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山
摘 要:立足鄉村振興的大背景,做好農村學前教育資源配置,健全農村幼兒教師保障制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保育教育質量,從而實現農村學前教育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策略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強調必須把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作為振興鄉村的重要內容。教育是強農村之根本,實現農村幼有所育,學有所教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基礎,優質的農村學前教育解決村民基本需求和后顧之憂,為鄉村振興培養建設生力軍,鄉村振興必需將農村學前教育發展放到突出位置。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一)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必然要求
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戰略構想,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戰略,解決鄉村發展落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在教育,鄉村教育滯后已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優化鄉村教育條件,才能夠讓農民在鄉安居樂業,才能阻斷代際貧困。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背景下來研究探索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策略,與國家戰略宏觀因素吻合,振興農村學前教育是振興鄉村的必然途徑。
(二)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趨勢
國家三年學前行動計劃的實施改善了農村幼兒園辦園條件,入園率有了顯著的提高,但農村學前教育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學前教育的需求還有較大的差距。突出表現在農村幼兒園現代化程度低、基礎設施差、城鄉學前教育發展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不多、管理理念不先進、教師素質有待提高。發展好農村學前教育,必需提高農村幼兒園辦學水平,完善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建設,創建“宜居農村”需要優質的幼兒園,使農村每一個幼兒都享受到公平、普惠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立足鄉村振興的大背景,做好幼兒園布局規劃、學前教育資源配置,引導好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向鄉村流動,鼓勵社會力量在鄉村舉辦優質學前教育教育,從而實現農村學前教育振興,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趨勢。
二、農村學前教育的問題和困境——以山東省C縣為例
(一)農村學前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
山東省C縣通過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農村學前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績,毛入學率達到 95.7%,每個鄉鎮至少設立了一所中心幼兒園,農村學前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加大,農村幼兒園辦園條件得到了相應的改善。但學前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農村學前教育財政投入無法得到法律上的根本保障,導致山東省C縣農村學前教育資源不均衡配置,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不足。農村公辦幼兒園建設存在重硬設施建設,輕環境建設的問題,鎮中心和村級幼兒園基礎建設差距大,公辦、民辦發展失衡,民辦幼兒園占比過大。鄉鎮中心幼兒園辦學條件普遍提高,資源配備充足,硬件設施完善。教學資源普遍向鎮中心幼兒園傾斜,導致村級幼兒園和教學點教學資源不足,鎮和村兩級學前教育發展差距大,鄉村幼兒無法享受優質的普惠性學前教育。
(二)幼教隊伍專業化程度有待加強
農村學前教師隊伍仍然薄弱,教師編制覆蓋率低,2019年C縣農村學前教育專任教師在編僅占總數的14.3%;學歷結構不合理,低學歷過高,32.32%的教師是中專及以下學歷;農村幼兒教師中無職稱人數較多且結構不合理,“沒有職稱”的占64%,獲得幼教高級職稱的教師僅占總數的3.45%;教齡較短,教師整體呈現年輕化,存在著幼兒教師流失現象,32%的教師是一年以下的教學年齡,43%的教師不足五年的教學年齡,20-25 歲教師占45.7%;無何資格證書的教師占16.3%,獲得幼兒教師資格證者占總人數的 68.3%,6.52%的教師擁有小學教師資格;農村幼兒教師培訓覆蓋率不廣,培訓質量不高,鄉村教學點教師和無編教師培訓機會少,培訓資源分配不均,有43.51%的教師沒有外出培訓的機會。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不僅影響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更影響整個農村的經濟狀況的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關鍵是建立高素質、專業性強的師資隊伍。
(三)農村幼兒園保教質量有待提高
教育部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中強調,幼兒園保育與教育應遵循幼兒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 在調查的農村幼兒園中,鎮中心幼兒園有充足的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玩教具、游戲材料,區角布置合理,環創適合兒童身心發展,課程內容包含五大領域,活動形式以游戲為主,“小學化”傾向得到糾正,并建設游戲化課程;村辦幼兒園和教學點,游戲活動較少,發現“小學化”現象存在。村辦幼兒園和教學點資金不足無法購買玩教具,同時教師專業能力不足,無法將游戲融入課程,家長教育觀念落后強烈要求幼兒園教授小學知識。只有實現經費保障,提高幼兒教師專業化水平,改變家長教育觀念,農村學前教育質量才能真正的提高。
三、“鄉村振興”戰略下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策略
(一)理順地方政府管理體制,落實發展學前教育責任
落實政府屬地管理責任,建立鎮政府負責本轄區學前教育發展工作機制。鎮政府統一領導、中心校主管、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政府發揮在學前教育統籌規劃、資源配置、投入保障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農村社區和農村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鼓勵社區、村集體和企事業單位等基層組織參與發展學前教育。
(二)健全政府投入機制,完善學前教育資助體系
完善地方政府投入機制,將農村公辦幼兒園全部納入財政保障范圍,重點保障幼兒園基本建設、公辦幼兒園教師工資及社會保險、幼兒園運轉、師資培訓、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等。同時要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對村幼兒園和教學點進行建設及提升。提高農村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用于農村學前教育人員經費、保育教育業務和后勤服務等運轉支出。完善農村學前教育資助體系,落實學前教育政府助學金政策,逐步提高資助標準,擴大資助比例。對孤兒、殘疾兒童、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兒童、農村低保家庭兒童免收保教費。
(三)健全農村幼兒教師保障制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按照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充分挖掘現有編制資源,加大公辦幼兒園教師增編力度。建立幼兒園教師補充長效機制,在編教師人數配備不足部分,參照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配齊聘任制教師。民辦幼兒園參照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配足配齊教職工,并實行自主聘用、合同管理。用人單位依法保障公辦及公辦性質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和民辦幼兒園教師工資發放,確保基本工資不低于全市城鎮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研究制定解決農村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待遇,妥善解決非在編教師養老問題。監督轄區內的民辦幼兒園依法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嚴格幼兒園教師資格準入制度。新聘教師要具備專科及以上學歷,具備幼兒園教師資格,保育員必須具有保育員資格。加強幼兒園教師培養培訓。每年設立專項培訓經費,建立幼兒園園長、教師和保育員全員培訓長效機制,提升幼兒園教師科學保教能力。
(四)完善督導評價機制,提高保育教育質量
建立完善農村幼兒園辦園行為和保教質量單獨評估體系,對所有幼兒園進行等級認定和分類管理。建立農村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參照社區管理分工,對責任區幼兒園開展經常性督導。深入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深化幼兒園課程改革。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方式,完善幼小銜接課程,促進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有機銜接,小學實施“零起點”教育,堅決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大力推進家園共育,指導幼兒園全面建立家長委員會,強化家長參與和監督管理,形成教育合力。
[參考文獻]
[1]吳佳莉.提升農村學前教育品質 促進美麗鄉村發展[J].教育研究 ,2018(7).
[2]焦后海,韓露,柴然.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教育資源配置思考[J].教育導刊,2018(5) .
本研究為2018年度山東省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編號2018JXY3069)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山東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策略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青島濱海學院,山東 青島 26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