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門蘇和
摘 要:在現代社會中,順應時代的要求,構建道德與法治社會是現在小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課程要求。小學道德與法治是著重強調堅持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核心,構建學生道德與法治的理論基礎,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要小學教師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在符合學生認知的前提下,創建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本文就對如何創建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進行研究討論。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教學研究分析
作為一名小學教育者,在對學生的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下,引領學生構建道德與法治的思想體系,注重學生的道德成長,思想觀、價值觀的建立有重要的影響。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創建小學生的高效課堂,是要求教師在符合學生身心特性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效課堂是要求教師高效率的完成課程任務,高標準的實現課程教育的質量,對教師而言就是創新課程教育,對學生而言就是創造自身價值。
1 創建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意義
在經濟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教育工程也隨著發生改變。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育不光是對課程體制的改良,也是對教育內容的改進。這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吸引,對學習方法的傳授,對學習習慣和學習觀念的引導有重要作用。小學道德與法治有利于學生培養道德思想與法治思維的構建,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有良好的道德素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了解法治教育,學習憲法,使學生在社會上能成為一個遵守法律法規的自然人。創建小學道德與法治的高效課堂,對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的促進有重要作用。高效課堂幫助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高效率的完成對學生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校氛圍中更快速的接受、消化學習。高效課堂對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方式以及促進教學內容有明顯的教學效果。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是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在對學生樹立有理想、有抱負、有文化、有道德的新時代觀念,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實現社會人才儲備的教育意義。
2 創建小學道德與法治的高效課堂的措施
2.1 響應新課改對高效課堂的要求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運用高效課堂使教師運用多變、靈活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自主創造性和自主思考的能力[1]。要求教師順應課改,在推廣和普及課改的同時,符合學生身心的的特性對課程的安排和設置進行改進和完善。推動高效課堂的建立,要求教師響應課改號召,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讓學生能更快、更有效的接受知識。比如在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課程內容從“我是小學生啦”、“校園生活真快樂”、“家中的安全與健康”等校園到家庭,從“我的好習慣”、“我和大自然”、“我愛我家”、“我們在一起”等自我到大家。這些課程內容的整合看出從小到大的認知擴展,對學生從小事物認識到大環境,從對生活的點滴影響到對社會生活的反映,都是在課改中教育內容的改進。促進學生用健康的、合理的方式看待社會,讓學生能從自我中去分析,從而對發現的社會現象進行思考。
2.2 構建情景教學,創建高效課堂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都是從生活引申到課本中,與實踐相互聯系的。教師要聯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從課本理論轉變為結合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和運用道德與法治。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道德與法治的教材內容,靈活運用實際生活,減少學生對學習的抵抗心理,讓學生在學習中能調動積極性,高效率的完成課堂任務。比如在學習“我是小學生啦”,結合實際,讓學生回想第一次上學的情景。提出問題“想一想小學和幼兒園的校園環境有什么不同”、“說一說上學第一天自己的感受”、“分享一下自己在上學第一天認識的新朋友”,通過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讓學生課內討論和分享,通過學生的個人經歷分享和自己看法的表達,提高學生的熱情,推動課程的進展,促進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任務的實現。讓小學生認識到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轉變學生的角色,讓學生能更快適應小學生活,感受小學生活的樂趣。
2.3 插入故事教學,創建高效課堂
利用故事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不再乏味,讓故事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吸引注意力,讓學生能更投入的學習。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小學的課程書本上不再是以黑白為主,更多的有彩色和插畫。這樣的課本讓學生在圖片中學習的效率大大增加,讓學生在插圖中通過故事的導入能更加有熱情去學習,在學習的熱情中感受課本帶來的知識樂趣,讓學生有更多的心靈感悟和知識總結。利用故事插入的教學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能建立良好的品行和行為習慣。比如在《家中的安全與健康》中,插入餐桌禮儀的小故事,通過學生自己在家中的餐桌禮儀的表達,讓學生學習吃飯的衛生習慣和餐桌禮儀。利用“小邋遢”為學習伙伴,講述小邋遢用餐不衛生的故事,告訴學生飯前吸收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故事中掌握飯前洗手的重要性和洗手的科學六步法,通過“小邋遢”的故事聯系生活,發現學生自己在日常中的不規范的衛生習慣,并加以改正。教師還可以利用讓學生講述自己的故事,聯系自己的生活,說出自己在家中是怎樣吃飯的。通過小故事的分享,讓學生對自己生活吃飯中不良行為進行反省,對自己生活中的好習慣進行堅持。讓小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更好的觀察生活、感恩生活,運用所學的道德知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 結語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通過重視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積極響應新課程的改革,利用創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提高道德觀念和法治理念,才能科學的、有效的促進小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葉莉,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創建小學到得與法制高效課堂[J].中小學教育,201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