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華容
摘要: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通過戲曲課程來熏陶學生們藝術情操,提升學生們的音樂欣賞水平,并且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升審美創造能力,從而挖掘學生們的內在潛能,在發散學生們思維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們的愛國情懷,使學生們感受到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博大精深的藝術。目前戲曲課堂在我國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過程中仍然處于初步探索的階段,還有很多需要優化以及完善的地方。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小學音樂戲曲課的教學模式為主題進行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 ? 戲曲課 ?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0-0131-02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中教授戲曲這門課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們的愛國精神,使學生們意識到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戲曲課程的教學對于小學階段音樂教學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基于此,在小學音樂教學教材中穿插各種關于戲曲教學的內容是很有必要的。
一、戲曲課程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的目標以及內容結構
(一)戲曲課程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的目標
戲曲課程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是根據不同階段學生們的特點、學習需求來進行相應的教學安排的,以此來使學生們能夠對戲曲課程的接受程度更高,增強學生們的自信心。但是根據大量的教學實踐調查發現,在戲曲音樂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音樂教師只是根據教學大綱的需求來對教學課程進行系統性的安排和設計,其教學內容與模式千篇一律,這就使戲曲這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以下兩種現象:一是如果設置相對簡單的戲曲教學內容,高年級的學生們則對教學內容并不上心,經過幾次簡單的練習之后即可以掌握戲曲這門課程的主要內容以及演唱技巧,這就使后半段的音樂課程出現了教學空檔;另外一種現象就是如果設計比較困難的戲曲教學內容,就會使低年級的學生在剛開始接觸戲曲這門課程的時候,對難度較高的學習內容以及技巧不能完全掌握,多次練習多次失敗,從而使學生們受到嚴重挫折,自信心嚴重受到打擊,喪失對戲曲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甚至放棄這門課程的學習。由于戲曲本身就是一種以舉止神態以及嗓音為主體的音樂課程,更多在于表演者的韻味,基于此,在小學階段進行戲曲教學的主要目標在于通過學生們在課堂上多聽、多練、多動來感受戲曲這門課程的內涵與魅力,通過感官來培養學生們的音樂感受能力,從而使戲曲課程的教學能夠達到新課標的要求以及社會對該方面的人才需求。
(二)戲曲課程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內容結構
戲曲課程教學的內容結構都是從整個教學的整體出發的,并且對戲曲的內容循序漸進的分類講解,舉例來說,在進行稱為“第二國劇”的越劇教學過程中,一般情況下其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結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越劇的發展歷史進行概述,越劇的長短句、語音練習,并且挑選經典的戲曲課程曲目進行具有針對性的練習;其次對越劇的表演特點進行綜合性的剖析;最后對越劇舞臺美術進行分類教學。從客觀的角度來說,該種內容雖然結構完整、內容豐富,但是這樣的教學內容結構過于死板單一,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們來說缺乏趣味性,難以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由于戲曲這門課程本身信息量極大,需要進行長時間的練習以及深入學習,基于此,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如果想要充分發揮出戲曲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價值以及意義,就要選擇經典的戲曲片段作為主要的教學材料,通過這種方式來減少學生們學習量的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們全面的了解戲曲的知識。
二、針對小學音樂戲曲課程進行教學的相應模式以及策略
(一)通過模仿的形式進行戲曲表演模式的教學
經過大量的實踐調查發現,學生們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都是以模仿學習為主,并且模仿之后的學習效率與質量都較高,這也就為戲曲課程的教學提供了一種教學方式。在戲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使戲曲課程在整體教學過程中發揮其真正的價值與意義,可以要求學生們對戲曲的某一段內容進行模仿表演。如果對戲曲進行系統性的教學,其教學工作量非常大,在教學期間所規定的課時遠遠不能夠滿足戲曲課程的教學需求,因此,在進行小學階段的戲曲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都是采用以點帶面的方式進行教學,從某一戲曲的經典內容逐漸延伸到其他知識。目前戲曲課程的教學內容逐漸趨于簡單化,如果想要提升整體戲曲課程教學的質量,就要求學生們在該段戲曲內容的演唱過程中逐漸體會到該種戲曲內容的內涵以及精髓所在。戲曲本身具有多個種類,也就具有多種唱腔,學生們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以及模仿才能夠掌握到其中的精髓所在,同時這也就體現出教師的范唱在整體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通過范唱來展現出自身的特長以及戲曲曲目的特征腔調所在。舉例來說,在進行豫劇名曲《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豫劇本身源于河南,該曲目通篇運用河南方言進行演唱,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河南方言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其中的河南方言對于學生們來說生動有趣,包括“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閑”等,在學生們進行體驗模仿的過程中,就會對戲曲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與此同時產生學習的動力。通過這種對話表演模仿唱腔的方式,使學生們能夠體會到該首曲目的創作內涵,并且還能夠營造出良好的戲曲學習氛圍,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將戲曲教學簡單化處理,提升戲曲教學的趣味性
在小學戲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戲曲課程的內容采用以點帶面的方式教學,在對課程中的部分內容教學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質量,可以將課程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并且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據學生們的興趣點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處理。除此之外,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們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要根據學生們的興趣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戲曲教學內容,從而不會使學生們產生一種畏難心理,對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更高。另外,在對戲曲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最好采用相應的教學輔佐工具對學生們進行教學,就著名曲目《貴妃醉酒》來說,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講述貴妃醉酒的故事情節,還可以播放由梅蘭芳先生所表演的《貴妃醉酒》電影片段,從而使學生們對該曲目的創作環境具有切身的體會,將學生們無法理解的古代傳統文化內容向現代化的方向轉變,另外,還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趣味化處理。
(三)提高教師的戲曲素養
在一般非戲曲專業的教育機構中,戲曲課程內容只占音樂課程整體的一小部分,這也就使得各個教育機構的音樂教師的專業性普遍偏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完全按照教學大綱的順序進行講解,不足以對學生們進行全面綜合性的教學,整個教學結構、內容死板單一,毫無趣味性。基于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對教學內容以及結構進行優化改善之外,還要提高教師的戲曲素養。首先在招聘音樂戲曲教師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應聘者進行嚴格的審核,不僅在其專業水平方面,更在于應聘者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其次,針對在崗教師,要對教師們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通過這種方式來促進教師們對戲曲內容進行深入的學習,從而提高教師們的專業水平與能力;最后,在校園內不定期組織關于戲曲知識的講座或者是交流會,可以聘請高水平的戲曲演唱人員現場與教師們進行密切的交流,從而提升戲曲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過程中融入相應的戲曲課程,能夠使學生們對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進行深入的理解,另外在進行戲曲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對學生們戲曲演唱能力進行培養,還要讓學生們體會戲曲的內涵。進行戲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豐富學生們的音樂課程,而是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承。提高戲曲課程教學效率以及質量的主要方式就是根據學生們的特點以及興趣來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們對戲曲課程產生興趣。除此之外,教學的質量與教師的綜合素質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還要提升教師的戲曲素養。
參考文獻:
[1]高蕊.淺論小學音樂戲曲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J].戲劇之家,2019,(24).
[2]韓秋水.淺析小學音樂戲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學周刊,2019,(18).
[3]李平.南陽市小學戲曲藝術教育現狀調查[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9年.
[4]鄧文.戲曲進小學校園的對策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