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飛
摘 要:以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和問卷調查等方法,對浙江省高職學生參與休閑體育的特征進行了調研和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結論:1.休閑活動方式呈多元化趨勢,其中選擇參加體育鍛煉的占60.4%;2.參與休閑體育的動機依次為強健體魄—放松身心—結交好友—興趣特長—發泄不良情趣;3.球類項目是大學生休閑體育項目的主要選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高職院校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生身體健康意識,教育倡導休閑體育健身行為自覺,積極構建休閑體育活動載體,創設活動激勵機制等干預對策。
關鍵詞:高職學生;休閑體育;干預;研究
休閑體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組成部分,高校是學生從走向社會的轉折點,也是學校體育中重要作用的關鍵環節。要讓在校學生終身受益于休閑體育,高職期間是對其進行終身體育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學生畢業后應具有高等教育相應的素養,不僅表現在科學文化素養,更應表現在健康素養。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浙江省高職院校共700名在校生,以本次調研的有效問卷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與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浙江省高職學生參與休閑體育的現狀
高職學生的休閑方式包括:體育鍛煉、上網、手機、電視、逛街等等其他。調查結果表明,浙江省高職學生休閑方式五花八門,呈現多元化趨勢,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手機(游戲)、電腦上網、和閱讀;可見,大多數學生比較熱衷文靜的腦力活動,這有利于發展和充實完善自我。在人們日益關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今天,隨著新型健康觀的形成,休閑體育將會成為社會文化的主流,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應加強休閑體育的宣傳,鼓勵高職學生積極參加休閑體育活動,關心和關注高職學生的成長,提高高職學生的生活質量,這是高職院校的重要責任之一。
學生對發揮體育特長方面也表示的不夠積極,主要是特長比較少,建議高職體育教學中盡量培養學生的休閑體育興趣和特長,幫助學生養成終身休閑體育的鍛煉習慣;休閑體育活動也能作為學生發泄不良情趣的一種行為途徑,學生愿意走到休閑體育場所來,通過休閑體育緩解心中的不悅,作為讓自己能夠快樂起來的一種方式;希望高職院校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休閑體育活動中去,并為學生提供更加完善的休閑體育場所和設施。
2.2浙江省高職學生參與休閑體育的傾向特征
從調查問卷中得出學生參與休閑體育的行為傾向結論,這里運用每周參與休閑體育次數來衡量學生的參與行為。
高職學生在有閑的時間內最希望參與的休閑體育項目,小球類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三大球就不大受學生歡迎了,排名在第五,比舞蹈類、徒手類甚至操類項目的排名還落后,在其他傳統類、競技類項目中學生表現的不夠積極主動,原因是此類項目對技術技能要求太高,運動量大,不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而棋牌類項目的選擇比競技類、傳統類要高,因為棋牌類不需要學生付出運動量,便于身體狀況不佳、運動不便的學生參與。休閑體育類型各式各樣,有3.9%的學生選擇其他類項目,意味著學生比較了解休閑體育,在提供的選項中不完全滿足自身的需求,還有其他類項目可供高職學生參與,比如戶外的活動、游泳、旅游等等一些在校園以外的休閑運動。
3.高職學生參與休閑體育的影響因素
休閑體育影響因素有很多,問卷中主要提到了體育場館設施和場館開放時間方面的因素限制,本文設計的調查問卷中,對于影響因素方面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愿意經常參與休閑體育的學生選擇的影響因素,另一種是不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學生選擇的影響因素。
根據問卷數據顯示,高職學生對于場館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校方便既可以接受,也時常會到鄰近學校參與一些休閑體育活動,在校園內的場館不進行收費管理,學生都樂于接受,表示會積極參與休閑體育鍛煉,但是,休閑體育場館的開放時間有點局限,在讀高職學生課余時間比較多,而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作息時間差異較大,有時候閑暇時間里想去鍛煉身體,卻因為場館開放問題受到阻礙;對于少部分學生因為身體心理原因不能或不愿意到休閑體育場所,由于自身的懶惰限制了自身鍛煉身心的機會;有部分學生因為缺少運動技能導致興趣愛好的缺乏,要求高職院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體育課指導,讓學生盡快掌握1-2項自身感興趣的休閑體育項目,以便更多的學生能走向體育,達成休閑健身的小目標。
4.結論
4.1浙江省高職學生對參與休閑體育比較積極
在校生的課余時間比較充分,但是主要的課余活動是與手機和電腦有關,這方面與學生對休閑體育的認知程度息息相關,一方面學生尚未認識到休閑體育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學生對參與休閑體育的動機上表示不夠明確,許多高職學生尚未形成健康運動的習慣,缺乏運動技能導致心理的惰性,最終限制了學生走出寢室、走向操場的動力。另外,大部分學生為了應付成績才被動參加了校園休閑跑步,沒有真正自主地參與到運動中去,很難得實現休閑的目的。
4.2浙江省高職院校休閑體育場館設施不斷完善
高職學生的休閑活動各式各樣,呈多元化發展,在學生選擇自身感興趣的休閑活動的同時,體育場館的開放時間和場館設施的缺損大大影響了高職學生的選擇;另外,有部分高校實施收費制度,更加限制了學生和活動積極性。
4.3浙江省高職學生參與休閑體育項目比較豐富
浙江省高職院校開展的體育項目中,普通的大球類、小球類項目比較普遍,在操舞類項目中缺乏學生喜愛的瑜伽、有氧運動等項目供學生選擇,這樣影響了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主要是高職院校對體育的重視程度需提高,對師資方面的培養有待加強。
5.建議
5.1以“健康為第一”為指導思想,在校園內開設休閑體育活動中心和社團,加強休閑體育的管理,加強考勤和管理,發揮體育干事和班級體育委員、班干部的帶頭作用,以及體育部對學生休閑體育鍛煉的管理。要多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項目,多設置一些獎勵機制,多開展一些適合學生的運動項目,配合好各社團中心的考勤方式,盡可能在全校學生中全面實施。
5.2將休閑體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提高高職學生的休閑體育意識,結合高職學生的需求特征,優化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構建易學、易練、易終身受益的休閑體育項目,讓高職學生有個性地多樣化發展。把休閑體育的參與率納入學校體育考試中,每學期要求達到一定的參與目標,鼓勵更多學生參與休閑體育鍛煉。
5.3加大休閑體育的宣傳力度,繼續加強學生課外休閑體育活動的管理,從而有效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引起領導重,力求將高職休閑體育做大做強。
5.4依據高職學生的興趣特點,加大學校體育場地建設,提高現有的場館利用率,聯系鄰近的學校,可以互通場地,互通教學,交替開設校際休閑體育課,使高校資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利用。
5.5培養高職學生終身休閑體育習慣,讓更多學生收益于體育的終身休閑。
各高職院校推行的休閑體育項目各有千秋,建議在高職院校內部加強對學生的鼓勵機制,讓學生動起來、爬起來、跑起來,讓更多學生更加自覺自主地走下網絡、走出寢室、走向健康、走向快樂的休閑體育場所,真正休閑起來,讓學生終身參與休閑體育、終身享受休閑的體育、終身受益于休閑體育。
[參考文獻]
[1]魯娟.湖南省高職高專院校女大學生參與體育的取向特征與干預策略研[D].華中師范大學2011.5.
[2]楊鷹.關于高校體育文化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
[3]錢利安.休閑體育理論與實踐調查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8,12.
[4]劉亞云.休閑體育[M].湖南師大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體育軍事部,浙江 杭州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