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琳
摘 要:大學教育是培養社會意識形態的主要陣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科教學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的美術課堂不僅承擔著發現美、探索美、創造美的審美培養教育功能,同時兼顧美術育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責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大學美術教育課堂是新時代教師必須要承擔的任務和使命。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美術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學的美術課堂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而正確的審美觀的建立取決于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所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的融入大學美術課堂,引導學生在美的感受、鑒賞、實踐中,按照美的規律自我完善,使他們心甘情愿的在美的事物的熏陶下,培養出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一個更為系統的課程教育體系。
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把握教學題材選擇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文化多種多樣。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承擔著教育學齡前祖國花朵的重大責任,教學題材的選擇對他們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在故事畫教學中,選擇表現中國美好河山、沃土,節氣、節日等題材的畫作,將中華民族美好的景色,不同民族的特色,時時滲透在日常教學當中,時時展現出對美好、富足、健康生活的追求,配合寓言故事,使學生逐漸養成健康的藝術心理,及對民族文化不斷探究的欲望。(二)在圖案課教學當中,引入中國傳統的紋樣,將民間花邊圖案,明清等時期服飾紋樣用于課堂教學當中,同時與國外圖案藝術做對比,使學生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瑰麗,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三)在藝術欣賞課中,將民間美術的比重放大,鼓勵學生通過中國特色的造型方式與顏色表現藝術畫面,提升對中國傳統優秀民間作品藝術美的鑒賞能力,使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的內心里,達到真正的文化共識意識。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歷史發展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靈魂。現在的孩子沉迷于國外品牌,過國外的節日,缺乏炎黃子孫的意識。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沃土”。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選擇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畫作,可以督促學生建立正確的社會意識,產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培養他們的民族意識與民族自信心,從而形成正確的審美觀與價值觀。
二、構建體現核心價值觀的美術課堂教學模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體現著對新時代國家、社會、公民應具備的價值準則。他同樣也適用于新時代的教育課堂,是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的指導方針。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采用的方法以灌輸和臨摹寫生為主。教師站在講臺面講,學生坐在下面聽,使學生形成一種老師講的才是正確的意識,不敢自主探索,平等交流。綜合上訴現象,我認為可以將24字方針巧妙、有效地結合如翻轉課堂、OBE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具有時代特征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如:(一)教師提前布置預習資料為作業內容,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課前就做到心中有數。(二)課上打破教師開堂就講的模式,改為學生展示預習成果環節,設置自評、互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是關鍵的一步,在整個環節中充分展現:民主、和諧、自由、平等等社會核心價值觀。(三)在上一環節中教師從課堂的主導位置,轉變成督導、示范點撥的角色。需要教師提前設置好課堂的各個環節,制定好合理的規則,充分展示教師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公正的給出合理的評價。(四)通過課堂小組實操完成對知識的實踐,教師總結將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在此需要將實踐內容與崗位應用有機結合,通過故事、實例引導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
三、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現在的學科課堂評價體系存在不完善的現象,一般情況下只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老師的教學情況做出了一定的評量,缺乏對人的道德、素養的全方位評價。美術作為藝術學科,對人的素質教育有著獨有的教育功能。中共中央1993年頒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美育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認識,發揮美育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新時代的美術課程評價手段不應該是單一的,評價的范疇也不能只對作業完成的好壞、出勤狀況進行簡單的評價。個人認為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借助APP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組織紀律、素質習慣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評價。整合成量化評量表的形式,建立學生和教師雙向評價機制,鼓勵學生在日常上課中主動觀察老師教學、為人師表的行為與品德,時刻互相鼓勵,共同進步。這體現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于人的全方位考量。
整個評價過程、教學的模式、作品題材的選擇時刻都應該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涵,所以,新時代的大學美術課堂不應該只是單純傳授美術知識、美術技能的載體,它是一個綜合的載體,它更應該注重社會積極意識形態的建立,幫助學生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鮮活的藝術形象感染學生們的心靈,影響學生的情感、思想、意志和品格。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社會覺悟,鼓勵他們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己的理想和創造美好事物而奮發前行!
(作者單位: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