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
摘要:紅色文化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資源和鮮活素材。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日常接觸最頻繁的一支隊伍,承擔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部分內容,是學生的管理者、服務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其紅色文化素養的提高能夠激發大學生愛國主義熱情,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因此,高校輔導員一方面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將紅色文化吸收到日常教育中;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自身的提升,將紅色文化吸納到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中。另外還要加強建立多渠道的宣傳平臺,讓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的思想中,堅定理想信念,促進正向價值引領。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紅色文化 途徑探究
中國共產黨從初創至今,歷經風雨,經受考驗,其中不斷地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孕育出的紅色文化成為了中國共產黨不斷前進的動力之一,成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成為了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資源和鮮活素材。高校輔導員,作為一支和學生日常溝通最頻繁、教育載體最豐富、教育效果最有成效的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其自身的紅色文化素養的提升對傳承紅色文化基因,講好紅色文化故事,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價值觀和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輔導員教師紅色文化素質的必要性
1.輔導員是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徑之一
進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緊緊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以及如何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積極探索和挖掘育人的新理念,不斷擴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些)人按照一定的期望,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另一個(些)人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思想觀念、現實行為、行為傾向施加影響的實踐活動。2017年教育部頒布的第43號令,即《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規定輔導員的九項主要工作職責,至此全面規范了輔導員的職責,在規定中也體現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因此,無論是從高校輔導員的職業本質出發,還是從大學生日常生活而言,高校輔導員是學生日常接觸最頻繁的教師隊伍,承擔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部分內容,是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管理者、服務者、組織者和指導者,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養學生在大學期間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之一。
2.輔導員忽略紅色文化的重要性
盡管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但紅色文化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元素,卻往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未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尤其作為高校輔導員,忽略了紅色文化的重要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輔導員在獎助學金評定、職業生涯規劃、學生日常管理等方面事務化的工作內容影響了其科研思維,同時碎片化的時間分布也影響了更加理性思考,高校輔導員普遍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考慮紅色文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形式;另一方面是一些高校輔導員本身對紅色文化研究甚少,能夠融會貫通的紅色元素掌握甚少,導致在學生心理教育、入學教育、日常教育中忽略了對學生們在紅色文化方面的積極引導。
二、提升輔導員教師紅色文化素養的途徑
紅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培育和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具有強大的內驅作用。因此,可以說高校輔導員肩負著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的歷史重任,輔導員紅色文化素養的提升對學生、教師自身和整個社會的發展意義重大。
1.注重積累,將紅色文化吸收到日常教育過程中
習總書記曾多次提出要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使紅色基因真正融入大學生血脈之中。作為輔導員要更加注重平時的積累,關注紅色文化的經典案例。同時,加強對黨史、國史的研究學習,在學習中通過積累紅色文化經典案例和資源,將紅色文化中的顯性素材和隱性素材相統一、實踐素材和理論素材相統一、個體素材和社會素材相統一,不斷地吸收到日常教育過程中,讓輔導員言之有物、論之有理、出之有據,更加豐富紅色文化的教育內容,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實效性,教育引導他們樹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使命和責任。
2.拓寬渠道,將紅色文化吸納到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中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高校發展的不斷深入,對高校輔導員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輔導員不僅要提高處理學生日常管理和服務的職業水平,還要不斷地增強與之相適應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能力,促進內涵式發展。但事務化的工作傾向、碎片化的時間分布、世俗化的工作氛圍和企業化的工作負荷影響著輔導員的科研思維、理性思考和問題審視。這就要求輔導員在平時的積累和學習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同時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將積累的學識和研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模糊認識,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輔導員要以理想信念為核心,以愛國主義為重點,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高校輔導員要通過自我積累、自我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紅色文化素養,掌握其中的思想理論方法,奠定理論研究基礎,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3.注重宣傳紅色文化,形成特色文化陣地
在教育環境的提升方面,要注重打造多元立體的紅色文化育人環境,深入研究挖掘紅色文化思想精髓,著力于科研工作提升紅色文化素養。充分利用本地紅色文化資源,定期開展愛國主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有條件的學校更要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思想政治教育搬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筆者所在的學校地處東北抗聯的中心地區,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在抗聯史的研究、抗聯遺址的挖掘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在校學生可以通過專題學習革命歷史、革命精神、革命藝術等紅色資源,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真正涵義。同時學校也通過設置特定的情景、演出大型抗聯史詩劇目,再現革命戰場的風餐露宿和永不頹敗的精神,讓學生們親身體驗紅色文化,讓他們在紅色實踐中強化紅色精神的印記,喚醒學生的心靈,激活他們的紅色基因,在潛移默化之中,自覺成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與此同時,注重新媒體的運營渠道,建立網上平臺,利用大數據資源,將紅色文化相關的內容數據信息化,將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培育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北京奧運精神等一大批蘊含紅色基因的偉大精神用更加現代化的手段傳遞給廣大學生,使同學們隨時隨地就可以查找到相關的紅色文化元素,讓大學生切身感受到新中國創立的艱辛。通過教育引導、環境熏陶、作品感染、文藝浸潤、典型示范等實踐環節,讓學生們感受到愛國、敬業的重要性,更能讓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情懷在大學生思想意識中自然形成并牢牢扎根。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紅色文化在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傳承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L19BKS009。
參考文獻:
[1]阮云志,武端利.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和外延的重新審視[J].求實,2012,(5):78-80
[2]梁發祥.講好高校紅色故事 激活大學生紅色基因[N].甘肅日報,2020-01-08(008)
[3]何定龍.高校輔導員工作“道”和“術”的研究[J].高校輔導員,2018,(4):37-40
[4]顧翔.讓校園成為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陣地[N].遼寧日報,2020-01-1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