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林
【摘要】規則屬于社會意識的反饋,一定的游戲規則始終是反饋出相對的價值取向,貫徹著某一特定的價值觀念。教育實踐也證實,想要促使幼兒切實展開主動性活動,還一定要包含規則當作保證,遵循規則與積極活動能夠辯證統一。尤其是幼兒階段,是人生發展的奠基時期,這一時期所學習的東西、生活閱歷直接影響到一個人將來的生活質量與個性化的特征,促使幼兒在潛移默化當中遵循游戲規則的過程當中,其行為的堅定性能夠得到有效發展,在意志方面得到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區域游戲 大班幼兒 規則意識
區域游戲在幼兒園當中是一種具有特殊價值意義的活動,這種活動模式受到廣泛幼兒的喜歡,游戲活動的規則是科學展開區域游戲活動的基礎,為了促使大班幼兒科學地展開區域游戲活動就應該著手于對大班幼兒展開規則意識的培育。在區域游戲活動當中怎樣帶領、點撥、引導大班幼兒建立合適科學的規則同時讓大班幼兒積極主動地進行遵守,繼而生成一種潛在的行為意識呢。
一、老師言傳身教,推行區域游戲活動
激勵幼兒在區域游戲當中自主處理問題,也并不是不讓老師加入到幼兒的游戲當中。老師在孩子們的內心具有不可言語的崇高地位,老師的一言一行對于幼兒都存在深刻的影響。此時,作為老師,我們就應該充分運用自身存在的優勢,在區域游戲當中,對于遵循游戲要求、維護游戲規則,存在較好的示范性功能,在潛移默化當中影響著幼兒。存在老師這種優秀的標桿予以示范,堅信幼兒很快就能夠生成自身的規則意識。老師在加入到幼兒區域游戲時應該注重應該在最大程度上縮減自身與幼兒之間的差異。如在展開區域游戲的時候,老師可以演繹父母的角色,并不是死板地運用老師的角色直接融入到幼兒的角色游戲當中。如若在游戲當中產生了問題,經過老師加入到游戲當中,對于游戲規則的真正維護,我堅信,幼兒在加入角色游戲的時候,肯定能自主遵循與維護游戲的規則。
二、確立要求,帶領大班幼兒合理設定或則
新課程、新理念注重幼兒屬于一個獨特的生命體,同時幼兒園則是老師和幼兒一起組合成的一個“集合體”。很明顯區域游戲活動規則的設立一定要通過幼兒和老師一起來設定,兩者缺一不可,幼兒如果不加入,就是剝奪了幼兒的權利,很明顯和新課程、新理念的遵循幼兒主體地位的“人文性”理念是相背離的。區域游戲活動規則由老師和幼兒一起設定,可以促使大班的孩子們體會到自己獲得尊重、獲得信任、被接受,可以讓大班的幼兒體會到團體的溫暖,繼而促使大班幼兒建立起一種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建立一種主人公的意識,繼而可以更主動地對待游戲規則,積極地看待規則同時自主地遵循游戲的規則。很明顯,只要確立了游戲規則的主要意義,就一定要第一時間有效地和大班幼兒共同去設定區域游戲活動的實施規則。
如老師和大班幼兒在“科學建立區域”能夠一起設定一些“不爭、有禮、不搶、擺好”等區域游戲活動規則。在“語言區域”老師和大班幼兒也能夠一起設定“不爭吵、看一看、說一說、你聽我說”等區域游戲活動規則,可以由老師與大班幼兒一起把設立好的規則匯總成固定的條文并且書寫出來張貼在有關的活動區域當中,一方面能夠美化區域環境,另一方面還可以促使大班的孩子能夠第一時間進行參照實施。
三、設立規則,讓幼兒變成規則的主人
規則包含在幼兒每一天生活的多個活動過程當中,它能夠確保幼兒快樂地生活、溝通、學習的基礎。規則不在于數量的多少,主要是在于是不是科學合理有效的。
1.用圖標策略了解規則
我們所說的圖標即將一個個規則繪制成一幅幅生動有趣味性的畫面,經過模仿、觀察、暗示等方法去激發幼兒做出對應的反饋,繼而抑制負面行為的萌芽,致使在長期的實踐當中能夠自我管理。如幼兒在入廁以后應該洗手,實際上洗手存在七個步驟,是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做到呢?可以在水龍頭上面張貼通俗易懂,生動的圖片有助于幼兒的學習和注意,在區域活動當中,因為孩子們規則意識的缺乏,要在每一個區角都標記清楚規則。如圖書角,我們應該設立出對應的規則(一個嘴巴上覆蓋一個手指的圖標代表看書的時候應該保持安靜,不可以耽誤到其他人;鞋架上面張貼一個兩只卡通鞋子靠在一起的目標等)這部分圖標有趣生動,十分易于理解,幼兒愿意去遵守。運用周圍的環境,使環境能夠張嘴說話,相較于強硬的施加給幼兒們的規則更易于他們接受。
2.運用簡單精煉的規則,有利于孩子記憶
短小精煉簡答的詞語能夠促使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愿意接受。確保詞語都是幼兒可以理解、容易記住的。如用餐的規則:安靜、愉悅;坐姿端正、細嚼慢咽;不挑食,吃干凈。再如數學分組實踐活動的規則:握姿準確;細致認真、單獨完成、陳述結論;每玩一組,物品要輕拿輕放。還可以把規則編制成兒歌,效果也十分理想。
四、建設環境氛圍,引領大班幼兒切實自主感受規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格外注重環境在幼兒教育教學當中存在的特殊功能。大家都清楚,活動能夠促進幼兒的行為發展,并且幼兒也僅有在現實的活動當中,才可以得到實際的行為理解,并且這樣詳細的行為理解需要進一步的轉變成真實的行動,也才可以慢慢內化成自身的意識,幼兒才可以養成良好的習慣。很明顯,在區域游戲活動當中應該促使大班幼兒生成有效的規則意識一定要致力于展現幼兒作為主體的教育原則,在這樣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原則的引導之下努力建設合適的區域游戲活動環境氣氛,給大班幼兒帶來區域游戲活動的拓展平臺,促使大班幼兒能夠自覺地在區域游戲活動當中得到對規則的認知,繼而切實培育大班階段的幼兒的規則意識。
筆者作為一名幼兒的教育工作人員,按照大班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則,大班幼兒的水平發展和多元化區域游戲活動的多樣性的內容,不同區域游戲活動素材的詳細真實狀況,第一時間加以更新,不斷給大班幼兒全新的感官方面的刺激。例如,在合理建設游戲區域當中,在原本的拼塑積木的前提下,還新增添了紙盒拼搭的素材,把大班幼兒主動收集的抽紙盒、牛奶盒以及牙膏盒等投放在合理建設的區域當中,致使大班幼兒去展開游戲活動,大班幼兒合理展現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包含創意的作品就能夠應運而生,大班幼兒共享自身的勞動成果,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總而言之,不是規則阻礙了創造性的發展,而是我們缺少發現的目光、掌握的水平。因此,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取決于對“規則的認知”,對于“教育、發展、塑造機會的把握”。不過,幼兒的規則意識提升。規則行為的生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并不存在整齊劃一的準則,不過只要我們合理認識到幼兒的年齡特征與心理需要,應用多元化的方法予以引導,促使幼兒設立合適于他們水平與興趣特征的規則需要,就可以讓他們在把握與遵循規則的狀況下得到積極發展,生成完善的人格,繼而實現個性自由和社會化發展的穩定和諧。值得我們大力加以實施與推廣。
參考文獻:
[1]孫亞琴.在區域活動中促進幼兒科學經驗的自主建構[J].學前教育研究,2010,(06):70.
[2]韋敏麗.室內區域活動中幼兒分享行為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報,2012.
[3]顧裕萍.大區域活動中幼兒行為評價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5,(05):90.
[4]錢晶,錢曉雯.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大班幼兒同伴互動的研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2,(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