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盛
【內容摘要】新課程標準下,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式已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普及應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主要對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 生物教學 探究式學習
生物是高中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綜合考慮學科特點、具體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效果。
一、高度重視個體差異
眾所周知,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等,均有著很大的差異。在同一教學活動中,基礎比較薄弱、反應較慢的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度不高;而基礎較強、思維活躍、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能夠迅速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這樣,不符合“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新課程標準及素質教育的要求。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的差異性,設置多元化、層次性的課堂教學活動,使全體學生均能參與其中。目前,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主要包括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兩種形式。首先,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層次不同,其目標、要求等也要有所不同。其次,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原則進行分組,實現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與互幫互助,進而使全體學生均能獲得成長。
二、精心設計課堂導入
高中生物教學中,為了有效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必須對課堂導入環節進行精心設計,通過設置一個精彩的開端,來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與熱情。具體來說,課堂開始之前,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為根據,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課堂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的印象,為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對于生物學科來說,由于學生本身生活在生物世界中,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由于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過這些素材,自然會產生較強的熟悉感,這樣的課堂導入,勢必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例如,在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課堂導入環節,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北京沙塵暴”的相關圖片或視頻,并提出問題“沙塵暴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然后繼續播放視頻:由于存在濫砍濫伐的現象,西北地區的植被受到嚴重破壞、水土逐漸流失、沙丘暴露,導致沙塵暴的產生,說明保護植被、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同時,一個合理的課堂導入,也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進行學習,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此外,教師也要積極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更加自由、更加開闊,才能敢于表達、敢于質疑、敢于創新,并在寬松的氛圍下形成更強烈的探究意愿。
三、合理設置課堂提問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一種基本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學生只有產生疑惑,才能建立探究的欲望,進而開展探究式學習。基于這樣的原因,必須合理設置課堂提問的環節,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究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從而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效果,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對課堂提問環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思維特點、心理階段進行準確評估,并仔細分析學生的興趣,以“最近發展區”為根據,設計符合學生興趣點、認知點的難易適中的問題。同時,應確保問題符合《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此外,問題也要具備良好的引導價值、啟發作用及創新性。例如,在對“光合作用”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大米、小麥等農作物營養物質十分豐富,這些營養物質的產生都是依靠植物光合作用這一原理。同學們知道嗎?農民伯伯在種植這些農作物之前要深耕土地,在種植農作物的時候要讓它們排列整齊,不同類型的農作物要求種植密度也要不同,但大多數不能過于密集,農作物生長過程中,還要進行如施肥、澆水、除草等一系列工作。這是為什么?”通過設置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來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從而有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素質教育逐漸推廣的背景下,高中教育階段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出現了巨大的改變。新時期,高中生物教學中,為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合理設置課堂提問,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探究式學習。
【參考文獻】
[1]陶曉英.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才智,2019(23):9.
[2]李宗勵.設疑助探,激活課堂——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3):125-126.
(作者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