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春艷
如何面對少數民族進行新課程改革下進行英語教育,合理地運用新的課程概念,對知識進行有效的探索,以增加和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在少數民族地區和地方教育的結合下進行教育,是目前教育行業最關注的課題之一。用新課程改革來進行教學,進一步幫助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的效果,讓少數民族學生能夠在應對和適應英語課程改革方面存在問題。作為少數民族地區高中英語教學來說,最重要方式就是需要教師合理地將案例研究指南在新課程中使用,這不僅能激勵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與老師的關系,還能進一步滿足學生的需求,使學生有更多學習的機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1.1 導學案在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
最新的教育改革就是將老師作為技能傳導者,將教育的基本概念教給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獨立技能,所以,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將現實生活中的經驗和教科書知識進行總結,然后應用到教育過程中。
1.2 導學案在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中平等分配教學資源
傳授傳統英語教學存在缺少教學資源平等分配這一大弊端。資源之間的相互聯系反映了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主題。在傳統教育中,大多數學生只是課堂的參與者,老師專注于成績好的幾個學生,在這種惡性循環的影響下,少數民族地區的高中英語教育水平就很難提高。如果將資源平等分配的制度落實,那么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1.3 導學案在學生預習中的運用可以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
預習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預習把一些不認識的單詞和詞匯,通過工具查詢,然后嘗試的做課后練習或配套練習。通過導學案可以讓學生明確預習的目的,學生可以根據導學案的大綱要求對預習的有個初步預習思路。
1.4 通過導學案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在中小學的英語教學中,我們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但是教書是目的,核心是育人,所以在我們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僅僅讓學生學到知道,還要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我們英語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的學習,課前和課后也是特別關鍵的。“導學案”可以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效率。有了“導學案”輔助英語教學,學生可以根據導學案的大綱逐條的看書,知道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1.5 通過導學案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促進課堂的活力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校的好多教師還是采用的傳統教學模式,課堂氛圍死氣沉沉,沒有一點活力。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少,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一種上下級的關系。但是導學案運用到英語課堂的教學中,轉變了教師的角色,促進課堂的活力,導學案主要是學生自習的向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能力,有效的發揮英語學習的潛力。導學案的主要特點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給學生的學習進行一個有計劃的指導。所以通過導學案使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課堂效率提高。
筆者通過走訪了解到在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并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主要存在下面的幾個方面的問題。
2.1 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存在教學方式落后
英語教學相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是無聊的,這是因為一些老師注重于概念的背誦,而沒有注重教學的方式,除此之外,許多老師還缺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評估。在這一方面,評估主要集中在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測試結果的系統理解上。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在傳統課程中設計教育的目的不夠明確,教學的困難也沒有強調英語教育是系統的,一致的。
2.2 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存在學生學習英語缺乏熱情
在教授英語時,教師可以使用“做房子”和“鴨蛋制作”的方式進行教學,這就可以幫助大多數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熱情,但是就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來說,學生的英語觀念可能無法得到充分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會通過一般的漢語思維來學習和理解英語。所以通常學生都不愿意花心思在學習英語上。
2.3 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存在忽視英語口語的練習
在中國,大多數學生將英語教學稱為“愚蠢的教學”。而所謂的“靜音英語”是指學生只練習和寫英語,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動口的能力。在新課程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認識到英語的語法和用法,從而提高口語水平。
2.4 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存在師生互動不夠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中清楚地表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教育者和領導者,這就意味著老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進行必要的互動,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而就目前來說,我們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在這方面還存在許多的不足。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思想,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展教學活動時,必須重視安全工作,教導孩子安全意識,幫助孩子提高防范意識,第一,在開始手工活動前,要詳細講解所用道具的使用方法,講解時可以借助視頻的方式幫助幼兒加深對工具的認識。比如通過動畫《不能玩大剪刀》中的人物點點向孩子講解剪刀的使用方法,幫助孩子掌握剪刀的使用方法。并且告訴孩子不能去傷害別人也不能傷害自己。第二,增強孩子的秩序感,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只責備孩子,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孩子在建
3.1 導學案在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
學習英語很難與學習其他科目相提并論。首先,學習英語很難遵循與其他科目相同的教科書方法。許多學生在學習到英語知識后卻不知道如何運用,許多的學生難以理解語法,單詞,句子,文章之間的連貫性,所以就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的激情逐漸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教學實踐就為解決這種問題提供了充足的空間。
3.2 導學案在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樂于學習
案例研究指南廣泛地將教師學習與學生學習聯系起來,而常規的學習方法卻只能使學生能夠簡單的聽懂知識,而不能使學生感到學習英語所帶來的吸引力。通過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克服學習英語很無聊的心理。總之,新課程指南將幫助老師改善英語教學的方式并簡化英語閱讀。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就必須繼續改進和適應現代世界的英語教學需求,建立合適教學方法對英語進行教學。
3.3 導學案在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
學習英語科目的標志是:在不同的文化課程中很難進行許多層次的學習。所以,在英語預備課程中,許多學生不知道要學習什么,并且不容易在困難的句子中理解所要表達的意思。而對于少數民族地區高中教科書的插圖來說,通常是面向老師的,老師傾向于讓學生走自己的路,進一步幫助學生成長。
3.4 導學案在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互動
新課程改革需要將傳統課程和課程設計聯系一起,還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生的理解范圍內對班級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除此之外,還有必要在不同層次上分離出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主題,進一步幫助學生有效地適應教師的教學語言,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例如:Life in the future這個例句,老師就可以通過這個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對這個話題的印象更加深刻,然后對他們進行提問“What's your normal life now ?”,你會發現,有的學生以Eat、sleep、study作答,而其他學生也有自己不同的答案,總的來說,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和參與對于學生學習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首先對新課程的內涵進行了概述,然后從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平等分配教學資源以及融洽師生關系等三個方面對在少數民族地區英語進行教學的方法進行了研究探討,然后進一步強調老師應該將學生看做一個具有獨立意識的客觀存在,而不是跟隨老師意識為轉移的一個參與者,讓學生能夠從實踐中學習英語,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在少數民族地區推廣導學案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3751。
(作者單位: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祁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