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摘 要】本文論述利用插圖和標題激活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提出利用插圖和標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利用插圖和標題促進學生思考、利用插圖和標題把控文章的主旨等教學建議,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插圖 標題 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預測 推理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6-0113-02
高中英語課本有著豐富的圖片,每篇課文都配有標題,有些還有副標題。很多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會重視標題,會讓學生討論標題,但研究課文插圖的卻很少,把標題和插圖放在一起來研究的就更鳳毛麟角了。在近幾年的不斷嘗試中,筆者發現很多課文從圖片和標題入手可以使課堂教學異常精彩,尤其是對學生的預測和推理的思維能力培養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筆者選取了幾個自己典型的教學案例來讓讀者充分感受插圖與標題相結合的魅力所在。
案例1:以“圖、題”引“趣”——人教版必修1 Unit 1 Friendship
引導學生關注文本標題Annes best friend和四幅圖片。首先讓學生看第一幅圖,問學生:“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doing?Why?”學生仔細看圖片能夠很快看出,They should be a family;they are hiding behind the window;outside the window,there are some people with gun who seem to look for something.教師加以總結:The family are hiding behind the window in order not to be found by the people outside the window. 同時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他們要躲避這些人?這些人是警察嗎?從而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展示第二幅圖,讓學生觀察并用一個句子描述所看見的內容。學生就會得出下面這些信息:She may be writing a diary;its raining heavily outside;she looks surprised.然后讓學生讀標題和兩幅小的插圖,并回答whos the girl in the picture?學生輕易能得出圖片中的這個小女孩就是Anne.當然通過這篇日記上的稱呼,學生能夠讀出Anne的朋友就是Kitty,那么Whos Kitty in the picture?然后問學生:Why is there a picture of diary?What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pictures?If you were the author,what would you write according to the title?思考這個問題時,讓學生閱讀單元主題。
這些提問與引導,會充分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拋出這些問題后,學生會非常想知道到底誰是Anne的朋友,這些圖片與文章有什么聯系。深入閱讀后,學生就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日記就是她的好朋友,他們一家人是猶太人,希特勒上臺后全面追捕和殺害猶太人,他們躲在窗戶后面就是為了躲避納粹黨的追捕。Anne在躲避的這段時間里沒有朋友,所以她就把日記當作她的朋友。這就讓學生對于友誼的定義、友誼的作用形成一種全新的認識:原來在特殊的情況下,朋友也可以是一個物品!他們就會充分理解朋友以及友誼對自己的重要性從而會更加珍惜眼前的朋友。這樣這節課的情感層面的教育引導就非常到位了。最后文本處理結束后可以問學生標題能不能改為Annes dairy,與原標題比,你覺得哪個更好?為什么?你覺得這幾張插圖配得好不好?
這樣一節課從圖片和標題入手,再從標題和圖片結束,首尾呼應,充分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欲望,調動了學生思考與學習的積極性。會讓學生覺得原來課文的插圖可以給我們如此多的信息,也讓學生以后不會忽視課文的插圖。而如果教師按部就班地提出幾個問題而忽略圖案,本課教學就會有點枯燥無味,從而讓學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鍛煉推理能力的機會。
案例2:以“圖、題”促“思”——人教版必修4 Unit 4 Body language
以必修4 Unit 4“Communication:no problem?”為例。讓學生通過“看”這張圖片來猜測,Who were they?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What were they doing?讓學生學會觀察圖片,如場景、攜帶的行李等。學生很容易得出是在機場或火車站。通過行為舉止來判斷他們是陌生人還是有一定聯系的人,有些學生通過故事發生的地點,能推出他們應該是初次見面;從頭發和外貌,有些學生能說出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推測稍做總結,然后追問學生“Is there any problem?How do you know?”引導學生讀單元主題并觀察他們的body language,尤其是這位女士的表情,再引導學生讀標題,并讓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使用“?”而不是“.”,在這些問題的指引下,學生基本能得出“Their body language may lead to some misunderstandings,so they may have some problems in communication”等類似的結論。最后讓學生結合圖片和標題來猜測作者可能寫了什么,想告訴我們什么。敏銳的學生能得出: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body language,which may lead to some misunderstandings in communication這樣較為貼近主題的結論。
實踐證明,這樣的引導是非常可行的。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以及標題和圖片等,學生都能準確地猜出地點、大致事件、關系、是否存在問題等。圖片能夠直觀地告訴我們很多信息,再結合課堂的主題以及文本的標題,學生能夠做出更為精確的推理。這樣長期的以“看”促“思”的訓練,對學生的預測推理能力的提升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案例3:以“圖、題”入“文”——人教版必修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
首先讓學生“看”第一張圖片,然后問學生:“What was she doing?”通過圖片上的麥克風,學生很容易得出 She was giving a speech之類的結論。然后追問:“Do you think whats her speech about?”如果學生不能回答出來,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看”圖片上的兩只猩猩玩偶和第二張圖片,從而讓學生猜測她演講的內容與猩猩有關,有些學生根據第二張圖片上她和大猩猩之間的親密行為甚至能夠得出她演講的內容是呼吁人們保護大猩猩或野生動物。然后再展現文本標題“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讓學生很容易猜出標題中的African wildlife應該就是指chimps。The student應該就是圖片中的這位女士。然后再呈現本單元的主題“Women of achievement”,讓學生結合文本的標題,猜一猜文本會告訴我們什么?讓學生來預測文本的內容及文本的呈現方式。學生基本能猜出以下內容:her achievement;how did she make great achievements;what kind of difficulties did she meet;Why did she want to study chimps等。教師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是你,就這個主題和人物,你會怎樣呈現這些問題,先寫什么,后寫什么,為什么這么安排。讓學生自己思考寫作時的謀篇布局。然后可以給出充足的時間安排他們進行小組討論,讀出最佳的文章布局。在文本處理結束后,可以讓學生評價一下他認為這篇文章寫得怎么樣?與你的布局方式相比,你覺得哪個更好?哪個更能引起讀者的興趣?為什么?從而培養學生的文本布局意識,逐步提高寫作水平,同時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這樣分析過后,學生會在拿到一篇文章后,就能從宏觀上把控文章的主旨,對他們閱讀理解的解題能力有深遠的指導意義。“看”的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加強,學生會漸漸明白,結合標題一起“看”圖片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
筆者認為,這樣的課堂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是充分利用“看”的技能來開展信息獲取,培養預測和推理能力的課堂;是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條件的課堂;也是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促進核心素養有效形成的課堂。這樣的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而教師只需要扮演好自己的引路人角色就好。
從“圖、題”入手的閱讀課堂導入法,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活學生思維的課堂模式,值得教師去嘗試。教師在課堂上從圖入手并結合標題,學生能在一種寬松的氛圍中,充分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和推理思維,形成人人有話可說的局面,幫助學生形成開放的心態;同時學會用自己從圖、題中所得出的信息來判斷同學的觀點是否正確,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從而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賀培巖.小學英語教材插圖的應用探析[J].江蘇教育研究,2018(17).
[3]鐘道芹.例談英語教材插圖的有效使用[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7(3).
[4]徐群.課本插圖在對話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教學設計,2016(2).
【作者簡介】楊 琴(1979— ),女,湖北鐘祥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篇閱讀教學。
(責編 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