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不論是哪種工程要想順利實施必須要重視起前期的工程造價預算和成本控制。最近幾年綠色建筑發展迅速,它主要是在遵循自然生態系統規律的基礎上實現了效率和效益最大化,這與當前的發展宗旨十分符合。但當前這類建筑在造價預算和成本控制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對此這就需要對其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新型綠色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成本控制
1? 前言
綠色建筑是一種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當中完全實現節能環保的綠色型建筑,它將會是未來整個建筑領域發展的重要趨勢。因此對其經濟造價和成本進行控制,可以進一步提升建筑質量,減少資金消耗。然而,當前這種建筑其經濟預算基本都是以經驗模型為準,無法實現定量預測解析。因此,加大對其造價預算和成本控制的分析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2? 預算模式
第一,定額計價模式。定額則是工程系項目所消耗的資金和材料、人力資源都全部限定在相應的范圍之中,主要分為勞動定額、機械臺班以及材料消耗。目前這種模式主要是政府設置定額,相關單位依照標準進行費用和材料差價進行計算。在這之中工程造價主要從竣工結算和決算兩方面產生[1]。在相應的時間范圍之中,相對穩定的定額能夠使定額標準的權威性及統一性得以穩定,但這種方式為靜態計價,競爭差異無法展現出來,同時其模式非常繁復,導致會額外增加一些人工成本,影響工期。
第二,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這一模式是指依照工程量清單計算,同時對項目的名稱、編碼和計算規則進行統一。在招標過程中使用這種模式就是以招標人為基礎列出清單,同時根據市場情況,對利潤和成本進行預估,由此確定出報價[2]。該模式可以有效將降低黑箱操作的行為,提升招投標的合理性,提升造價控制水準,確保工程效益。
3? 綠色建筑造價預算和成本控制的特征
這類建筑其造價預算和成本控制最大的特征就在于管理和控制難度比較大,包含的影響因素眾多,因此經常會發生統計不完全和控制不良的現象。這是因為和傳統建筑相比較,這類建筑本身施工過程與要求非常嚴格,例如它在建設期間往往會占用較大的土地面積,由此提升了土地資源成本。另外,它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還有很多比較特殊的要求,例如調整地形和水系、種植綠色植物、進行通風、自然照明等等,這些無疑都會增加成本。
4? 造價預算
4.1? 強化預算編制
在這類建筑體系之中,工程造價通常在爭取經濟效益中意義重大,是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的關鍵所在。為了有效提升最終工程質量,降低造價水準,就要加大預算編制。在編制之前,相關人員應該充分了解這類工程的基本建設特點,同時做好準備,比如勘察地形、設計圖紙等等。因此這就需要落實工程調查,充分了解建設前期、建設中以及竣工過程的預算工作,實現預算的良好編制。有關人員必須要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對這類建筑施工技術的研究,以此給其項目概算編制帶來更多理論基礎。與此同時,管理者還要深入了解現場和相關設施,如基礎設施建設、水電布置等等。管理者還要盡可能熟悉設計圖紙,從而獲得詳細的圖紙內容以及工程量,從而依照相關理論知識對設計圖紙進行預算,編制出工程造價[3]。
4.2? 實施預算動態監管
從宏觀角度分析,項目預算管理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它并非是一個固定的數字,而是會隨著工期的變化而變化。實施動態監管就是要針對社會環境和綠色建筑生命周期的變化進行預算,因此具有相應的周期性和階段性。如果預算工作一直是模式化和固定化,那么就會使工程風險加大,無法保證造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基于此,這就需要相關企業對工程預算的價格和工程量實施全面系統分析,依照市場變化和工期編制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最終使造價預算管理功能可以被充分展現出來。
4.3? 對價格因素實施客觀分析
在這類工程當中,應用的綠色材料相對比較多,同時其價格差異也比較大。一般其材料費用大約會占到總工程費用的額60%-70%。所以在編制預算的時候,就要求相關人員正確對待其材料設備的價格調查工作。這是因為在新型綠色建筑當中,這些的價格在市場當中的變化比較頻繁,因此這就要根據實際情況實施差額調整和動態化管理。
5? 成本控制
5.1? 優化成本管理機制
現階段,絕大多數建筑企業在內部成本管理上都是以垂直化的管理模式為主,但這一方式實際非常煩瑣,同時成本控制的相關數據在傳遞的過程中經常會產生比較大的誤差。對此,這就要求這類企業必須依照自身的實際情況構建起扁平化的管理機制,以保證成本控制數據可以及時從工程現場傳輸給成本管理者[4]。另外,企業還需要構建起相應的考核機制,這是因為成本管理通常會給企業經濟效益帶來影響,對此為了使成本控制效果能夠得到有效提升,企業在了解相關管理任務之后,就必須要對管理和考核目標進行量化分解,使成本監管職責可以有效落實在各個部門。此外,管理者還要積極和其他部門之間簽訂責任書,從而形成系統完善的成本管理機制。
5.2? 實現工期成本成本控制
在這之中,企業需要通過若干個角度對綠色建筑的質量進行控制,以保證所有環節都能夠實現監管。為了提升質量水準,企業就要引入一些先進的技術加大工期與成本的控制工作。新型綠色建筑成本控制不僅有新工藝和新材料的質量監管與成本控制,還會產生外部因素導致工期延長造成的成本,對此相關管理者一定要充分認識這些潛在性因素,由此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投入。
5.3? 加大合同監管
合同管理是這類企業管理體系之中的關鍵所在,因此必須加強重視,避免因為合同管理問題降低經濟效益,增加安全隱患。合同管理的強化包含了施工前、施工時的合同管理,同時還要管理者合同索賠意識。因此在合同管理之中,管理者就要在簽訂合同的時候對招標信息進行認真閱讀,同時全方位分析施工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質量問題,有效審核合同條款。在提升合同索賠意識的過程中,還要明確相應的管理程序,同時對資料進行認真整合,實現各施工階段合同資料的分類監管。另外,還要構建起相應的管控機制,最大程度上整合這類建筑合同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成本控制信息。
6? 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新型綠色建筑工程不斷發展之下,就要求相關企業在堅持綠色節能理念的前提下,使用積極有效的措施提升工程造價預算和成本控制的質量與水平,更好地確定出建設成本。同時還要積極引入新型的造價管理理念與方式,積極探索新型的管理模式,以促進整個領域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柳文彧.新型綠色建筑工程造價預算與成本控制的要點探究[J].數碼世界,2018(5):370~371.
[2] 姜亞麗,王軒.新型綠色建筑工程造價預算與成本控制的實現路徑[J].微型電腦應用,2019(9).
[3] 程灝,王冬冬.對于新型綠色建筑工程造價預算與成本控制的探討[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12):64.
[4] 高艷琴.新型綠色建筑工程造價預算與成本控制措施研究[J].環球市場,2019(24).
作者簡介:
陶芳(1985—)女,重慶渝中人,本科,重慶建工第三建設有限責任公司,中級職稱,研究方向:工程造價,4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