有效掌握文字的應用書法以及文章的深層次含義,從而了解并掌握語言知識點,為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認識到融入語文教材的篇目通常是經典文章,并且還具有正能量。通過開展豐富多元的閱讀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有效凸顯閱讀教學目標。同時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屬于一項循序漸進的工作,必須要幫助學生積累語文基礎知識,使學生在閱讀實踐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素材,掌握更多的語言和詞匯,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和文化涵養,能夠促進寫作教學的合理開展。
當前,我國經濟持續發展,人們逐步認識到教育領域的改革發展,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現實發展需求。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雖然重視閱讀教學,但是卻忽略了對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過于關注學生的閱讀成績,如果長此以往地發展下去,可能會限制學生的閱讀能力發揮,導致學生的思路受到制約,學生的學習意識也會被阻礙。對于這一情況,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通過自主閱讀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奧妙以及閱讀的益處,汲取閱讀的養分,促進學生更好地思考。例如,根據當前的發展情況,教育部門已經逐步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問題,也逐步提高了語文教師的教學認知水平。在閱讀教學中帶領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教師自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語文素養為核心發展學生的學習技能,不僅要向學生講解基礎知識,同時要拓寬學生的閱讀視角,啟發并引導學生,使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自主思考與探索。
三、 小學語文部編版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習慣培養對策
(一)重視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教材內容合理地進行拓展延伸,使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心靈上的成長與發展。
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秋天的雨》這節知識點時,可以結合文章內容以及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flash課件,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可以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了解文章大意,然后開展探究性活動,鼓勵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文本內容發揮想象力,可以在心目中聯想一下秋天的雨是怎樣的?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與內涵,通過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層次探索與感受,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
(二)科學合理創設閱讀情境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例如,應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搭建良好的閱讀情景,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帶入感,體現出文章的趣味性,滿足學生多元化的情感需求。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地創設閱讀情境,提供豐富的閱讀平臺。例如,深入挖掘語文教材的生活元素,適當地融入素材教育引導,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充滿人情味。在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必須要科學合理地整合資源,能夠考慮多媒體教學應用于閱讀指導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教學有助于增加學生的知識量,拓寬學生的學習視角,使學生更好地感悟語文學習價值,但是開展的語文活動如果過程不合理可能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教師自身必須要強化思想認識,在教學活動中引入相關的案例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由于小學語文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講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指導。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閱讀個體差異,能夠基于學生的視角探究問題,明確學生的閱讀需求,緊密貼合部編版教材,并以此為基礎細致分析文章內容,可以嘗試審核反思引入閱讀中的教學知識有效性,才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指導。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圓明園的毀滅》調解內容時,由于這篇文章具有代表性,在開展該課程時,可以應用多媒體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整合閱讀教學資源,為學生播放圓明園的圖片,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結合文本內容鼓勵學生思考感悟文章中描繪主旨思想的句子。通過此類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閱讀能力。
(三)合理傳授自主閱讀技巧
在閱讀教學指導過程中,向學生傳授豐富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意識,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使學生掌握精讀、細讀的方法,對于文本內涵進行斟酌,感悟作者傳達的思想情感,從而形成情感共鳴。對于簡單的文章,教師可以采用閱讀的方法;對于具體的環節,教師則發揮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閱讀空間,使學生進一步規范閱讀習慣,也能夠形成良好的閱讀模式。例如,引導學生學習《去年的樹》這篇文章時,教師必須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制作多媒體課件,為學生講解作者的簡介以及作品背景,然后開展示范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融入自己的情感。教師首先要進行示范,能夠借助自己的情感來感染學生,然后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對于文章中優美的句子進行細細品味,深入理解課文內涵。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活動鼓勵學生自主組織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
有效傳授閱讀技巧,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教師首先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獨立性,給予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和時間。教師在此過程中進行適當的引導與啟發便可,如果教師仍然占據教學中的主要地位,可能會給學生產生一種壓迫感,教師也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容易產生依賴性。所以教師必須要指導學生廣泛閱讀,應當以教材為中心,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合理閱讀,借助網絡資源為學生合理地推薦閱讀素材,大部分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可能會對網絡教材嗤之以鼻盲目地認為學生接觸網絡可能會使學生的思維發展受到侵蝕,但是教師如果過于封閉學生的思想,可能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網絡閱讀,為學生推薦合適且具有一定價值的閱讀書籍,領導學生在課后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究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例如,教師為學生設計書單,要求學生合理地選擇書籍,書籍選擇上應當以興趣為主,教師要保障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更好地去思考,所以書單設計必須要緊密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在六一兒童節時,便可以借此機會為學生推薦描述童年的美好書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更好地感悟文本內容,通過循序漸進的指導,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
(四)優化閱讀教學指導方式
要想取得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切記不要只依賴于課堂閱讀活動,教師應當將課堂閱讀逐步延伸至課外活動,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閱讀探究興趣。同時要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知識,收獲成長,能夠確保閱讀課程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有針對性的閱讀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引導學生學習《不懂就要問》這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討交流,鼓勵學生用課余時間閱讀文章。首先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借助互聯網搜集資料,切實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然后提出討論話題:“同學們,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你們認為不懂一定要問嗎?”然后引導學生結合這一話題進行探討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對于不懂的問題必須要主動詢問,可以讓教師或者是家長幫助解答。在此類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掌握文本內涵豐富知識,并且增強學生的文本閱讀以及感知能力。
四、 結語
結上所述,我們能夠了解到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指導過程,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持之以恒地開展閱讀。在教學之中教師也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科學合理地創設閱讀情境,有效傳授學生閱讀技巧與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和探索,使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習到的知識點,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學習水平。所以教師必須要深入了解部編版閱讀教材內容,能夠根據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縮短師生之間的交流距離,進一步規范學生的閱讀行為。
參考文獻:
[1]郭天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64.
[2]潘麗春.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19(65):49.
[3]羅園方.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8):807.
[4]喻曉哲.探討如何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11):125.
作者簡介:
牛娟弟,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新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