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澤強
摘?要:閱讀,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給學生帶來學習的阻力,也能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助力,是檢驗學生學習能力的指標之一。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意識,能夠引領學生走進閱讀的大門,讓學生與閱讀進行思想上的溝通,促使學生理解閱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閱讀意識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意識,能夠幫助學生融入閱讀中,讓學生對閱讀中的知識進行分析,積累閱讀的技巧和方法,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
一、舞動生活的熒光棒——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的閱讀意識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意識,是為了促進學生留心觀察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睜開自己的眼睛,仔細觀察自己周圍的世界,在觀察中找到閱讀的意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舞動生活的熒光棒,讓學生借著生活的光亮走向閱讀,找到閱讀對生活的感慨,找到生活對閱讀的支撐,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的閱讀意識。生活,能夠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讓學生在挖掘寶藏的路上,收獲良多,可以增強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學生在生活中感悟閱讀知識,引發心靈震顫,有助于集中閱讀的注意力。但是,部分學生看不到閱讀的生活背景,認為閱讀太過深奧,不容易理解,喪失了閱讀的興趣。教師若想改變學生的這一態度,就要教育學生尊重生活,觀察生活中的現象。
在學習《落花生》時,筆者為學生準備了花生實物,還為學生提供了花生種植到收獲的圖片,讓學生結合花生實物和圖片來認識花生,分析花生的特點。學生觀察花生實物和圖片后,知道了花生生長在土里,直到收獲才會展示出自己的成果,讓人們看到。接著,筆者讓學生閱讀課文,看一看作者筆下的花生有著怎樣的品質。學生閱讀以后,結合花生的生長特點,理解了作者對花生的贊美,認可了無私奉獻,做一個有用的人的道理。這樣,筆者通過舞動生活的熒光棒,激發了學生觀察生活的閱讀意識。
二、舞動問題的熒光棒——激發學生分析問題的閱讀意識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意識,是想要讓學生開動腦筋,自覺參與到語文閱讀中來,對閱讀中的知識進行分析,整理閱讀的框架,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認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舞動問題的熒光棒,吸引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結合閱讀對問題進行揣摩,搜集、整理問題的答案,激發學生分析問題的閱讀意識。問題,讓學生對閱讀有了新的思考,加深了學生閱讀的程度,使得學生不再停留在閱讀的表面,而是學會了分析閱讀的內涵。學生在問題中理解閱讀,能夠收獲思維上的發展,形成頭腦風暴。但是,部分學生缺乏問題意識,難以總結出有效的答案。教師應循序漸進,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
在學習《小英雄雨來(節選)》時,筆者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問題:課文主要講述了什么?你認為雨來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在閱讀中對問題進行了思考和總結,知道了課文通過講述主人公雨來在掩護交通員李大叔的時候,與日寇機智周旋,借助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毅力,破壞了日寇的陰謀。學生認為雨來是一個有智慧、有膽量、有著助人等特質的英雄少年。這樣,筆者通過舞動問題的熒光棒,激發了學生分析問題的閱讀意識。
三、舞動實踐的熒光棒——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閱讀意識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意識,是想要將學生擺在臺前,讓學生與閱讀面對面,促使學生了解閱讀的思想,把握閱讀的技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舞動實踐的熒光棒,使學生在實踐中重視閱讀,熟悉閱讀的方法,學會結合具體的情境來體驗閱讀。實踐,讓學生有了進一步學習的動力,讓學生看到了自己在閱讀中的不足,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積極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體驗閱讀的魅力。但是,部分學生在實踐中較為被動,更偏愛教師的指導。這就需要教師適時放手,增加學生實踐的環節和信心。
在學習《將相和》時,筆者結合文章內容,總結了文中的主要故事:澠池相會、完璧歸趙、負荊請罪,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愛的環節,與小伙伴合作,完成對故事的表演,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挑選完成后,與小伙伴展開了討論,設計了表演的語言和動作,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實現了思想上的統一,在表演中完整闡述了故事內容,展示了所扮演的人物優秀的性格,加深了課文學習的印象。這樣,筆者通過舞動實踐的熒光棒,激發了學生參與實踐的閱讀意識。
總之,本文通過舞動生活的熒光棒、舞動問題的熒光棒、舞動實踐的熒光棒,激發了學生觀察生活的閱讀意識,激發了學生分析問題的閱讀意識,激發了學生參與實踐的閱讀意識。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閱讀進行了多方位的探索,了解了閱讀的方法,加強了對閱讀的體驗。
參考文獻:
[1]祝一航. 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生活化思考[C].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論文集卷二——課程改革.: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8:33-34.
[2]李昱.解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