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增
摘 要:眼下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為了縮小貧富差距全面構建小康社會,國家對于新農村建設予以了高度重視,并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這一過程中,不僅要改善農村人們的吃住環境,同時還重點對農村精神文明進行建立,以此使其可以符合我國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式。我黨早在十九大報告中就提出了要加力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展開工作部署。同時在振興新農村的過程中一定要將鄉風文明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我們必須要積極思考采取何種方式才能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本文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首先闡述了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意義,并分析了當前階段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最后結合實際情況探討了加速我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康社會;新時期;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引言
隨著新時期的到來,我國提出了加大推進新農村建設戰略,這種建設必須要全方面進行,積極改善農村人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同時還要加大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還要提升人們精神上的追求,以此來確保其可以具備較強的道德素養。在當今的社會中要想確保我國農村可以得到有效的振興,首先就要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并大力培育文明鄉風,這樣才能有效的實現鄉村振興,進而使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道德素養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
一、新時代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意義
1.有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黨和國家在建國以來,一直非常重視農村和農民問題,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改善和提高農村人民的生活條件和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鄭重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并嚴格指出:農業農村問題不僅關系到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還關系到我國的整體發展。此外還要求各地區要積極做好‘三農問題的處理,并在地區經濟發展中將農村發展與建設作為基礎內容,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從根本上為推進我國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另外,我黨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明確提出了必須要堅持提升農耕文明,并將提高鄉村文化作為重點內容來開展;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一定要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結合在一起,以此做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并在這個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將優秀的農村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下去,進而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2.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農業和農村的強大與否將會關系到我國小康社會的建設,只有農業發達、農民富裕、農民精神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促使我國真正的走向小康社會。2020年是我國全面構建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尚未解決,其中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便是主要問題之一,目前可以說精神文明建設已經成為了我國全面構建小康社會的精神短板所在。由此可以看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僅會阻礙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同時也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阻礙。因此,必須要認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意義重大,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和辦法來解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為我國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精神保障。
3.有助于滿足農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民收入正在不斷增加,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這就使得農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追求也在不斷提升。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還處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因此,必須要滿足當前農民群眾的文化需要,并加大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這樣才能有效的緩解農村文化產品供需矛盾,同時對提高農村人民的精神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當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1.集體觀念日漸淡漠
自從實施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我國農村已經徹底告別了吃“大鍋飯”的時代,絕大多數的土地都是由農民個體來進行經營。現階段的農民要么在家進行種田作業,要么就會到城里進行打工,這樣使得農民對于村兩委的依賴性越來越弱,使得農民群眾的集體主義觀念越來越淡薄。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不良社會風氣也進入到了農村地區,使得一些農民的思想嚴重被腐蝕,最終導致農民的“三觀”發生了相應的改變,使越來越多的人們在實際農業產生中嚴重缺乏公德意識,如生活產生垃圾隨意丟棄、污水亂倒等,進而對農村的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2.傳統文化傳承保護不力
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這些文化大多數都會來源于農村,由此可以看出農村對于我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業。在一些農村地區房屋的布局、空間坐落都會蘊藏這大量的歷史文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對于物質的追求也會越來越高,使得很多農民都居家遷移到城市的高樓中,導致傳統的農房遭到了破壞和拆除,使得很多農村手工技藝和農村傳統習俗遭受到嚴重的破壞。
3.陳規陋習仍然存在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多數農村傳統的陋習已經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在個別農村地區還是存在厚葬薄養、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良社會現象,而部分農民群眾也存在注重講排場、盲目攀比的心理。比如很多人在老人活著的時候并沒有盡自己的孝道,等到長輩去世后卻大辦喪禮,這些陋俗不僅會對農民的思想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還會增加農民的經濟負擔。除此之外,一些地區的精神文明意識形態不容樂觀,宗教勢力滲透嚴重,很多沒有文化的留守老人和婦女成為了主要的群體,經常大力傳播封建迷信信息。還有些不法分子冒充宗教人士搞封建迷信等活動,嚴重影響到了農村的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不利于農民的身體健康。
三、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策略
1.做好優秀文化傳承弘揚工作
要想搞好農村地區精神文明建設,首先就要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經常組織有關村民開展“送文化、種文化”活動,并鼓勵和引導廣大文化藝術工作者深入到農村基層和鄉村中去,然后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等文化活動,同時在開展這些文化活動時必須要結合當地農村的實際情況和有關特色來開展文化活動,這樣才能使更多的農村人民參與到活動當中。另外,有關藝術群體在開展文化藝術活動中,還要深入挖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這樣不僅可以豐富農村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還可以增強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作為農村基礎黨建工作者,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來大力扶持農村民間文藝社團和業余文化隊伍發展,并鼓勵這些文化團體在文藝演出的過程中一定要融入傳承農耕文化、民間技藝、鄉風民俗等內容,以此有效的激發農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這對提振農村群眾的精氣神和道德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2.加強精神文明陣地建設
由于我國農村地區地域廣闊,并且村民的居住也相對分散,針對這寫農村特點,可以在農村村頭、村委會、綜合服務中心等場所建立群眾文化活動廣場,并在這些地區建立相應的文化宣傳墻,然后過程中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對農民的思想造成影響,同時還可以有效的提高村民的道德行為準則,這對提升農民的精神文明建設有著積極的作用。另外,有關部門還要利用好各個農村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并在全村和社會中積極招募和培訓農民志愿者。同時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要對相關閱讀書籍進行定時更新,在更新的過程中必須要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和村民的愛好調整書籍,以此為村民營造出良好的閱讀環境。
3.積極弘揚鄉村正能量
有關部門必須要大力在農村地區開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村民的道德品質,同時還可以使正能量在鄉村中得到有效的弘揚。例如,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部門,可以經常在鄉村中開展“道德模范”評選活動,并要求全村人民參與進行來,在弘揚優秀傳統的文化的同時使村民積極向模仿人物進行學習,以此用正能量來引導和鼓勵村民樹立正確的文明新風尚。
4.深化農村移風易俗工作
對于個別農村地區那些不良風氣,如搞封建迷信、鋪張浪費、天價彩禮等,有關部門可以組織相關人員深入到各個村落當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相關人員可以在村委會的廣播和微信群發放這些不良習俗的危害,并鼓勵其要相信科學,不要搞封建迷信活動。除此之外,也可以指派基層黨員在各村明顯位置張貼反對封建迷信的宣傳標語,并對農村宗教活動進行嚴格的規范和管理,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當前農村宗教事務突出問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要想使其可以有效的開展,就必須要經過多個部門的努力和配合才能完成這項工程。因此有關部門必須要給予高度重視,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因地制宜地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農村村民的精神追求,使村民的道德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朱啟臻.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J].鄉村振興大家談,2017,(01):111-111
[2]夏梅花.當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12):121-121
[3]朱德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狀分析與對策[J].精神文明導刊,2005,(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