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躍洲
摘 要 農機安全宣傳是預防農機事故發生的有效手段,是農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保障人民群眾的有效途徑,貫穿于農機管理的全過程,是預防農機事故發生的基礎工作。做好新時代云南省滄源縣的農機安全生產宣傳工作,是擺在滄源縣農機安全監理執法大隊面前的重要課題。基于此,分析滄源縣農機安全監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民族地區;農機安全宣傳;現狀;問題;對策;云南省滄源縣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6.066
云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全縣總人口18.4萬,其中佤族人口達14.5萬人,占總人口的85%。農機在滄源縣農業生產、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城鎮建設、農村群眾出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滄源縣農業農村生產、生活、運輸和勞動的重要工具,在滄源縣新農村經濟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 滄源縣農機安全監理現狀
云南省臨滄市滄源縣農機安全監理執法大隊成立于1983年,屬于農業農村局下屬的站所單位,是獨立法人、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滄源縣農機安全監理執法大隊現有編制5人,實際在崗4人,55歲以上有3人,副高級工程師2人,工程師2人,工人1人。全縣轄10個鄉鎮,共有20名農機監理員,其中兼職監理員8人。全縣擁有一輛監理執法車、11輛摩托車。到目前為止,全縣各類拖拉機保有量達3 952臺,其中運輸型拖拉機
2 670臺,下田大中型拖拉機28臺,小型拖拉機1 282臺,聯合收割機21臺,耕作機械885臺套,農產品加工機械2 105臺(套),小型微耕機4 500多臺。全縣在冊拖拉機駕駛員達3 632人,機械操作手4 500多人。近年來,滄源縣農機安全監理執法大隊認真貫徹《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始終把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作為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履職盡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主要機具為監管重點,嚴格依法行政,轉變觀念,扎實工作,加大農機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力度,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近年來,滄源縣農機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均大幅下降,重特大農機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縣拖拉機上牌率、持證率和檢驗率平均達到了96%以上,農機事故率、傷殘率、死亡率均控制在0.4%以內。
2 滄源縣少數民族地區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農機使用者文化素質普遍偏低
受歷史文化、思想觀念和發展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云南省滄源縣少數民族的綜合素質較低,大部分農機使用者都處于文盲、半文盲狀態,接受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較弱,文化知識更新較慢,再加上有的使用者不通漢語,無法用漢語進行交流,農機安全宣傳難度較大。這就導致大部分農機使用者雖會使用機械,但缺乏必要的安全生產意識和安全操作規范,無法規范使用機械,更不懂如何維護、保養,給農機操作埋下了安全
隱患。
2.2 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力量薄弱
目前滄源縣農機安全監理部門人員少、配置不合理,缺少必要的、懂當地民族語言的監理員,現有的監理人員數量及結構已不能滿足新形勢下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的需要。多年以來,滄源縣農機安全監理執法大隊沒有引進專業的、年輕的監理人員,職工老齡化日趨突顯,監理人員青黃不接,且參加培訓教育的機會較少,不能及時更新和掌握新的農機安全監理知識和業務技術,導致宣傳工作流于形式、宣傳教育面窄、宣傳效果不佳,無法滿足新形式下安全生產發展的要求。
2.3 安全宣傳教育基礎設施落后
長期以來,由于地方經濟發展不平衡和財政資金不足等多方面原因,農機監理安全宣傳工作經費嚴重不足,無法及時購買或更新必要的執法、宣傳設備,特別是檢驗檢測設備,導致農機檢測人員只能依靠傳統的“眼看、耳聽、手摸、錘子敲”等檢測方法完成檢測,檢測結果誤差較大,嚴重制約了農機執法規范化建設和農機“三率”提升。
2.4 安全宣傳教育經費不足
滄源縣農機安全監理執法大隊是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除了人頭經費外,沒有其他經費來源,缺乏專項的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經費,嚴重制約了基層“六個一”和“七進”安全宣傳活動的開展,農機安全執法難以落到實處。
2.5 宣傳教育手段不適宜
宣傳教育要取得實效,應該根據接受教育的人群特征因人施教、因地施教。滄源縣農機使用者因文化水平不同,接受能力存在差異,這就要求農機監理人員在宣傳教育過程中要有針對性,采用不同的方式對不同的人群進行宣傳。然而,在實際宣傳教育中,農機監理人員多采用刷標語、掛橫幅、擺展板、印發宣傳資料、廣播等方式宣傳,那些不識字、不懂漢語的機械使用者無法及時獲取宣傳知識,無法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留下宣傳死角。
3 加強民族地區農機安全宣傳教育的對策
加強農機安全宣傳是農機執法的重要內容,是確保農機安全使用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更應該開展好該項工作,讓當地居民能夠盡快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并規范操作,為進一步推進民族地區農業生產機械化提供技術支撐[1]。然而受地域、文化、民族等因素制約,云南省臨滄市滄源縣開展農機安全宣傳工作任務艱巨而復雜。為使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工作落到實處、不留死角,針對存在的問題,根據工作實際提出應對措施。
3.1 加強農機監理執法隊伍建設
農機監理執法大隊是農業機械監督管理機構,是確保農機生產使用安全的執法部門。監理人員綜合素質、執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執法、宣傳的成效。1)要配強配齊執法隊伍,縣級農機監理執法大隊要根據核定編制及空編情況,配齊領導班子和執法人員。2)要加大對執法人員的培訓力度,結合實踐,提高執法人員的理論知識、業務技能和執法執勤水平。3)要牢固樹立執法人員“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把農機安全宣傳教育作為核心工作來抓,在執法執勤中及時向群眾普及農機安全知識,確保農民在生產、使用農機過程中的安全。4)開展親情化服務,做到“文明監理,優質服務”,及時主動為廣大農機使用者提供周到細致、親情化、人性化服務,不斷拓展服務范圍,創新開展送檢下鄉、送辦理業務下鄉等服務。5)加強行風建設,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和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強化執法的公開化、透明化,建立一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清正廉潔、文明高效的農機安全監理執法隊伍[2]。
3.2 優化配置農機監理員
根據滄源縣農機安全宣傳教育的地域性、民族性,結合農機使用者多為少數民族以及不通漢語的特點,積極招聘、引進精通少數民族語言、溝通能力強、服務意識強、檢測技術過硬的農機監理人員。加強民族監理員培訓,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和業務素質。在實際工作中,針對不同鄉鎮、不同民族,合理分配民族監理員,讓他們用當地少數民族通俗易懂的語言做好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工作。
3.3 充分利用好少數民族語言
農機監理員在安全宣傳教育時,要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使用不同民族語言的特點,將宣傳方式與民族語言有機結合,把農機安全知識轉化為當地群眾聽得懂、看得懂、學得會、做得到的宣傳資料、宣傳橫幅、宣傳廣播、安全手冊。同時,通俗化、鄉土化的宣傳還可以拉近農機使用者與農機監理員的距離和感情,有利于進一步深入交流與溝通,使安全宣傳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對面的現場宣傳可先用漢語講解,再用當地少數民族語言解說,讓大家聽懂宣傳內容,再通過實際操作,規范農機使用,增強宣傳教育的實效性。
3.4 提前做好宣傳教育準備工作
為增強農機安全宣傳教育的有效性,在開展工作前,要做好充分準備。1)要根據本地區農機手的基本情況和培訓需求,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和具體措施,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宣傳教育工作。2)要充分考慮當地情況,安排精通相應民族語言的民族監理員熟悉宣傳內容、創新宣傳方式,做好宣傳準備。3)要準備必要的宣傳設備,比如檢測儀器、電腦、照相機、宣傳手冊等,在宣傳過程中及時采集照片、檢測數據,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3.5 積極組織開展學習教育
1)組織開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農業機械事故處理辦法》等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各地農機安全生產方針政策的學習;有條件的可將宣傳材料翻譯成少數民族文字和語言,使當地民族機手易聽易看易懂;重點開展農機安全操作規程與技能、農機安全駕駛、農機保養維護等教育培訓。2)組織開展農機事故防范以及拖拉機各類違法行為導致發生事故、遇險時避免事故發生、降低事故損害以及農機事故自救與互助救援的常識教育。3)組織開展典型農機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可采用農機事故警示圖片展覽、多媒體演示等現代化手段,以案說法,突出事故危害性,增強農機駕駛操作人員、農機戶和農機生產、銷售、維修等農機從業人員的守法意識與安全意識[3]。
4 結語
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對少數民族地區農業機械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能夠提高少數民族地區農機手的法律意識,促使少數民族地區社會長期穩定發展。農機監理部門要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及時解決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確保農機生產使用安全,維護農村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 禹亞萍,潘常有.淺議農機安全宣傳教育的重要性[J].農業與技術,2017,37(11):49-50.
[2] 金應書.淺談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中國農機監理,2003(5):28.
[3] 張書貴.淺談農機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工作[J].農業機械化與電氣化,1999(1):3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