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彤 張旸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 稅收政策 稅收公平 稅收優惠
作者簡介:李星彤、張旸,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2019年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互聯網金融。
中圖分類號:D92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180
互聯網金融自誕生以來便迅猛發展,全面滲透到金融業的各個方面。一方面,互聯網金融行業陣營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運用場景日漸豐富,從pc端到移動端,特別是支付類錢包的運用,迅速借助移動互聯網的態勢占領了市場,成為便捷的金融體驗。
稅收政策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具有扶持和監管的雙重作用,也是對互聯網金融領域發展環境的一種保證。優化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所得稅制須從互聯網金融的稅收政策具體探討,兼顧稅收優惠和稅收公平的稅收政策的總原則,針對不同的業務類型,確定不同利益相關主體以及業務模式的征稅節點及方式。
世界不同國家的原有稅收體制存在差異,尤其我國與歐盟、美國等國家法律體系、稅收體系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稅收政策國際借鑒上需要切實結合我國基本情況,據現有文獻獲知,互聯網金融的稅收問題對我國是一個困惑的問題,而對國外如美國、歐盟幾乎不存在問題,這兩方對互聯網金融稅收問題態度明確,且與現有稅制連接較好。
針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稅收問題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首先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界定、范疇劃分需要更加明確,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屬性問題需要意見統一,其中一方觀點認為互聯網金融主要是具有金融屬性,與互聯網沒有差異,然而另一方觀點為互聯網金融主要具有互聯網屬性,正是因為互聯網的隱蔽性、分散性、復雜性等特點才導致互聯網金融稅收征管難以進行。
在進行本文的探討和研究時,本文主要側重并定位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屬性,即借助互聯網這一廣泛平臺進行的金融業務的稅收問題。此外,在本文的探討中,分別且同時從互聯網金融的稅收界定、征管、監督等不同的層面探討。
(一)互聯網金融的界定
互聯網金融是借助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搜索引擎等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從而實現資金融通、支付、信息中介功能的新興金融模式。
有關互聯網金融的界定其實不完全清楚,在業界、學術界認為該“互聯網金融”的界定范圍存在較大差異,主要側正兩個方面,一方面看中互聯網金融的互聯網屬性,即互聯網金融主要指依托互聯網產生的金融業務;一方面側重金融的屬性,互聯網金融主要指一些傳統金融業務順應互聯網的發展產生的新的形式。
目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從概念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正規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技術開展的新型業務,包括網銀、手機銀行、等傳統金融業務借助互聯網的延伸,以及證券、保險、基金等在網上開設的服務和銷售平臺;第二類是實際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包括支付結算業務類、融資業務類、投資理財與保險類三種。
(二)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業務模式及稅收現狀
目前互聯網金融主要有四種業務形態,包括金融互聯網化、互聯網貨幣、p2p網絡貸款、股權眾籌。
1.金融互聯網化
主要指通過互聯網技術開展的金融業務,如傳統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和一些新興的金融業務。互聯網化的傳統金融業務包括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超級網銀,一些新興的互聯網化金融產品,比如余額寶,它是互聯網與金融相結合的創新性投資理財產品,實質是貨幣市場基金等金融產品??梢?,依托互聯網的發展,采用金融的形式促進了一些新的金融產品的出現,從而使得金融業務范疇擴大。
2.互聯網貨幣
主要包括比特幣、Q幣、亞馬遜幣等,如比特幣是一種通過開源軟件計算產生的虛擬貨幣,它不依賴于任何中央發行機構,使用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數據庫來確認并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并通過加密算法確定貨幣流通各個環節的安全性;作為最主要的虛擬貨幣的一種,任何人可以不分地點地對比特幣這一虛擬貨幣進行收取、挖掘、購買、出售等行為,行為過程完全匿名、難以追蹤,稅務機關依據現有的手段難以跟蹤調查交易所得、監管交易行為,稅收存在很大漏洞。
3.p2p網絡貸款
是指一種新興的互聯網上個人之間的網絡借貸模式,借款人、投資者之間彼此獲益,借款人獲得更為便捷、成本較低的個人信用借款,投資人可以獲得高于銀行貸款的收益;這一互聯網金融業務解決了小微企業貸款問題,具有較為明顯的獨特優勢。根據第三方機構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p2p網絡貸款發展迅速,2014年運營平臺達1575家,全年累計成交量2528億元,是2013年的2.39倍。
4.股權眾籌
主要指互聯網上的股權或類股權融資,具體包括融資者借助互聯網平臺向廣大投資者募集創新項目資金并報以股權或其他實物、服務等。股權眾籌在拓展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促進創新創業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但卻也存在一些打著眾籌名號從事非法集資的風險。稅收角度看,股權眾籌融資的風險在于投資者轉讓股權是否足額繳納了所得稅。
在美國,Kickstarter、Indiegogo等眾籌網站上融資所得,將被納入應納稅所得額,該平臺上的眾籌所得被視為個人所得,應向納稅機關申報。
從以上四種互聯網金融主要業務模式的分析來看,對于金融機構互聯網化的傳統金融業務而言,征收征管的對象和適用稅法都比較明確,對于這些企業以及以這些業務為主要業務模式的企業而言,主要的是加強在現有稅制下的監管;對于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比如互聯網貨幣、p2p網絡貸款和股權眾籌等創新業務,其交易模式新穎獨特、交易隱蔽性較強、交易對象很分散,對稅收監控提出了很大的挑戰,稅收歸屬地也不能明確,需要進一步地研究解決。
(三)互聯網金融稅收政策研究現狀
互聯網金融作為互聯網經濟的一種具體形態,有關其稅收征管問題的各國態度不一。美國政府主張不對任何互聯網貿易征稅,1998年10月美國國會通過《互聯網免稅法》,宣布暫停征收3年的互聯網商業新稅,并在2014年7月15日即免稅期即將截止前,美國眾議院以口頭表決的方式通過了《永久互聯網免稅法案》,將對互聯網商業接入服務永久免稅。1998年6月,歐盟發布《關于保護增值稅收入和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報告》,并與美國免征電子商務關稅問題達成一致。
自2013年起,互聯網金融開始興起,在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國家政策號召下,互聯網金融發展在近幾年發展極為迅速,然而隨著互聯網金融詞匯比如眾籌、第三方支付、p2p等熱門詞匯出現,不斷有互聯網金融的跑路潮、倒閉潮、壞賬風波等負面消息出現,在互聯網金融這一新興業態下,稅收政策起著監管和扶持雙重作用。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金融中介及市場被互聯網取代,交易成本降低,傳統金融交易更加地便捷,但隨之產生的互聯網金融去中心化和扁平化的特征也給金融監管和稅收征管帶來很大挑戰。
(一)歐美國家互聯網金融稅收政策的原則
像歐美這些互聯網經濟與金融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稅收政策應用的主要原則為:第一是稅收政策的適用性,政府應避免制定不適當的法令或限制措施阻礙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但同時互聯網金融必須遵守現行稅法,使已有的稅收政策和法規在互聯網商務環境中得以合理運用。第二是稅收政策的公平性,稅收政策的公平性主要體現在稅收中性原則,互聯網和非互聯網金融交易功能相同的納稅人征稅要一致,不能因交易形態而有所差別,避免厚此薄彼的稅收政策。
美國和歐盟對互聯網金融均堅持稅收中性原則,但從互聯網金融適用稅收政策的復雜程度和實際承擔的稅負來看,美國互聯網金融業的稅收減免范圍更大,程度更高;歐盟國家則更加嚴格地遵從稅收中性原則,互聯網金融業適用稅收法規體系完善,稅負與歐盟國家傳統金融業務保持一致。
(二)P2P借貸
P2P借貸的納稅義務人為網絡借貸平臺,出借人與借款人。在美國,P2P借貸由不同部門監管,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共同監管。美國不征收增值稅,涉及的主要稅種為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P2P 網絡平臺收入主要來源于交易手續費,美國就平臺所獲取的利潤征收企業所得稅。P2P借貸平臺的出借人主要是自然人,獲得收益計入個人的資本利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投資損失可以抵扣個人的正常收入,上限為3000美元。通過P2P借貸平臺融資的借款人的融資成本和發生的利息費用作為企業的成本在稅前抵扣。
歐盟P2P借貸主要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借貸平臺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平臺的服務費和交易手續費,平臺就獲取的利潤繳納企業所得稅,就網貸交易手續費繳納增值稅。P2P借貸的出借人包括自然人和中小企業,個人通過平臺投資獲得的利息、股息和紅利所得需計入資本利得繳納個人所得稅,網貸交易的增值額需繳納增值稅。為支持網絡貸款行業的發展,部分歐洲國家將個人通過P2P借貸平臺獲取的利息收入可在規定的資本利得免稅額度內抵扣。通過P2P借貸平臺融資的借款企業主要為中小企業,其融資成本和發生的利息費用作為企業的成本在稅前扣除。
(三)股權眾籌
在美國眾籌所得資金被視作個人收入需納稅,該平臺上籌集到的資金被視作個人收入,向國稅局報備。但對于眾籌網站來講,將網站上籌集到的資金用作企業營業支出則可按規定享受免稅福利。部分眾籌網站也將符合條件的籌集資金定性為“捐贈禮品”從而免除稅收。
在歐盟眾籌模式中,股權眾籌平臺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對項目融資收取的手續費,部分從事融后代管業務的眾籌平臺還收取服務費。眾籌平臺涉及的稅種主要包括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
金融業稅制是被國際上公認為最細致最復雜的稅制領域,而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國際上對于這方面的立法也比較欠缺。在我國政府大力推進“互聯網+”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稅收相關政策理應優先完善?;ヂ摼W經濟與金融業較為發達的歐美國家,其稅收管理理念和實踐經驗對我國互聯網金融業的稅收管理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參考歐美國家做法,結合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實際,我國應以促進互聯網健康發展為主線,堅持稅收公平原則,創新征管服務,實現合作共贏。
針對不同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類型,確定不同利益相關主體的應稅節點,有些公益性質的,可以考慮全面免稅。而且對于互聯網金融稅收應采用先征后退的方式,因為這有利于全面核算稅收對互聯網金融業的支持,有利于為今后全面編制稅收支出預算做準備;也有利于探索互聯網金融這一新型的經營性稅收管理方式,為今后建立覆蓋傳統金融業和互聯網企業的統一公平的稅收制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最后,要考慮將互聯網金融的優惠政策與稅收公平原則相結合,充分體現稅收的兼顧性原則。
參考文獻:
[1]沙超然.中國互聯網金融與稅收政策[J].商,2016(31):169.
[2]馬蔡琛.初論互聯網金融的稅收政策[J].稅務研究,2016(3):38-44.
[3]劉磊,鐘山.互聯網金融稅收問題研究[J].國際稅收,2015(7):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