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濤?關惠文

【摘 要】語言運用試題在落實《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關于在真實情境中完成典型任務的要求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情境角度分析,2019年高考語文語言運用試題主要包括基于具體語境,基于社會生活情境,融合個人體驗、社會生活與學科認知三類情境的試題。未來,高考語文語言運用試題將呈現出現實性、應用性不斷增強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情境 任務 高考 語言運用
《普通高中語文課標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在“學業水平測試與高考命題建議”的“命題思路和框架”中提出,考試、測評題目應以具體的情境為載體,以典型任務為主要內容。語文實踐活動情境主要包括個人體驗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和學科認知情境。典型任務是指為評價學生語文素養水平而選取的具有代表性價值的語文實踐活動。語言運用試題在落實課標上述命題建議方面有得天獨厚的
優勢。
本文以2019年全國7套高考語文試卷作為樣本
卷(上海卷處于保密期無法研究),以獨立設置語言運用試題的6套試卷(共15道語言運用試題)作為研究樣本。15道試題的測試內容集中在擴展壓縮、表達連貫、圖文轉換三個方面,“凸顯應用導向、突出情境設計,重點關注知識見識和關鍵能力的考查”。筆者依據課標命題建議,對15道語言運用試題進行分類評析發現,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語言運用試題在“三類情境設置”上各有側重,落實“典型任務”的程度各有不同,據此或可對未來高考語文語言運用試題的發展趨勢做出判斷。
一、基于具體語境,考查學生特定關鍵能力
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中有11道語言運用試題均依托具體語段,考查壓縮語段、表達連貫等考試大綱規定的測試內容,在情境設置與測試能力指向上表現出一致的風格。
壓縮語段指根據要求對相關語言材料進行篩選、整合,考查學生準確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2019年全國三套新課標試卷各有1道試題對此進行了考查。考查學生表達連貫能力的試題要求根據語境為語句排序,或補寫相關詞句,使語意連貫,合乎邏輯。2019年全國新課標3套試卷各設2題,江蘇卷、浙江卷各設1題。這些試題雖沒有刻意追求課標提出的“三類情境”,但均以特定文本材料作為試題的“具體情境”,考查學生加工信息、簡明連貫表達等能力。在信息化社會,信息超載已經成為現代人無法回避的處境,快速準確處理信息的能力已經成為優秀人才的必備素養、核心競爭力。這樣的社會需求實際上成為這類試題的隱性“情境”,“真實、富有意義”的試題情境也在這種意義上成為可能。如全國新課標卷Ⅱ第21題。
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60個字。(5分)
2019年的永定河補水工程于3月13日啟動。本次補水工程加大了補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計輸水3100萬立方米。另外,攔截在河道上的官廳水庫發電站、珠窩水庫下馬嶺發電站、落坡嶺水庫的下葦甸發電站全都停用,以保證補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門頭溝區域內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峽段,近40年來首次實現全線通水。
【答案】
關鍵信息: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補水工程啟動;③加大補水力度,停用發電站;④永定河山峽段近40年來首次全線通水。
此題要求考生提煉出一則真實新聞的關鍵信息,并簡潔流暢地加以表達。新聞報道增強了試題情境的現實色彩,提煉新聞核心信息并簡要轉述內容,則是處于信息洪流中的現代人每天都要完成的真實語文實踐活動。這類試題傳遞出清晰的導向:語文教師應重視在真實語言運用情境中,組織學生開展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關于“典型任務”,課標指出要“減少針對單一知識點或能力點的簡單、碎片化的試題數量,應體現語文素養的綜合性、整體性”。據此,筆者認為有必要思考這類試題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江蘇卷第2題為例。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 ? ? ? 。(3分)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幾乎四季常青。? ? ? ? 至于月映蕉影、雪壓殘葉,那更是詩人畫家所向往
的了。
①它覆蓋面積大,吸收熱量大,葉子濕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書房邊種上芭蕉,稱為蕉廊、蕉房,饒有詩意。
③因此蕉陰之下,是最舒適的小坐閑談之處。
④在旁邊配上幾竿竹,點上一塊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涼世界,在秋天是分綠上窗。
⑥小雨乍到,點滴醒人;斜陽初過,青翠照眼。
A. ①③②④⑥⑤
B. ①④②③⑥⑤
C. ②①④③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答案】A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理解文意、梳理邏輯關系的能力,富有詩意的說明性材料又隱含著對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考查。與單純的說明性材料相比,此題追求的是更為綜合的試題情境。但根據語境為語句排序這樣的學習任務并非真實生活中經常遇到的,而且答案指向單一,學生可以通過訓練掌握排序技巧,也可以通過選項對比進行猜答,這樣的答題活動很難說是“具有代表性價值的語文實踐活動”。
二、基于鮮活社會生活情境,考查學生多種關鍵能力
課標對“社會生活情境”的說明為,指向校內外具體的社會生活,強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場域中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強調語言交際活動的對象、目的和表述方式等。這一表述可以從三個維度闡釋:學習活動背景是“校內外具體的社會生活”,學習活動類型是“語文實踐活動”,學習活動特點是強調語言交際功能。語言運用試題的“運用”屬性決定了它與社會生活情境的天然聯系。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中,有3套試卷的語言運用試題設置了這類情境,最典型的是天津卷第21題和浙江卷第6題。
某初中校就“喜歡的榜樣類型”對本校學生進行了調查,請根據下圖的統計結果,就今后的榜樣教育向學校提兩條建議。要求:不能出現數字。(4分)
【答案】
①鼓勵學生以父母、師長、同學等“身邊人”為榜樣
②多宣傳英模勞模等杰出人物的事跡
③對崇拜影視明星的學生要正面引導
④關注榜樣缺失的學生群體
(天津卷,第21題)
【示例1】
閱讀下面某社區“紅色議事廳”工作流程圖,根據要求完成題目。(6分)
【注】兩代表一委員: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1)用一句話概括“紅色議事廳”工作職能,不超過15個字。(2分)
(2)從“為老百姓辦實事”角度評價“紅色議事廳”工作機制。要求:體現流程圖主要內容,語言簡明、準確,不超過80個字。(4分)
【答案】
(1)(2分)聯系相關各方,協商解決難事。
(2)(4分)示例:
“紅色議事廳”工作很實在。①難事來自民意,很務實;②協調相關部門、人員解決難事,很切實;③既有“兩代表一委員”監督,又有群眾反饋及回訪,能落實。
(浙江卷,第6題)
這兩道題均表現出鮮明的課標命題理念:設置真實的社會生活情境,提出指向問題解決的語文實踐活動任務。天津卷第21題給出校園調查的統計結果圖,要求根據統計結果就“榜樣教育”向學校提出建議。浙江卷第6題提供了社區“紅色議事廳”工作流程圖,要求據此概括其工作職能,進而評價其工作機制。兩道題均以真實的社會生活為背景,前者呈現的是校園生活中可能真實發生的情況,不少學校已越來越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校治理,為學校工作建言獻策;后者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社區的治理方式變革,在親友遇到問題時向他們介紹并評價社區工作機制、尋求問題解決途徑。天津卷第21題明確提示了“語言交際活動的對象、目的和表述方式”,江蘇卷第6題的活動任務本身也隱含著交際功能。兩道題提出的學習任務均涉及圖表闡釋,在移動互聯網普及、跨媒介閱讀和圖像化閱讀成為人們閱讀常態的背景下,準確簡明地讀圖、釋圖、評圖,自如地處理、加工多種類型的實用性媒介信息,正是當下具有代表性價值的語文實踐活動。
三、融合三類情境,綜合考查學生語文素養
課標指出:“個人體驗情境指向學生個體獨自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在文學作品閱讀過程中體驗豐富的情感,嘗試不同的閱讀方法以及創作文學作品等。”學科認知情境指向學生探究語文學科本體相關的問題,并在此過程中發展學生語文學科認知能力。2019年,天津卷第20題融合了個人體驗、社會生活與學科認知三類情境,表現出對學生語文素養考查的綜合性、整體性特征。
下面這首詩曾獲某雜志主辦征文大賽一等獎,請品讀該詩,說明獲獎理由。
要求:不少于3點理由,100字左右。(6分)
你還在我身旁? ?戴暢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種子從遠處飄回,聚成傘的模樣。
太陽從西方升起,落向東方。
子彈退回槍膛,
運動員回到起跑線上,
我交回錄取通知書,忘了十年寒窗。
廚房里飄來飯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簽好名字,
關掉電視,幫我把書包背上。
你還在我身旁。
【答案】
①用回溯的寫法,以各種不可能出現的現象,來表達內心的渴望。
②精心選擇與母子關系相關聯的意象,表現真摯親情。
③再現日常生活細節,親切感人。
④層層鋪墊,結尾點題、單句成節,產生強烈的情感沖擊力。
⑤詩行錯落有致,具有視覺美感。
“獲某雜志主辦征文大賽一等獎”提供了一個“接近真實”的社會生活情境和典型任務:品讀詩作,說明該詩獲獎理由。這一活動任務是學生在現實或未來生活中可能會真實面對的,學生可能會就一些廣為流傳的詩作與同學、師長交流感受。與此同時,試題選取的材料是一首文學性極強的詩作,學生要準確品讀詩作,就需要綜合調動詩歌鑒賞相關知識、個人成長中的生命體驗、敏銳的語言與審美素養等,他們的人文情懷、語文綜合素養會得到綜合且深入的考查。學生答題的過程既是在個體獨自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在文學作品閱讀過程中,體驗豐富情感的過程,也是探究語文學科本體相關問題的過程。
四、高考語文語言運用試題命制的趨勢展望
在國家與時代發展的影響下,未來全國高考語文語言運用試題測試材料的現實性、測試內容的應用性將不斷增強,以進一步落實高考語文內容改革及課標等文件的要求。具體而言,就是應努力設置“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增強綜合性、開放性,讓學生在復雜情境、多種角度和開放空間中,充分展示其富有創造性、個性化的學習成果。
測試材料的現實性含義有二。一是指材料內容的現實性,即聚焦社會生活與時代熱點,引導學生感受時代脈搏,關注社會與國家發展;二是指材料類型的實用性,新聞、啟事、調查報告、統計圖表等不同類型的實用性閱讀材料將更多地進入語言運用試題。這些內容貼近現實、形式傾向實用的測試材料,才能設置出蘊含真實問題需求的復雜社會生活情境,為指向關鍵能力考查的試題要求奠定基礎。
與測試材料的真實性相對應,測試內容的應用性將不斷增強。全國高考語文試題將更多地立足于現實化的社會生活情境,聚焦情境中的現實問題,設置指向問題解決的測試任務,如圖文轉換、推斷評論等。未來,全國高考語文語言運用試題將更多地需要學生綜合運用信息處理、邏輯推理、梳理探究等關鍵能力,開展闡釋、建議、評價等語言實踐活動,有創意地解決問題。通過對測試材料和測試內容的調整,培養學生關注國家發展、關注社會、綜合運用語文素養解決相關現實問題的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1.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2.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
責任編輯: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