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超
【內容摘要】為了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打造有效課堂,從物理情境創設角度出發,討論了高中物理情境教學的內涵,現狀和落實情況。
【關鍵詞】核心素養 情境創設 有效教學
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教師的觀念也逐漸發生著變化,有效實用的課堂教學是每位教師所追求的目標。然而,高中物理難教難學,這是普遍的共識。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物理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對物理現象的觀察,思考和提煉。物理教學首先要言之有物,即創設物理情境;其次要講之有理。由此可見,物理情境的創設尤為重要。那么情境創設的內涵是什么?當前物理教學過程中對情境創設還存在那些問題?有價值的情境創設如何落實到課堂?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物理情境教學的內涵
物理知識都來源于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描述。科學家通過認識的不斷積累,為我們總結了大量有價值的知識和規律,并有效的指導了我們的生產生活。比如,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為人們探索太空提供了理論依據;電磁場的知識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變革;量子理論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思考方式。物理教學的過程應該是還原前人觀察、探索、分析事物的過程,從而提升學生認知能力。
二、情境教學的價值
情境使知識和認知變得具體化,形象化。情境是知識轉化為素養的橋梁。情境可以有效刺激學生,情境增加了學習活動的生動性、趣味性、直觀性。例如,學習光學,可以給學生展示光的色散,全反射,偏振等,讓學生在新奇刺激的體驗中產生巨大的學習欲望。
三、情境教學的誤區
我所在的高中是一所縣級高中,一方面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另一方面物理教師年齡偏大,外出學習機會少,觀念滯后。教師講解多,脫離具體情境講概念,講規律,一味強調物理量的含義、單位、方向。結果,使學生覺得學習內容“干巴巴”的,沒有吸引力。例如,講交流電時,不去認真演示現象,讓學生弄清正弦交流電的生成過程,而是講概念,寫規律,做大量練習。結果是學生死記硬背,根本不理解。另外,不少教師認為鋪墊情境費事費力,不如直接講結論,大量做題效果好。但是縱觀現在的高考考題,不少源于真實情境,考的是學生的思維,考的是分析能力。死記硬背,大量練習已經適應不了現在的高考考題了。
四、教學過程中進行情境教學的感悟
1.新授課的情境創設
用學生熟悉圖片、視頻材料導入、從熟悉的生活現象提問、利用一些違背思維定勢的現象導入、利用小游戲引入、通過演示實驗導入。這就要求導入的設計首先要科學、準確,其次要新穎、別致。例如,在講授“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過程中,教師將電壓為1.5v的兩節電池串聯,并給額定電壓為2.5v的電風扇供電,同時用另外兩個電阻與電風扇并聯,三個支路中都設置有開關。依次閉合開關,讓學生觀察電扇的轉動情況。讓學生通過預想的結果和實驗結果比對,發生認知沖突,理解電源內阻的存在,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望。
2.物理實驗的情境創設
一個物理實驗就是一個完整的物理情境,做實驗要堅持真做實驗,做真實驗,多做實驗,巧做實驗這四個原則。例如,在講解變壓器規律時,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規律,然后用實驗驗證,這個實驗印象就不深刻。如果在示教變壓器鐵芯上只套初級線圈并接到交流電源上,再用一根長導線繞次級線圈,邊繞邊用串聯在這根導線上的小燈泡的亮度變化來顯示輸出電壓的大小,那么學生一定會對次級線圈“匝數越多,電壓越高”印象深刻。雖然都是做實驗,但做法不同,效果也迥異。
3.物理規律教學的情境創設
規律學習是指規律習得的完整過程,它包括規律的建立、規律納入知識結構,規律的運用。例如,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可以從以下角度分析:包括文字敘述,位移公式,速度公式,速度時間圖像,位置時間圖像,加速度,合外力,動量,能量。然后再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加以佐證。這樣多角度觀察規律,有利于學生吃透規律并靈活運用。
教師的任務是把物理知識轉化為問題,將問題融合于情境之中;而學生的學習則是在物理情境中思考問題,在思考問題中掌握知識。教師應正確理解物理情境的真諦,努力創設適合學生的物理情境,通過趣意橫生的物理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不斷引導學生觀察物理現象,深入分析物理問題,逐步形成正確的物理思維方法和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余文森.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J]. 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 2018, 000(006):63-64.
[3] 梁旭. 認知物理教學研究[M].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1.
【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活動化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課題編號:192058】
(作者單位:河北滿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