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青 胡立波 丁兆均 董鑫明



摘要:本文將產業集群理論引入現代建筑產業,首先采用復合區位商方法分析南通現代建筑產業是否已經形成產業集群,然后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現代建筑產業集群發展的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最后結合指標對南通市建筑業發展目前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提出建議。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 to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industry. Firstly, it uses the composite location quotient method to analyze whether Nantong's modern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formed an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hen use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establish a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nstruction industry cluster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city's construction industry.
關鍵詞:產業集群;區位商;主成分分析;高質量發展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location quotient;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F426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15-0047-03
0 ?引言
產業集群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理論體系。1890年,Marshall在《經濟學原理》[1]中提到了“產業區”的概念,他把“外部經濟”定義為許多小型企業在某一區域內集聚而得到的經濟。Porter在1990年出版的《國家的競爭優勢》一書中首次用“產業集中度”解釋了產業集群的概念,波特的“集群”觀點或相互聯系的企業、供應商、相關產業和特定地區的組織機構組成的群體,已經成為企業和政府思考經濟、評估地區的競爭優勢和制定公共政策的一種新方式 [2]。國內學者對產業集群的研究最初以傳統產業為主,然后轉向高新技術產業,主要集中在產業園區建設和發展方面,對建筑產業集群的研究不多。建筑業是我國的傳統產業,每年不斷增加的建筑之鄉(市),現代建筑產業園的建設,推動了我國建筑業產值的快速提高。汪霄[3-4]分析了我國建筑產業集群的演化過程,孫劍[5-6]采用區位商法判別建筑業是否形成產業集群,朱英明[7]構建建筑產業集群競爭力指體系。在建筑產業集群的研究方面,國內有代表性的學者研究主要集中產業集群的識別及演化發展方面,對現代建筑產業集群的發展質量評價研究較少。本文以南通現代建筑產業為例,擬采用平均復合區位商法判別其是否形成集群,然后利用南通市歷年的建筑業發展統計數據[1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建筑產業集群的發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對南通市現代建筑的發展質量進行評價,對我國建筑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1 ?產業集群判別
產業集群識別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分為定性識別法與定量識別法。定性識別法主要有:區位商法(LQ)、波特案例分析法、專家意見法、企業調研法等。定量識別法主要有投入產出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PCA)、多元聚類分析法(MVC)、圖論分析法(GT)、Czamanski法、共識集群法等。在眾多方法中,區位商法是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用來分析該區域優勢產業的狀況。
1.1 傳統區位商法
區位商是指一個地區特定部門的產值在該地區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與全國該部門產值在全國總產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計算公式如式(1)所示。
(1)
式中,Lij表示i地區建筑業總產值、企業個數或從業人員數量;Lij表示i地區總產值、企業個數或從業人員數量;Lij表示全國建筑業的總產值、企業個數或從業人員數量;Lij表示全國總產值、企業個數或從業人員數量;LQij指的是給定區域中建筑業所占的份額與整個經濟中建筑業占有份額的比值。本文中將LQij分為產值區位商LQP、企業區位商LQB和就業人數區位商LQE。區位商值的判別標準為,區位商大于1,則該地區的產業形成了專業化;區位商大于1.12,則表明專業化的水平很高;區位商小于1,則該產業并未形成專業化。如果產業的區位商大于1.5,則該產業在當地就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1.2 改進區位商法
因為三類區位熵在識別中的重要性存在差異,本文采用一種基于區位商法的改進方法,將三類區位熵的加權平均稱為復合區位熵CLQ,計算公式為:,式中,α、β、γ為權重系數,采用專家征詢法計算獲得9位專家7位為高校建筑產業研究方面的教授、2位來自南通市特級資質施工企業高管。計算9位專家賦值的算術平均值,得到三類區位熵的權重。產值區位熵α權重、企業數量區位熵β、就業人數區位熵γ分別為0.475、0.25、0.275。產值區位熵權重系數最大,表明產值在現代建筑產業集群識別中最為重要,這符合產業集群內在本質,因為無論是勞動力集中還是企業集中,最終均要歸結到為所在區域創造財富、創造價值。
(2)
復合區位商法與區位商法都具有一個局限性,那就是只能對某一年的集群情況進行分析,這很難避免特殊年份導致的識別誤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選取多個年份計算平均值,本文計算了2016年到2018年這三個年份的平均復合區位商,有效地減小了誤差,其計算公式如式(3)所示。
(n=1,2,3)
(3)
復合區位商的大小是衡量現代建筑產業集聚度的重要依據,因為與區位商的內涵一樣,都是計算相對值,所以本文中認為復合區位商大于1,則該產業在區域內形成較好的集聚;復合區位商大于1.12,則表明該產業在區域內已形成高水平的產業集聚;復合區位商小于1,則該產業并未形成集聚。
1.3 復合區位商計算
通過統計年鑒和南通市建筑業數據系統,查找得到2016-2018年南通市和全國建筑業的總產值、企業個數、從業人員數量以及地區經濟生產總值等數據,如表1所示。根據上述計算過程,計算處2016-2018年南通市現代建筑產業的復合區位商,然后計算其三年的平均復合區位商,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南通市現代建筑產業整體的集聚度較高,2016年到2018的復合區位商值分別為4.0、4.1、4.4,三年的平均復合區位商值為4.2,數值遠大于1.12。按照產業集群的相關識別標準,南通市現代建筑產業已經形成集群,且集聚的水平較高。自2015年建筑產業現代化實施以來,現代建筑產業的復合區位商值呈現上升趨勢,說明產業集聚度越來越高,區位優勢明顯,未來發展勢頭強勁。
2 ?南通建筑業發展質量評價
2.1 建筑業發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是目前建筑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在建筑業發展質量評價體系研究方面,田成詩、潘子文[8]構建建筑業發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以期合理的評價我國建筑業發展質量。孫繼德[9]應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建筑業發展質量和效益進行評價。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構建南通建筑業發展質量評價體系。
2.2 主成分分析評價方法簡易步驟
為了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對基礎指標進行客觀賦權。主成分分析可將分散在若干變量上的信息集中到少數幾個變量上實現降維,同時為各主成分賦權。主成分分析從客觀角度進行賦權,但在綜合評價中易造成定性概念缺失,故在分類指數賦權時,采用動態賦權法。動態賦權以各指標值與理想值間的距離為度量,通過指標在各年度與最佳年份的關聯度為參考進行權重分配。動態賦權既體現了時代變化所帶來的建筑業發展的重心偏移,又客觀表現了各分類指數指標在建筑業質量中的重要程度。
以閾值法對數據無量綱化處理,Δ(max)和Δ(min)分別為各指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各分類指標與參考序列相應的最大和最小距離,分辨系數ρ取0.8,計算第i個評價對象與最優序列關聯度為ri。具體公式如下:
(4)
(5)
以關聯度為基礎進行歸一化處理,就得到各分類指數的權重。
2.3 計算結果
建筑業是南通的傳統支柱產業,雖處于全國地級市的領先地位。本文選取南通市2010-2018年建筑業統計數據,運用SPSS統計軟件計算,最終得出南通市建筑業發展質量的基礎指標,并計算出各指標的權重。(表3)
3 ?結論與建議
通過指標賦權,在發展質量評價方面,創新和綠色所占的權重大于產業結構和產業規模。這與南通市目前建筑產業發展的現狀相一致,南通建筑業發展進一步向綠色創新方面傾斜,建筑企業環保創新意識逐漸加強,南通市在新技術的運用和產業現代化的推進方面處于江蘇省建筑行業的領先水平。南通建筑產業轉型發展越來越注重建筑業的科技創新,以數字設計、精益建造、智慧運營為手段,培育發展智慧建筑等新型產業。南通智慧研究院創辦的中國南通智慧建筑國際創業大賽,已形成402項新技術或新材料,其中317項已經得到應用,發揮了智能化運用的孵化器作用。在發展質量指標中,發展結構所占的權重也比較重要。南通市建筑企業響應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正在積極拓寬海外市場,尋求全球化合作方式,提高企業自身競爭能力。
目前建筑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現代建筑產業集群內企業的市場資源、技術資源、人力資源共享將大大推進整個建筑產業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復合區位商法,判別南通現代建筑產業集群的集聚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構建南通建筑業發展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南通的建筑業的發展起到理論支撐作用。建筑業的科技貢獻率仍然較低,科技創新強建筑業之路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Macmillan, London.1920.
[2]Porter M..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 Free Press, New York, NY 1990.
[3]汪霄,刁旋.南通建筑產業集群的發展趨勢研究[D].建筑經濟,2008(10):31-34.
[4]高龍,汪霄.我國建筑產業集群演化及成長分析[J].現代城市研究,2012(12):65-69.
[5]王曉冬,孫劍.南通建筑產業集群效應分析[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4-7.
[6]孫劍,王曉冬.南通市建筑產業集群識別及其形成機理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11,26(12):61-66.
[7]朱英明.中國產業集群的識別方法及類型劃分[J].統計與決策,2006(23):30-32.
[8]田成詩,潘子文.我國建筑業發展質量指標體系的構建及評價[J].建筑經濟,2015(11):9-13.
[9]孫繼德,鄭冕,傅家雯.新時代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政策建議[J].建筑經濟,2019(5):5-9.
[10]Martin R., SUNLEY P.. Deconstructing clusters: chaotic concept or policy panacea[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3(3):5-35.
[11]李啟明.江蘇更高水平“建筑強省”建設探討[J].江蘇建筑,2018(193):1-5.
[12]楊德欽,陳丹,李紅艷,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國建筑業區域發展影響因素研究[J].建筑經濟,2017,38(09):14-18.
基金項目: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軟科學研究項目(2018-R2-024);南通市社科基金項目(2018CNT026)。
作者簡介:劉樹青(1982-),女,江蘇海安人,講師,研究方向為工程管理、建筑產業集群;胡立波(1996-),男,江蘇徐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為工程管理;丁兆均(1982-),男,江蘇海安人,高級工程師,江蘇省蘇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為成本管理、建筑業發展;董鑫明(1998-),男,安徽鳳陽人,本科生,研究方向為產業園運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