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印錦松
作為教育系統的重要構成,中職生群體具有特殊性,行為與心理問題相對更突出,比其他的學生群體更需要得到關注。因此,在培育中職技能型人才時,中職學校要注重結合積極教育理論,以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為目標,多措并舉激活學生潛能,強化學生的幸福感,及時預防負面情緒、心理問題等對中職生的沖擊,推動中職生實現全面發展。對此,本文結合積極教育理論,深入探討有利于培養中職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策略,期望能為提高學生的積極心理素養提供支持。
一、強化校長的積極心理教育意識
中職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需要積極校長的領導與指導。孟萬金先生就曾在其編纂的《幸福教育》中明確指出,要培育有幸福感的學生,必須提供有幸福感的教師;而要使教師有幸福感,必須要提供有幸福感的校長。故而,在培育中職生積極心理品質時,中職學校應大力培育具有幸福感與其他積極心理品質的校長。在這方面,可采用下列舉措:定期組織中職學校校長參與積極心理培訓,使校長理解積極心理培育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強化校長開展積極心理教育的意識;鼓勵中職校長參加兄弟學校舉辦的積極心理論壇、沙龍或講座,與兄弟學校校長溝通交流,獲得相關成功經驗;要求中職校長定期總結本校積極心理教育現況,與專業人士溝通,獲取更具實用性的培育方案,進而帶動學校教師開展積極心理教育。
二、打造良好的校園軟硬環境
中職生積極心理的培育需要積極校園環境,包括人文環境、硬件設施環境等的支持。其中,人文環境重在打造積極健康的,有人文關懷、融洽相處的氛圍,措施有:創建微笑工程,要求教師間、學生間、師生間主動微笑打招呼;不定期舉辦班級或學校微笑活動,邀請學生通過微笑傳遞友善,引導接受微笑的學生消除負面情緒;組織教師、學生共同合作創設積極、快樂、幸福的游戲,讓師生在幸福游戲內獲得幸福感,摒除被社會淡漠的不適感。硬件設施環境重在提供互動場所。比如,在校園各處置放長凳,方便教師、學生隨時坐下來溝通交流;開辟翠綠草地,使師生能放松地交談;建立舒適的小亭子并植入光潔小板凳,強化中職生的愉悅休閑體驗,使中職生獲得幸福感,形成良好的積極心理品質。唯有不斷優化校園環境,才能讓中職生更自信地學習和生活。
三、優化完善積極心理課程設置
我國教育部歷來都高度倡導中職學校開設心理課程,并要求各年級中職生積極參加,以便學生能通過心理教育形成良好的積極心理品質。同時,要打破滿堂灌的純理論教學局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心理實踐,不斷獲得更良好的心理輔導,進而形成更健康的積極心理品質。對此,本文認為中職學校可從心理團體輔導角度出發,建立積極心理輔導室,創設積極心理社團,多維度助推中職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
(一)創設心理團體輔導課程
相關研究表明,團體心理輔導是最具普適性的積極心理教育課程,它能有力地引導中職生改變消極情緒,例如厭世、暴躁、偏激等,成為真正具有健康心理素養的人才。因此,在實際教育過程中,中職學校應當重視設置團體心理輔導課、心理素質拓展課,設計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以培育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須注意的是,創設團體心理輔導實踐活動時,應根據年級特性進行設計。比如根據一年級中職生初入學校的膽怯、自我卑微、性格敏感等特性設置專項心理輔導活動,根據二三年級中職生心理逐步成熟,自我認知相對較良好,易對未來迷茫而消極等特征設置專題活動。唯有設置符合年級特性的主題團體活動,才能更好地走進中職生心理,并帶動中職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就筆者個人實踐而言,可采取下列措施:設置成功心理訓練課程,激活學生潛能,幫助學生調整當前的心態,強化學生的自信;組建學生團隊,邀請學生互動討論,在互動中激活自身的創造力,養成良好的積極心態,冷靜對待人生中出現的各種意外。筆者曾針對中職一年級學生創設破冰起航項目、生死電網項目、海難求生項目、有軌電車項目,在做好高安全性防護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打破心理束縛,不斷激發自身潛能,強化團隊合作體驗,促進思維發散,實現個人心理成長。因各中職學校的學生心理素養現狀不同,建議中職學校在創設積極心理培養活動時,先開展調研,再針對性開展活動設計。
(二)設立積極心理咨詢室
除卻團體輔導,心理咨詢室亦是中職學校培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路徑。在開展積極心理教育時,中職學校可選擇某間普通辦公室或公共辦公室,將其裝修成積極心理咨詢室,為中職生的積極心理教育提供基礎設施保障。考慮到心理教育應具備舒適性與私密性,建議選擇安靜、隔音、舒適、明亮、往來便捷、出入較隱秘的空間。同時,應當根據積極心理教育特色,合理布置室內裝修。就筆者個人實踐而言,建議從溫馨、宣傳、隱秘、安靜等多個角度出發進行設計。例如將積極心理教育場所細分成了多個模塊,包括接待室、心理測量室、沙盤游戲室、心理閱覽室、放松室、宣泄室、個體心理咨詢室等。同時,考慮到中職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因害怕被別人當成心理問題人員或心理不健康人員,不愿意到心理咨詢室參與咨詢,建議中職學校加強心理咨詢室宣傳,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心理咨詢室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勇敢地踏出第一步,與心理咨詢師輔導老師溝通,向老師傾訴,發泄內心的郁悶情緒,獲得健康心理。此外,積極心理室需根據中職教師、學生當前的心理教育認知,針對性設計專項主題活動,引導學生持續強化積極情緒體驗。此外,中職學校可開辟積極心理社團,以輔助打造完整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強化學生的心理輔助自主性,進而使學生在充分自由基礎上傾訴個人的煩惱、負面情緒,相互溫暖,彼此適應,健康發展。就實踐成果而言,開辟心理社團以完善積極心理系統,有利于顯著提高中職生的積極心理素養。
四、加強體育活動鍛煉以推動積極心理教育
相關調查顯示,適度引導中職生參與體育活動,有利于正向促進其積極心理品質培養,且體育活動參與度愈高,中職生積極心理品質培育效率愈高。從體育與心理關系角度來看,體育活動有利于釋放人體大腦的啡膚,提升人體欣慰感,降低或消除人體的負面情緒。所以,中職學校在開展積極心理培育工作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使學生產生良好感受,形成積極情緒,進而使人形成幸福感。幸福感的產生于形成,可大幅提高積極心理素養。對此,建議中職學校設計以自由活動為主,著力激活學生潛能的體育鍛煉課程,強化學生的身體健康素質,切實提升學生的經濟心理素養。例如舉辦體育活動競賽,開展趣味性主題教育活動等。
五、建構系統性的家校溝通體系
在開展積極心理教育時,中職學校要善于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在校狀況,并從家長處獲取學生在家表現,即打造家校聯動合作的溝通系統。例如,向家長說明中職生近期的在校表現,請家長近期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況,若條件允許,要求家長與學生溝通交流,及時掌握學生心理現況;定期召開家長會,鼓勵家長與學生參與親子活動,形成良好的溝通關系;利用QQ、微信等社會化媒體工具,向學生家長推送積極心理教育方法,從而推動家校合作,共同提高學生的積極心理素養。(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