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春節,湖北省武漢市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黨中央領導下,各級政府嚴格把控,制定嚴格的防控措施。人民群眾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足不出戶自我居家隔離,有效防止了疫情再度蔓延。本文針對抗疫形勢下的少兒網絡聲樂教學進行探究,以推動居家隔離的少兒的聲樂學習。
一、少兒網絡聲樂教學的背景
2020年春節,湖北省武漢市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為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順利開展防控疫情工作,人民群眾足不出戶,居家自我隔離。
在抗疫形式下,關愛少兒心理健康及生活學習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作為聲樂教師,筆者認為,有效運用聲樂教學法,高效利用互聯網絡技術,可以使網絡聲樂課程正確疏導少兒心理,提高少兒專業技能,陶冶情操;同時,能夠較為有效抑制其外出流動。
二、傳統少兒聲樂課程的特殊性
聲樂藝術學習過程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由于少兒年齡小,其心理與生理尚處于發育階段,故傳統少兒聲樂課程有其特殊性。
一是音準節奏規范性訓練。音準及節奏是歌唱的基礎,少兒聲樂課程須將此作為重點進行訓練,可以使演唱更具規范性。
二是音樂感知的訓練。情感是歌唱的靈魂,樂感是歌唱的生命。首先,針對少兒年齡較小、心理發育不成熟這一實際情況,教師應詳細解讀歌曲情感及蘊含的意義,使學生懂得以情帶聲,使聲情并茂。其次,樂感的訓練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提煉出歌曲中的重點樂句進行針對性訓練,使演唱的歌曲能夠更加符合聽眾審美,并與聽眾產生共鳴。
三、互聯網絡技術為音樂教育的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絡技術已經走進千家萬戶,為人們日常生活與學習提供了巨大便利。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普及率達59.6%,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6%。互聯網的高普及率為網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也為網絡音樂教育提供了便利。所謂網絡音樂教育,就是指在網絡環境下,以現代音樂教學思想為導向,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資源優勢,向受教育人群進行的在線知識傳授。
在互聯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各類應用軟件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少兒聲樂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各類應用軟件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高效率、多樣化。如社交軟件、音樂視聽軟件、鋼琴鍵盤軟件、打譜軟件等,其可以多方位滿足少兒聲樂課程需要,全方面培養學生演唱能力及藝術實踐能力。
四、抗疫形勢下少兒網絡聲樂教學探究
(一)搭建師生溝通互助平臺
教師可以建立微信群,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無障礙溝通。通過微信群,學生可以定期錄播自身演唱視頻,并發布在微信群中,以便教師及時做出相應點評,同時學生之間也可相互觀看,取長補短。
通過微信群,教師可以結合傳統少兒聲樂課程的特殊性,運用微信視頻講授聲樂、樂理、視唱練耳等相關基礎知識;教師通過學生的發聲練習與歌曲演唱,及時調整學生歌唱中的不足,并加強學生音樂感知訓練。
教師還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每天按時向學生發布國內外聲樂專家講座及音樂會,使學生足不出戶就能大量汲取世界先進歌唱理念和接受藝術的熏陶。
(二)豐富教學平臺
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教授戴玉強錄制的抖音教學短視頻可謂網絡聲樂教學的成功典范。他以幽默生動、簡單易懂的教學語言進行講授,可以使學習者在1-2分鐘內快速掌握一些知識。對此,教師也可以開通抖音賬戶,圍繞某一歌曲中重點或演唱技巧中的難點進行短時間錄播。
我國男高音歌唱家、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聲樂教師郝亮亮有著獨特的演唱風格,其音色高亢明亮。他錄制的抖音短視頻以親民的民族歌曲見長,其教學內容也極具特色,引起廣大聲樂愛好者的強烈共鳴。對此,教師也可通過抖音軟件對外發布演唱視頻,進行普及性教學。
教師可以主動搭建教學平臺,豐富教學渠道,有效推動少兒學習欣賞及聲樂知識的學習,并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的提高。
(三)抗疫情歌曲教學
目前,演唱抗疫歌曲,傳播正能量,是對我國少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樹立其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健康身心的途徑之一。
比如陳道斌作詞、王喆作曲、雷佳演唱的歌曲《解放軍來了》,穆娟作詞作曲的《大愛武漢》《共產黨員往前沖》等優秀歌曲,傳遞著抗疫正能量,適合少兒進行演唱。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群,組織學生試聽并學習抗疫歌曲,還可以組織獨唱、合唱、齊唱等多種形式的演唱,為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為和病魔作斗爭的病痛患者、為抗疫工作辛勤付出的保障人員、為居家隔離的人民群眾加油、打氣。
本文提出的聲樂教學措施是對抗疫形勢下網絡聲樂教學的完善,以應對特殊時期的少兒聲樂教學,正確疏導少兒心理,減少少兒外出活動。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作者簡介:張維佳(1987-),男,青海西寧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教學與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