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慧萍 張祖慶
【摘? 要】中考是學生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學生通向理想之路的奠基石。在核心素養下探究中考語文備考策略,應重視對學生言語思維能力、文本閱讀能力、臨場應試能力的培養,保障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在取得良好成績的同時,實現能力與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中考備考
引言
中考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情況與能力發展進展的評價手段,歷年語文學科中考內容都體現著語文學科對人才選拔的基礎地位,同時又彰顯語文知識的引領作用。中考試題包含文學文本閱讀、名句默寫、寫作等題型,主要考核學生理解、分析、寫作、表達、思考能力等,與語文課程核心素養具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探究語文學習中考備考策略,著力優化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素養,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1.重視對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的培養
初中語文知識的外在表現為文字,而內在特征為良好的思維邏輯。因此學生的言語思維能力也是中考的重點考核內容。2017年全國中考語文試題加強對學生語言應用方面的考核力度,就題型方面而言,在傳統成語、病句等題型之上,增添邏輯推理等全新的題型。其中邏輯推理題不但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對學生的言語思維的整合能力進行全面考核。本文閱讀內容更是要求學生能夠從文章論點、論據、論證中更好的辨析出文章所表達的重點,對學生言語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為此,為更好的幫助學生完成中考備考,教師應加大對學生言語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的培養。以學習《天凈沙秋思》為例,作者以精煉的描寫手法寫出:“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詩句,表現夕陽、古道等景象。這種景象之間的聯系,需要學生充分調動自身思維,利用想象力在腦海中描繪詩中所展示的畫面,從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描寫意圖。為更好幫助學生完成對意象的連綴與想象,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有關詩句的圖片與視頻。讓學生更好體會詩句中所描寫的真實場景,同時感受作者思鄉的愁苦與悲涼的心境,便于學生發現同類詩句的分析規律,從而構建完成的知識鏈。
2.注重培養學生文本閱讀能力
傳統中考試題以考核學生實用類文本閱讀能力為主,而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使中考不斷加大對學生文本閱讀能力的考察力度,這種考核方向的改變,解決傳統中考試題中考核不全面的問題,同時也為學生能力的發展提供全新動力。實際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分析與鑒賞,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文字應用的魅力,并體驗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激發自身想象力與創造性,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與能力。由此可見,語言學習不僅是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發展途徑,更是不斷提升學生文化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手段。借助對文學作品的分析,幫助中學階段學生不斷自身文本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文章觀點與實事的聯系,來把握文章的整體情感基調。關注文本類文學作品內涵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情感傾向,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與含義,從而保障文本閱讀分析與思考的科學性與正確性,實現學生閱讀能力與語文閱讀成績的協同提升。
3.提升學生臨場應試能力
復習方式的選擇是語文中考備考的關鍵,選擇符合學科特征的復習方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備考效率與質量,反之,錯誤的復習方式不但會降低學生學習效率,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以此,為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中學語文備考,教師應重視對復習方式的選擇,可采用以能力提升為主的方式,為學生自主探究與思考提供更多的空間,不斷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提升學生復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對于難度較低的復習內容,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其次,在復習方法方面,教師應轉變傳統知識灌輸式的方式,應以考題練習為主,豐富學生的做題經驗。并充分發揮自身指導作用,對學生自主探究過程與結果進行總結,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完成自我完善與自我提升,實現備考學習質量的提升。
4.結束語
總而言之,近幾年的中考重視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考察,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能力與素養的重要性,并積極探索更具成效的語文復習手段。通過精心的設計,使學生即有表達自主意見的欲望,又有發散自主思維能力的追求。并在對語文知識的復習中,更好的掌握與消化重點內容,掌握審題、解題、答題等有效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臨場應試能力,逐漸形成學科核心素養,從而在中考中實現更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鄭定磊.數學核心素養觀下中考壓軸題評價功能及備考建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06):35-37.
[2]郝曉鵬,秦寶江.立足核心素養? 實現精準備考——2017年思想品德中考復習[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7(03):25-33.
[3]王兆斌.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備考策略[J].名師在線,2019(36):41-42.
[4]劉麗娟.初中語文中考古詩詞鑒賞備考研究[J].學周刊,2019(28):58.
[5]韓靜. 中考語文綜合性學習試題及教學策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9.
[6]何舜宇. 試論中考語文試題的命制改革[D].湖南師范大學,2018.
[7]鄧岑. 歸納法和演繹法在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中的探索和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8.
[8]李艷華. 中考和初中文言文教學[D].河北師范大學,2014.
[9]劉景娟.語文的靈動性——中考語文綜合題解析及備考建議[J].課程教育研究,2013(31):57.
[10]宋金紅.初中語文升學備考策略探析[J].中國農村教育,2020(08):94-95.
[11]徐茹.南京中考語文試題地方文化傾向與備考[J].文教資料,2020(05):43-45.
作者簡介:戚慧萍 (1980.12--),女,山東龍口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考復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