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燕霞
【摘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而在小學教學管理中,以人為本是素質教育的前提。作為現代學校的重要管理理念,尤其是在新時代改革的發展趨勢中,更應該充分發揮好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做好小學學校的管理工作,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學生。
【關鍵詞】小學 教學管理 以人為本 運用
近年,我國小學教育管理理念,經歷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很多小學一線教育管理者,都已經意識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中,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的管理理念,越來越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在很多學校,已經有不少教育管理者實踐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用來解決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以人為本,強調把學生作為管理的主體,充分發揮老師和學生的潛力,調動所有教育管理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更好地開展小學的管理。
一、以人為本對于小學管理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一個人知識學習的啟蒙階段,正是小學階段。雖然目前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父母的重視,不過嬰幼兒的教育仍處在初級階段。這個階段更多地側重于培養孩子發現和認識全新的世界。而真正的知識學習,還是從小學階段開始。在這個階段,小學管理的效果如何,直接影響著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認識未知世界的方法。更為重要的是,小學學生學習的質量高低,校長領導下的管理團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短期看,小學管理水平的高低,影響著孩子的啟蒙;長期看,關系到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在復雜的小學管理中,以人為本之所以能成為一種效果明顯的管理模式,歸根到底在于改變了以前灌輸性和強制性的學習管理模式,真正把學生放在管理的主體中,重視老師在管理中的創作型作用。老師不僅僅是教授知識,更要傳道解惑。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老師發揮出更多的橋梁作用。只要把管理的核心放在以人為本上面,落實到學生和老師身上,這樣才能給學生和老師帶來益處,促進學校和諧發展。
二、目前小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雖然以人為本的理念已經提出數年了,但是在實際的管理中,并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以人為本理念理解不全面。在很多日常管理公告中,學校管理者并不明確以人為本的理念。我們時常看到,在很多情況下,只是打著以人為本的口號,但還是沿襲陳舊的管理模式。仍然只是重視學生的智育,也就是學習成績,而德育、體育以及人際交往的能力都被忽略了。即使有一些關于德育的課程,也只是流于形式,而沒有深入開展。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落實不到位。自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后,不少學校已經開始落實,然而最大的問題卻是一線的教育人員沒有把這種先進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一些教育人員不能迅速扭轉傳統的教育方式,這也引起了與學校的教育模式出現偏差。我們經常看到,學生的體育課,音樂課,德育課,被其他重要學科侵占的現象。對于很多老師和學生而言,這種現象仿佛沒有任何問題。僅僅是喊口號,或者落實打折扣,自然不能真正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
3.應試教育的思想仍然很嚴重。雖然素質教育和以人為本已經提出多年,由于教育資源仍然不足,就造成了學校和學生仍然非常重視重要考試的成績。尤其是中考和高考,出色的中考成績仍然能被更好的高中錄取,優秀的高考成績仍然是重點大學的入門券。這樣的客觀現實,就讓應試教育的思想仍然影響著學校,家長和學生的選擇。固然,以人為本的理念,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學生一生的影響更加有益。然而,存在的問題仍然要引起所有人重視。
三、如何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很多學校在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時,由于存在上面列舉的一些不足,那么如何貫徹好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呢?
1.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理念的傳播。在小學管理的工作中,無論是校長還是其他管理者,都應該盡快摒棄陳舊的管理模式,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從認識到實踐中,都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這就需要小學管理者首先處理好學校各個成員的關系,以人為本不僅僅是對學生,更是對所有管理者,還有一線教育工作者。作為學校的管理者,不僅自己要加強以人為本的理念的學習,還要通過各種活動或書籍、講座,把以人為本的理念傳遞給學生和家長。通過透徹的講解和傳播,學校、家長和孩子都能理解以人為本,并身體力行,這樣才能真正地讓以人為本深入人心。
2.樹立教師在貫徹以人為本中的重要地位。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到了以人為本,學生雖然成為核心地位,但是教師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教師是連接學校和學生的橋梁,也是貫徹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紐帶。能否貫徹落實后以人為本,就在于教師能不能理解透,能不能貫徹好,能不能把智育和德育統一起來。那么,就要努力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逐漸建立起一個尊重教師,平等民主的校園氛圍。以往,教師往往都成為學校管理者布置教育任務的對象,他們的人格和積極性都受挫,常常讓老師感覺到壓力倍增,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以及貫徹以人為本的耐心。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特點,管理者就要了解教師的特點基礎上,對他們進行專業培訓,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貫徹落實后以人為本。
3.尊重學生在以人為本中的核心地位。眾所周知,學校是以學生為主題的教育場所,但是由于長時間累計下來的觀念,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無論從教育的初衷還是目的來看,學生都應該處于主動學習的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是尊重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規律和認知規律,按照學生的接受能力設置與智力發展相協調的德育課程和課外實踐,還要配套設置足夠的體育課程,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第二,是尊重學生不同的性格特征。每個學生都有獨立的個性和人格,采取適合學生人格的方式,更能讓各項課程深入學生的心中,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德智體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4.充分發揮好校長的作用,加強民主化管理。作為學校最重要的管理者之一,校長肩負重任,不僅要制定好學校的發展計劃,而且還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往,校長可能處于主導地位,但是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之下,校長就成為服務者,服務學校,服務老師,服務學生。身份角色的變化,就需要校長樹立民主化管理的意識,充分發揮好老師和學生的主動性。校長負責是為學校營造民主化的氛圍,給老師和學生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從以往下命令式的管理桎梏中解放出來,還可以組織學生家長參與到學校管理中,這樣一來,能夠夠好地協商處理好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學校內部,要帶頭組織好老師的培訓,創造更多師生互相了解和溝通的契機和環境。只有充分了解好老師和學生的需求,作為管理者,現在才能更好地制定好學校的管理方案。
四、結語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不僅對于學生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小學老師和管理者以及小學教育的發展,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雖然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實踐證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正確的,更能發揮好學校管理者,老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小學教育更上一層樓,培養出更優秀擁有健全人格的學生。
參考文獻:
[1]田守臣.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5) :42.
[2]高玉貝.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7,(05) :54.
[3]邱銀.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小學管理分析[J].新課程,2015,(07):167.
[4]谷金宇.以人為本視角下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