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琴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開始大力實施新課程改革,原有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逐漸向著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向轉變。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作業是相當重要的內容,它能夠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謂校本作業就是以學校學生為本,依據學生實際情況來進行數學作業的設計。通過校本作業來提升初中數學作業布置的針對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落實所學、夯實基礎,同時減少學生們的作業負擔。本文首先對于初中數學校本作業的重要意義進行闡述,同時對于提升初中數學校本作業有效性時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進行分析,最后對于提升初中數學校本作業有效性的措施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初中數學校本作業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校本作業;有效性
1.初中數學校本作業的重要意義
無論是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實施初中數學校本作業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利用校本作業能夠顯著提升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具體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校本作業的針對性更強,幫助學生們進行有針對性的高效訓練。通過平時上課掌握程度的反饋,針對教學重難點和學生薄弱環節合理設置校本作業的內容和作業量,來讓學生能夠較好掌握對應數學知識。同時,教師也能夠通過校本作業來獲得更多的反饋,從而實現對教學任務的合理調整。
其次,通過實施校本作業,能夠讓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具有更強的有效性,避免出現機械重復的情況,達到減負的目的和效果,通過更加豐富的內容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們在做作業時不但能夠收獲知識,同時設置不同類型的拓展題也能夠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作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以往的作業相對更加注重統一性,大部分教師往往更加注重作業的結果,而忽略了完成作業過程的情感體驗。例如選擇某個練習冊來進行作業的統一布置,其中的內容有的偏簡單,有的又太難,有點題型太“老舊”,難以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校本作業相比于前面提到的練習冊具有更強的針對性,作業題型不斷更新,難度由易到難分層,還可以設置有趣的附加題,并對作業的具體作用進行強調,實現了對課堂教學的延伸,更好的完成數學知識的傳播。所以,通過校本作業,不但能夠改變傳統作業中單調枯燥的問題,同時也能夠改變學生們對待作業的態度,提升作業的完成質量。
2.提升初中數學校本作業有效性時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2. 1適量性
學生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進行校本作業設計時要遵循適量性原則。對于初中生而言,如果作業量超過兩小時則不會獲得更多的進步,反而會激發他們的逆反情緒。初中學生正處于個性發展階段,非常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尤其是在受到束縛和過大的作業負擔時,更加容易出現這種對抗情緒,甚至讓學生們厭惡這門學科。因此,要嚴格遵循教育部門的減負要求,以校本作業為出發點來進行改革,真正減輕學生們的課業負擔。
2. 2可行性
數學校本作業的形式主要包括基礎落實、自主探索以及實踐操作等內容,而不是單純的通過記憶和模仿來完成作業,從而更好的實現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進行校本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要遵循可行性原則。教師重視培養學生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并以此來提升學生們的空間觀念,使得很多數學問題可以通過動手實踐的過程來解決,不但節省了教學時間,同時也達到了新課程標準中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的要求。
2. 3層次性
不同的學生,在智力方面、能力方面、心理方面以及綜合素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對于所有學生采用同一套要求和標準是不合理的,而是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來真正激發出每個學生的潛能,實現分層次教學,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獲得良好的發展。在進行校本作業設計時,要依據學生們之間存在的差異,來實現多層次式的作業設計,并留給學生們更多的選擇空間,以達到激發他們學習主動性的效果,讓他們能夠自由選擇作業的難度和數量,從而有效滿足學生們的需求。
2. 4系統性
數學這門學科的基礎是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前提條件。在進行校本作業布置的過程中,要充分遵循系統性原則,重視培養學生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并注重把握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之間的聯系,通過將重難點內容分解到作業中,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提升初中數學校本作業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3. 1控制好作業量
作業量的多少與學生的成績之間有著一定的關聯,對于作業量進行合理控制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如果作業量太少,那么無法起到鞏固知識點的效果,如果作業量太多則會讓學生們產生抵觸情緒,從而降低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注意作業內容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實現觸類旁通的功效,幫助學生們內化所學知識。只有嚴格遵循作業量的適中安排,才能夠真正降低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 2重視學生的基礎
強化學生基礎的過程應通過校本作業來實現,通過校本作業來讓學生們獲得更多基礎方面的技能和知識,同時也包括相關的經驗和思想。利用校本作業來讓所有學生都能夠獲得屬于自己的收獲,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在實施校本作業的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基礎,這樣才能夠讓校本作業更加有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作業的布置,并要覆蓋到所學內容,讓學生們通過校本作業來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效果。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可以打下堅實的基礎。
3. 3實現分層設計
在進行校本作業設計時,要做到由易到難,根據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情況來將學生們分為不同的層次。設置一定量的基礎題型讓后進生多鞏固基礎,中等生在落實基礎的同時適當做些提高題,同時,在校本作業設計時,要適當的加入一些拓展類型和實際應用的提高題,讓成績好的學生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從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同時讓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自信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具體來看,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將作業分為一卷必做題和二卷選做題兩個部分,必做的部分相對較為直白,較易難度,讓學生們能夠看到這道題目考察的是什么,比較輕松解決。而選做的部分則難度較大,需要融入更多的生活內容,讓學生們通過分析和閱讀過程來進行解題,提升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和實戰經驗。
3. 4提升作業的趣味性
校本作業除了包括書面作業之外,也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動手作業的設計,從而提升校本作業的趣味度,通過刺激學生們的感官來幫助他們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想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在進行動手作業設計時更多的利用生活工具。例如在學習對稱軸圖形時要求學生們畫一些對稱的物品,并在繪畫的過程中去思考如何確保所畫物品的對稱性,從而深入理解對稱軸的內涵。實踐證明,通過提升作業的趣味性,能夠顯著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并達到了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4.結束語
總之,要想提高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就要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綜合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學習特點、心理發展規律等因素。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分層設計作業,精選典型題目,活化作業形式等方面優化作業設計,以達到鞏固課堂教學知識,提高學生作業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蘇瑞娟.巧命校本作業共育家國情懷[J].速讀(中旬),2019,(8):41
[2]沈寶松.以中考試題為導向的校本作業設計[J].福建中學數學,2019,(8):26- 28
[3]袁家雄.初中數學校本作業優化的原則探討[J].文理導航,2019,(11):9
(基金項目: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研究課題泉州實驗中學:初中數學作業有效性的實踐研究(QG1352-060))
(泉州實驗中學,福建泉州362000)