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瓊
摘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天賦,但有些人的天賦和長處需要依靠后天的挖掘,其中教育就是一種有效的天賦挖掘方式。因此,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論與學前音樂教育整合路徑為題,分析學前音樂教育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多元智能理論與學前音樂教育的整合路徑。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 學前音樂教育 ? 情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0-0123-02
學前兒童由于年齡較小,心智尚未發育成熟,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引導的方式,挖掘學生身上所蘊藏的天賦。多元智能理論對音樂是人們智能的一種表現進行了確認,因此,學前音樂教育和多元智能理論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如何實現多元智能理論和學前音樂教育的有效整合,成為了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學前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一)忽視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現階段,大部分學前教育機構都不會將音樂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在學前音樂教學中,教師通常只會利用教學設備播放幾首較為流行的兒童歌曲,并將其作為伴奏帶領學生跳舞,更有一些不負責任的學前教育機構,會將學前教育作為帶孩子的場所。這些學前教育機構沒有正確認識到學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單調的聽音樂和跳舞,只會讓幼兒感到十分枯燥和乏味,長期以往,幼兒會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二)學前音樂教學和評定方式較為單調
學前音樂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唱歌、跳舞和學習樂器,學前兒童對此也十分感興趣,但取得的教學效果卻不容樂觀,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卻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實際接受能力。此外,教師也沒有根據不同幼兒的性格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使學前音樂教學質量受到了不利影響。在教學評定上,唱歌能力所占的比重過大,而跳舞、樂器等能力被忽視,這種單調的評定方式,無法培養幼兒的音樂情感和自信。比如:一部分幼兒唱歌方面的天賦較差,但是跳舞或樂器天賦較強,但是在傳統評定方式下,此類幼兒的音樂成績通常會被評定為差,長此以往會使幼兒的自信心受到打擊,不利于其未來的發展[1]。
(三)教師對幼兒的了解不夠深入
教師只有對幼兒進行深入的了解,才能發現幼兒身上隱藏的閃光點和天賦,并通過調整教學內容和設計課程的方式,使幼兒的音樂天賦得到發揮。比如,一部分幼兒在彈奏傳統樂器方面有很強的天賦,但是多數學前幼兒教育機構通常只會進行西洋樂器的教學,一個精通傳統樂器的天才可能會因此被扼殺。如果學前教育機構能夠在深入了解幼兒的基礎上設置教學內容,就會避免此類現象的出現。
二、多元智能理論與學前音樂教育的整合路徑探究
教學理論想要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需要將教學模式作為紐帶,故教學模式的選擇和應用成為了學前音樂教育的難點。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現階段學前音樂教育依然存在一些固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究其原因,主要是學前音樂教育依然堅持傳統教學模式,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掌握表面知識,卻無法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多元智能理論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通過對視頻、圖片、語言、文字等具體形象的使用,可以對幼兒感官進行刺激,從而使抽象的音樂知識變得更加簡單、具體和易于理解。但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實踐,使教學質量得到改善,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欲望[2]。多元智能理論與學前音樂教育的整合路徑如下所述:
(一)情境創設模式
情境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構建教學情境的方式,使心理反應機制得到激發,促使幼兒產生學習的興趣,將其應用于學前音樂教學中,可以發揮良好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外部環境進行改善,然后基于幼兒的性格特征,將某個特定的場景和游戲設置在教學之中,由于這種基于情境創設和游戲化的教學模式,符合幼兒的性格特征,故幼兒會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和反應,有助于幼兒釋放自身的天性,并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助于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具體包括合作能力、表演能力和組織能力。比如,教師在學前教育開始后,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個幼兒耳熟能詳的動畫音樂旋律和動畫形象,從而完成一個情境的創設。以《汪汪隊》為例,教師可以讓幼兒扮演動畫中的角色,并完成多個任務,這些任務主要包括唱歌任務、跳舞任務以及彈奏樂器的任務。通過這種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有效提升,學前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也會隨之得到強化[3]。
(二)互助探索模式
互助探索模式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通過不斷收集線索,逐漸掌握獨立探索事物的能力。這是一個幼兒學會正確看待世界,形成獨立思考思維的重要過程。這個過程具有主動性的特點,教師在應用這一教學模式時,需要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此為基礎,通過開放式教學,培養幼兒創造能力和實踐探索能力。讓學生學會幾首歌和幾個舞蹈并不是學前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教師應該與學生保持密切的協作關系,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在實踐教學中,幼兒可以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對音樂進行體驗和把握,此時,音樂會由一首歌曲變為深入到幼兒內心的旋律,有利于幼兒建立旋律感和節奏感,在這種實踐教學模式下,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才不會被扼殺,才會在未來創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音樂。比如,一些幼兒對于動畫片中的角色對話很感興趣,并擅長模仿,那么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游戲,讓其他同學模仿動畫人物對話,讓幼兒猜測同學的名字。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幼兒輪流上臺表演節目,并讓其他幼兒作為評委評價幼兒的表現,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通過互助探索,提升學前音樂教學的質量。
(三)體驗感悟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就是讓幼兒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是幼兒和教師角色的互換。在傳統學前音樂教學模式中,欣賞音樂是學前音樂教育的重點,教師希望通過音樂的使用,使幼兒的情感情緒被調動,但這種教學模式起到的效果較為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僅靠音樂欣賞,很難讓學生感受到音樂魅力,故幼兒學習音樂的效率始終無法得到提升。在此背景下,教師應該設計有效的導入,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對音樂的體驗和感悟之中,從而加深對音樂的理解。比如,在學前音樂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提前布置音樂舞蹈收集任務,并讓幼兒在課上播放自己收集的音樂和舞蹈內容,由于是自己收集的音樂,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更加認真,有助于學前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多元智能理論和學前音樂教育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多元化發展
多元化智能理論指的是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天賦,因此,不同幼兒的智能組合不同,并且每個人的智能組合還能細化為多種能力。智能方面的差異,會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領域閃耀自身的光芒,比如一些人可能天生視力不足,但其聽覺卻十分靈敏,針對此類情況,教師應根據幼兒智能組合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對于學前音樂教育而言,教師應該增強教育的靈活性,使每個幼兒都能通過音樂教育提升自身的能力。教師應正確認識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掌握音樂教學多元智能的特征,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推動幼兒的全方位發展。簡言之,就是讓幼兒發揮自身的優勢和長處,并在教師的贊揚和鼓勵下不斷前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論由美國知名學者提出,在傳入我國后受到了教育領域的重視,在經過多年試驗研究后,探索出了一系列多元智能理論和教育結合的路徑,學前教育與多元智能理論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應該對此加以關注,充分發揮出二者結合的優勢以促進幼兒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君萌.多元智能理論與學前音樂教育的整合及實踐[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04).
[2]胡多歌.多元智能理論與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整合研究[J].藝術評鑒,2019,(06).
[3]聶珺.關于多元智能理論與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整合探討[J].北方音樂,2018,(19).
[4]郭筱瑜.多元智能理論下的幼兒園教育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11).
[5]羅娜.多元智能理論在學前兒童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