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君 蔡菽敏 潘桂瓊 康云霞

【摘要】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動在胰島素泵規范化管理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8年6-12月筆者所在醫院采用胰島素泵治療的6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單雙數法分為對照組(32例,進行常規管理)及觀察組(32例,進行品管圈活動管理),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血糖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不良狀況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院時間及血糖平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胰島素泵治療患者進行品管圈活動管理時可有效控制不良狀況,提升干預的效率,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 品管圈活動 胰島素泵 規范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insulin pump. Method: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8, 64 patients with insulin pump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32 cases, routine management by singl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32 case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management),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blood sugar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the two management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ondi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nd the discharge time and blood glucose stationary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sulin pump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adverse situ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tervention in QCC activity management, which has practical value.
糖尿病為典型慢性疾病,有長期性和綜合性特點,臨床多給予胰島素治療。隨著治療技術持續發展,有學者提出胰島素泵干預。胰島素泵治療為人工智能控制胰島素輸入裝置,可通過持續性皮下注射胰島素,模擬患者正常性生理分泌,通過此種方式控制高血糖。雖然胰島素泵在治療中較為安全,也可有效減緩患者并發癥狀況,提升整體生活質量。但常會由于患者對胰島素泵知識缺乏了解,依從性差或管理不科學出現治療效果不佳。為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升患者整體干預效果,選取有效管理方式便十分重要[1]。常規性管理時更為重視護理方式優化,對操作規范性和有效性干預不足。現有學者提出品管圈干預可有效提升患者整體干預效果。現主要對各種管理方式的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12月筆者所在醫院采用胰島素泵治療的6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均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年齡均在80歲之下。排除標準:有嚴重心臟疾病;合并其他出血疾病;溝通障礙。隨機單雙數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32例。對照組男16例,女16例,年齡40~70歲,平均(56.06±9.37)歲;病程1~10年,平均(4.70±0.80)年。觀察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39~71歲,平均(55.13±8.37)歲;病程1~10年,平均(3.40±1.0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主要進行常規性護理管理,安裝泵前準備,核對醫囑和患者及胰島素種類、劑量。為患者講解操作的目的和配合方式。提前2 h于冰箱內取出胰島素,使得胰島素相比于室溫持平,并安裝好電池。檢查好設備后抽出胰島素,排出氣泡并取出下移液罩。逆時針方向轉動活塞,使得活塞可脫離儲藥器。將輸注管路接頭接于儲藥器頭部,并將胰島素泵馬達進行復位。之后依據醫囑檢查好設備,并調節好胰島素泵參數。
觀察組主要進行品管圈活動管理,對患者進行基礎性護理的同時,更重視問題分析,首先進行問題解析。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頭腦風暴法對各種因素進行總結,采用繪制魚骨圖對各種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本次通過分析主要將問題確定為患者衣著不規范、護士操作不規范、針頭留置時間過長。對以上三個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后認為主要原因為宣教不到位、培訓不到位、制度不完善。
對策實施:(1)強化患者攜泵事項培訓。首先讓患者學習胰島素治療告知書;第二在上泵前為患者講解胰島素注意事項,并為患者進行胰島素泵知識講解,為其講解此種治療方式的優勢,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體重,降低低血糖風險,也可控制胰島素吸收變異同時強化血糖控制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在上泵后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主要為患者進行提問和強化知識講解,確保患者對攜泵知識有充足掌握。每周進行知識宣教,為患者發放宣傳手冊,并為其制定胰島素泵便于攜袋,防止靜電。(2)胰島素泵植入技術操作規程培訓。為護理人員講解胰島素泵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術要求、報警原因和處理方式,同時在規范性消毒和無菌原則方面需進行重點強調,同時也可采用75%酒精擦拭注射位置皮膚2次,消毒范圍約6 cm×6 cm。培訓完成后需對護理人員進行整體考核,其中80分以上為達標。同時所有護士均需通過考核合格后方可進行胰島素泵操作。所有操作達標率需達100%。在輸注位置選擇上主要為腹部,之后為上臂和大腿外側及后腰、臀部等位置,同時也需避開瘢痕、腹線及硬結、妊娠紋位置,對妊娠中晚期患者則謹慎選擇腹部。拔針時可采用酒精進行濕貼,輕輕拔除留置針頭,并采用消毒棉簽擠出針眼位置滲出液,同時也需采用酒精棉簽消毒。叮囑患者更衣,針眼位置至少濕潤熱敷15 min。同時也對注射劑進行改善,提升連接穩固定,每次檢查注射器針頭連接位置狀況,出現異常立即處理,同時也需叮囑患者積極進行自我檢查,通過此種方式提升整體干預效果。
在品管圈措施實施后,對護理問題進行重復分析,繼而提出新的問題。通過對問題分析提出新的干預方式。通過循環提問和分析的方式促使問題解決。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不良狀況發生率,其中主要分析護理人員操作不當、胰島素泵使用中皮膚紅腫、敷料固定不當、穿刺位置不當。(2)對比兩組出院時間、血糖平穩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 23.0軟件處理患者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不良狀況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狀況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出院時間、血糖平穩時間比較
對照組出院時間為(9.03±1.26)d,血糖平穩時間為(5.80±0.94)d;觀察組出院時間為(6.60±1.08)d,血糖平穩時間為(5.13±0.79)d。觀察組出院時間及血糖平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品管圈活動為同一工作崗位、場所人員自發組織的小團體,圈員可通過相互協調合作,或者集思廣益,對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處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多數分析認為,臨床護理中進行品管圈活動可有效提升整體干預效果[2-3]。
胰島素泵治療為醫院糖尿病患者進行疾病治療的方式,在糖尿病強化干預中可有效提升高血糖控制效果,同時合理使用此種方式進行管理也可將經驗管理轉變為科學化管理。采用品管圈管理時可促使胰島素泵管理的規范化,同時也可有效提升護理工作規范化管理,提升護理人員綜合素養,提升團隊建設和團隊凝聚力。在管理中首先成立品管圈,之后對干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整體分析[4-6]。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頭腦風暴法及魚骨圖法進行分析,對患者常見問題進行分析,通過此種方式可有效列舉患者常見問題,為之后問題解決打下基礎。通過分析主要將問題確定為宣教、培訓、制度三個方面問題。在問題解決中也針對此種狀況進行優化。首先進行宣教和培訓,同時也將培訓的內容采用制度化方式進行固定。在宣教和培訓中,為所有患者均制定胰島素告知書,通過此種方式對患者進行知識宣教[7-9]。同時也依照制度對患者進行注意事項分析,其中主要通過胰島素泵知識講解,為患者樹立治療信念,同時也可充分理解護理干預中的風險,提升護理依從度。在宣教之后也通過提問和強化的方式進行干預,通過此種方式提升知識掌握度。同時也通過發放手冊的方式進行知識鞏固。因此可知由于宣教形式多樣化,儀式和內容更為固定,因此患者整體干預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為提升操作專業性主要通過培訓方式進行提升,所有護理人員均進行操作制度、操作流程和危險處理,消毒等知識培訓。在常規干預中培訓之后考核合格即可,但在品管圈活動中,通過對問題分析,不僅對考核達標率提出要求,同時也將考核和培訓通過制度方式進行固定。同時在培訓中不僅重視基礎性操作知識培訓,同時也為護理人員進行輸注位置選擇培訓,以及拔針培訓[10-12]。此種問題均為頭腦風暴中新發現的問題,通過對問題分析討論有效提出干預方式。分析不同干預方式下患者整體干預效果時發現,通過品管圈管理操作不當和胰島素泵使用中皮膚紅腫等狀況均有明顯降低。因此可知,采用品管圈干預時可有效提升護理人員操作技能,繼而提升整體干預效果。對比不同干預方式下出院時間時也發現,品管圈干預方式下患者出院時間更短,血糖控制效率更高。
綜上所述,為胰島素泵治療患者進行品管圈管理時可有效控制不良反應,減少出院時間和血糖穩定時間,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周玉琴,徐亞青,鄭建娣,等.品管圈活動在胰島素泵精細化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23):129-132.
[2]彭露瑤,鄧開琴,何紅.品管圈活動在指導非內分泌科護士正確使用胰島素泵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6,6(8):178-179.
[3]孫娟.品管圈活動在胰島素泵規范化管理中的應用[J].心理醫生,2016,22(13):145-146.
[4]童芬芳,余珍,張博聞.胰島素泵治療規范化管理中的品管圈實踐[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6):162-164.
[5]李寬榮,李水云.胰島素泵在非糖尿病病區規范化應用和管理的效果分析[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8,40(S1):441-444.
[6]李麗麗,陳小燕.規范化護理模式對2型糖尿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應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122-123.
[7]關守萍,楊曉飛,歐楊,等.院外長期胰島素泵治療病人自我管理現狀調查分析[J].全科護理,2016,14(32):3432-3434.
[8]趙艷霞.規范化護理在2型糖尿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中的效果探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8):19-20.
[9]張豐姣,趙艷利,羅方,等.胰島素泵和常規胰島素治療2型老年糖尿病的療效比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8,450(8):931-932.
[10]黃李.規范化護理對2型糖尿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7):26-28.
[11]高蓮蓮,陶靜,徐蓉,等.King互動達標護理在妊娠糖尿病病人院外胰島素泵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36):4514-4518.
[12]宋鳳平,王坤素.護理干預在非內分泌科胰島素泵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1):1533-1533.
(收稿日期:2019-11-27) (本文編輯:馬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