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網絡代駕 交通事故 侵權責任
作者簡介:楊靖,吉林省梨樹縣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律師。
中圖分類號:D923.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141
網絡平臺中代駕公司開展的代駕服務,我國法律法規并未對其作出詳細的規定,代駕公司、代駕人之間是否存在合同關系、雇傭關系,代駕人、被代駕人之間的關系又應如何界定,在相關法律條款中沒有作出明確規定。一旦網絡代駕服務出現交通事故,除保險公司的正常賠償外,代駕公司、代駕人均會以各種理由推卸責任。基于此,本文主要從委托合同、承攬關系、雇傭關系等角度,明確責任承擔主體,并分析不同主體要承擔的交通事故侵權責任。
網絡代駕指的是通過網絡信息平臺,由網絡代駕公司為被代駕人,提供一種即時代駕服務。在這一代駕服務活動開展過程中,代駕公司會在社會中招募符合條件的全職/兼職代駕人,然后利用網絡APP軟件向其派發代駕服務,代駕人在接收到代駕訂單后,需要按照被代駕人要求駕駛機動車輛,將被代駕人運送至指定的服務地點?,F階段我國存在e代駕、滴滴出行、愛代駕、微代駕、那貓代駕等代駕公司,專業承接酒后代駕、有事代駕、商務代駕等服務,但由于代駕過程中交通安全事件的不可預料性,網絡代駕也面臨著一系列的責任認定、責任承擔問題。
(一)網絡代駕公司
網絡代駕公司是開展代駕服務的主體,其主要負責代駕APP開發、代駕專員雇傭、代駕服務訂單的承接,且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同代駕公司還推出專車、快車等代駕服務,以滿足不同客戶對出行時間、出行服務等的需求。而且與傳統個人代駕相比,在網絡代駕發生不可控交通事故,通常網絡代駕公司會了解情況,并按照相應的事故侵權責任協商,承擔交通事故的部分責任。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侵權責任法》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在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后,機動車方需要承擔相關的責任賠償,但具體網絡代駕公司、代駕人以及被代駕人,應該如何進行事故責任的詳細劃分,還有待進一步的分析與探討。
(二)代駕人
代駕人作為代駕公司的服務人員,其在開展代駕業務前,必須要通過以下雇傭或合作條件的審核。首先專業代駕者應具有有效駕駛證并具有5年以上駕齡,熟練操作手動擋、自動擋機動車,且在之前駕駛工作中無不良駕駛記錄。之后全職/兼職代駕人上崗后,應按照網絡代駕公司的要求打卡上班,并在工作時間內接收APP傳來的訂單,且整個代駕流程中須遵守網絡代駕公司的代駕服務制度。一般網絡代駕公司、代駕人之間,存在著委托合同關系或雇傭關系,一旦代駕人在駕駛中發生交通事故,網絡代駕公司、代駕人都有可能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三)被代駕人
相對于網絡代駕公司、代駕人而言,被代駕人在整個代駕過程中始終保持著獨立性,其主要享受代駕人提供的代駕運營服務。被代駕人在喝醉或有其他事情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網絡代駕APP提交相應的代駕請求,然后由代駕人按照被代駕人要求,將其送到指定的代駕地點,最后被代駕人在網絡代駕APP中支付報酬。因此從被代駕人作為支付費用主體來看,無論其在喝醉或清醒狀態下,代駕人駕車過程中產生的交通事故,被代駕人都不需要承擔事故侵權責任,但若被代駕人干擾代駕人的駕駛活動,而導致交通事故問題的發生,其就必須承擔主要的賠償責任。
(一)網絡代駕公司、代駕人法律關系的性質判定
當前我國法律與司法審判中,有關網絡代駕公司、代駕人之間法律關系的定性,通常會依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的規定,指出二者之間存在勞動關系,但又不完全符合勞動關系提出的認定指標,也就是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工作報酬結算固定的標準。所以現階段學術界指出網絡代駕公司、代駕人之間,主要具有承攬合同關系、雇傭關系、居間關系等定性。首先根據雙方簽訂的《委托代駕服務協議》可以得出,網絡代駕公司委托代駕人,開展相關的代駕服務,而單位時間內代駕費用、代駕制度等,也是由網絡代駕公司制定,因此二者之間屬于雇傭關系,網絡代駕公司需要承擔交通事故的侵權責任。
但也有部分專家認為,相比于企業員工的雇傭關系而言,代駕人的工作時間、工作內容的自由度較大,且相當一部分代駕人屬于兼職代駕,其在平常時間段還有自身的工作。而且網絡代駕公司、代駕人之間工作報酬的結算,并非是按月領取,而是按次或按工作小時進行結算,所以雙方不屬于勞動雇傭關系,更加接近承攬合同關系、居間關系。在代駕人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后,應由代駕人單方或者網絡代駕公司、代駕人雙方,承擔事故侵權的責任。但本文考慮到網絡代駕公司對代駕人的制度約束性,以及代駕司機開展一系列代駕服務的審查、考核規范,更傾向于雙方之間具有法定的雇傭關系。
(二)網絡代駕公司、被代駕人法律關系的性質判定
在代駕人實施代駕行為過程中,被代駕人往往通過網絡代駕平臺的APP軟件,提出并接受相應的代駕協議、代駕服務,被代駕人只與網絡代駕公司之間存在法律關系,而與代駕人不存在相應的法律關系。而對于網絡代駕公司、被代駕人法律關系的認定,一般依據《合同法》第251條,指出網絡代駕公司、被代駕人具有雇傭關系、承攬合同關系或委托合同關系。但根據《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雇用者、受雇用者具有雇傭關系的認定條件,通常包含一系列身份資質、勞動時間、勞動地點、工資結算等方面的限制,如受雇人員需為自然人,因此網絡代駕公司顯然不符合該標準?;诖?,本文主要將網絡代駕公司、被代駕人的法律關系,定性為承攬合同或委托合同關系,其中網絡代駕公司為合同承攬人,其根據公司代駕協議中的相關要求,為被代駕人提供代駕服務,但在代駕行為開展過程中,代駕人車輛行駛路線、車速控制較為自由,其只需將被代駕人送至預定目的地。所以對于代駕交通事故侵權責任的認定、劃分,還需要雙方通過協商進行解決。
(一)網絡代駕交通事故侵權責任的認定與承擔
對于網絡代駕過程中發生的交通事故,我國現階段仍不存在明確的法律法規,對不同網絡代駕參與主體的責任進行認定,但多數地方人民法院有關網絡代駕機動車交通事故的處理,主要按照《侵權責任法》及“運行支配+運行利益”學說的要求,進行相關主體責任的分析與認定。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49條規定:“在機動車租賃、借用情況下,存在機動車所有人、使用人存在差異的情形,應在車輛駕駛交通事故發生后,由有關保險公司對機動車進行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的賠償。超出部分金額的賠償,應該由機動車使用者承擔相應的侵權賠償責任?!?/p>
其次,“運行支配+運行利益”二元理論指出,機動車運行中存在運行支配、運行利益兩方面考核要素,通常機動車駕駛人掌握著運行支配權利,包括對車輛行駛時間、行使速度與操作的權利。因此由于機動車交通事故而產生的侵權責任,機動車使用人應該承擔主要的侵權責任,但與此同時,網絡代駕駕駛人、被代駕人均享有機動車行駛的運行利益權利,其中駕駛人在代駕中會獲取到相應的經濟利益,而被代駕人則享有機動車行駛到制定目的地的權益。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代駕人在機動車駕駛交通事故發生后,要承擔最主要的事故損害侵權責任,而被代駕人是否需要承擔事故侵權責任,則應根據現有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分析與協商。
(二)網絡代駕公司、代駕人事故侵權責任的認定與承擔
相比于傳統個人代駕的業務,網絡代駕公司開展的代駕活動,網絡代駕公司、代駕人之間存在著雇傭關系,因此根據《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在雇員因從事某種雇傭活動,而產生重大損害或過失的情況下,雇主應承擔主要的侵權責任、賠償責任。但雇員若有故意造成事故損害的情況,其應該承擔主要的賠償責任,雇主也要承擔部分的賠償責任,但其可以向雇員追償經濟損失?!庇梢陨戏山忉尶梢钥闯觯诰W絡代駕交通事故發生后,代駕人若屬于正常行駛代駕職務的行為,該交通事故侵權責任應由網絡代駕公司承擔,否則代駕人要承擔主要的事故侵權責任。而有關由網絡代駕公司對代駕人責任的追償問題,可以在不違背現有法律法規的情形下,按照公司內部規定或事先約定,由網絡代駕公司、代駕人二者進行協商解決。
(三)被代駕人交通事故侵權責任的認定與承擔
由于被代駕人、代駕人存在著承攬合同關系,且在機動車駕駛發生交通事故的整個過程中,代駕人對機動車輛有著絕對的使用權、控制權,可以根據自身意愿對車輛行使速度、行駛時間與操作進行控制,因此其享有運行支配、運行利益的權利,也應承擔交通事故侵權的全部責任。而被代駕人是否要承擔事故侵權責任,則應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探討,一方面,若被代駕人存在醉酒或不省人事的情況,那么其對機動車的行駛不具有支配權,也就無需承擔代駕人駕駛操作失誤、故意操作,而產生的交通事故侵權責任。另一方面,若被代駕人處于完全清醒的狀態,但不能對機動車行駛的運行支配作出控制,其也不需要承擔交通事故侵權責任。最后,根據《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被代駕人在機動車行駛過程中,存在危害車輛正常行駛的行為,如干擾駕駛、指示錯誤等,其應該承擔主要的交通事故侵權賠償責任。”
網絡代駕是近年來興起的新興行業,其在為普通大眾的日常出行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產生出一系列交通事故的問題,并使得事故侵權責任的認定與承擔出現爭議。當下我國有關網絡代駕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并不存在明確的法律法規,對網絡代駕公司、代駕人、被代駕人的事故責任作出規范與審定。在這一情況下,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主體、地方人民法院,要對《侵權責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進行不斷完善,加強具體交通事故責任的分情況分析、責任認定,盡可能在懲處網絡代駕交通事故責任人的同時,維護網絡代駕權益受侵害主體的利益。
參考文獻:
[1]楊立新,王毅純.機動車代駕交通事故侵權責任研究[J].法學論壇,2015(4).
[2]侯佳慧.網絡代駕交通事故責任承擔機制研究[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8(2).
[3]王英.論網絡代駕下的交通事故責任承擔[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21).
[4]柏亭羽.“互聯網+”新業態下勞動關系的認定[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8(5).
[5]安國春.關于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保險的若干研究[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