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正強
【摘要】在“以生為本”理念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如何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是每一個教師重點探討的課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引用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學”,引導學生去“學”,使得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知識,從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對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意義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以及注意事項,打造出精彩的小學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 探究式教學 意義 策略
基于數學學科的性質來講,可以很好地發展小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使其能夠將數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之中。因此,探究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講非常重要。而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則忽視了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使其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索,從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
一、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所謂探究式教學模式,指的是以學生學習為主體,教師通過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中,通過自主閱讀、思考、討論等方式完成探究,從而掌握知識與技能。探究式教學模式圍繞學生而開展,在激發學生興趣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在教師所設計問題的引導下,從中尋找出規律,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探索,使其能夠養成自主探索的良好習慣,從而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不僅符合新課程標準、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而且能夠為小學生日后實踐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應當重視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
二、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策略
(一)課前提問,創設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核心在于“問題設計與提出”,將問題作為引導主線,讓學生能夠圍繞問題去學習知識。因此,科學、合理地提出問題是探究式教學模式開展的基礎。例如,教學“公頃與平方千米”的相關知識時,在課堂正式開始之前,筆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呢?”“1平方千米是多少平方米呢?”此時,通過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對之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回顧,并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推算出多少公頃是1平方千米。接下來,筆者又提出問題:“中國有960萬平方千米,將其換算成為公頃是多少呢?”在課堂開始之前創設問題情境,從而營造出良好的探究氛圍,而學生則帶著老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換算,還可以鼓勵學生嘗試相互出題,例如,學校面積的換算、操場面積的換算,等等,確保學生能夠親自動手對公頃與平方千米進行換算,從而更好地鞏固知識。
(二)做好課堂引導,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在課堂正式開始之前,提出問題,讓學生能夠在現有的知識與所學的知識之間構建橋梁,從而帶著問題去學習課堂將要學習的主要內容,這是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基礎。在整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自身則扮演好主導角色,通過引導,讓學生能夠自主深入地思考與查閱,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可以給予一定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圍繞學習內容規范探究,還可以通過小組進行探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還可以鼓勵學生或者小組提出不同的問題,讓他學生或者小組進行驗證,從而實現對新問題的共同探討,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教學“多邊形面積”相關知識時,之前與學生們已經學習過關于規則三角形四邊形面積的知識,此時,如何能夠引導學生利用現有知識去解決多邊形面積則非常關鍵。比如,學生所掌握的基礎知識是“長方形面積計算”相關知識,而問題的線索是“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通過問題,讓學生能夠從未知向已知轉化,確保學生能夠親自經歷這個過程。因此,提出問題“如何將未知圖形轉化成為你們學習的圖形呢?”然后,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去探索,從而發現新圖形面積計算是怎么樣的一個過程。比如,平行四邊形面積:數方格→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推導;三角形的面積:直接要求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推導;梯形面積:綜合運用學過的方法推導,從而認識簡單的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并計算出它的面積。同時,還鼓勵學生嘗試找出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并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重視課后鞏固練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習慣
基于課后練習來講,必須要注重其合理性,這樣才能達到知識鞏固與練習的目標,從而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聯系。關于練習不僅包含書面練習,而且教師更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認知特點對課后練習進行布置,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完“百分數”相關知識之后,筆者為學生布置了這樣的課后作業——“尋找日常生活之中的百分數”,即要讓學生從自身生活之中去尋找百分數的影子。有的學生從商場打折促銷找到了百分數的影子;有的學生則從重大節假日人們出現旅游數量的增長找到百分數;還有的學生從銀行儲蓄利息找到百分數,等等,要求學生從生活中去尋找數學知識,能夠促使學生將生活與知識結合起來,從而對百分數的應用進行主動探究,并對知識有了更加深層次的了解。
三、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實施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
(一)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在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這樣才能打造出內容豐富、過程精彩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而且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滿足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個性發展需求。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和面積”相關知識時,筆者首先對班級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并結合知識的特點,認為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一個圓形的面積進行測量,并將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然后嘗試親自動手進行測量。有的學生利用軟尺將圓繞一圈;還有的學生則是利用繩子將圓繞一圈,然后再對繩子進行測量。這些都是學生主動探究的行為,無論實質性如何,筆者給予了肯定與表揚。隨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做法對其進行引導對圓的周長以及直徑之間的關系進行計算,這樣便將“π”的概念順利引出來。由此可見,在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應當給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各種嘗試,同時對學生的思考予以肯定,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通過自主探究掌握知識。
(二)緊緊圍繞教材,有針對性進行探究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育模式實施過程中必須注重目的性,即不能盲目開展以及不能為開展探究式教學而開展。因此,筆者建議應該緊緊圍繞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合理組織不同程度的探究式活動,這樣才能讓學生能夠緊緊圍繞教材內容而進行探究。
例如,在教學“因數與倍數”相關知識時,在課堂上筆者首先提出了一個數字,然后要求學生以排或者列為單位,將該數字的倍數依次說出來,或者說出一個數字的因數。再說到2、3、5時,筆者掌握契機,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數字的倍數蘊含著什么樣的規律?從而順其自然地將2、3、5的倍數特征引出來。整個過程圍繞教材而開展,而學生則通過自身的體會與思考,掌握了因數、倍數的相關知識,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實現創新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加之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學習數學中存在著“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的現象,但是大部分學生幾乎都不知道為什么這是對的或者為什么這是錯的。因此,筆者建議應當摒棄傳統教育觀念,而鼓勵學生通過探究發現錯誤,并嘗試多錯誤進行改正,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題通常不會只有一種解題思路與方法,所以應當借助解題來促進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并鼓勵學生在解題方面敢于創新。
例如,在復習“數的運算”相關知識時,小學所涉及到的各種數,例如,整數、分數、小數等方面都會涉及到的。因此,要求學生在實際做題的過程中,要對各種運算規律以及運算定律進行熟悉,這樣才能做到融會貫通,從而快速找到合適的解題方法,并嘗試進行各種方法的對比,從而篩選最佳的方法。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探究式教育模式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過程,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有效的引導,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從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經過長期的實踐,小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有效地鍛煉與提升,并讓學生形成了良好的自主探究學習習慣,為其后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慧晶.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咨詢,2019,(03) :143.
[2]郭靜華.自主探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9,(07) :15.
[3]汪成建.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9,(07)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